高洪濤 趙傳偉
任何管理都離不開人的活動。人是管理活動中最活躍的因素,堅持以人為本,不僅在人類思想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也應該成為當今學校辦學理念的核心部分。為了推動教育教學的改革,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教育工作者必須認識到“動”的重要性,在“動”上多研究、想辦法、下工夫,教師的工作熱情才能調動起來,學生的學習勁頭才能迸發出來,學校才能科學、健康、持續地發展。學校管理工作頭緒紛雜,怎樣才能發揮人的管理效能,達到“動中取勝”的目的呢?筆者在多所學校走訪、調查,邀約了部分師生座談,收集了許多一線資料,對學校中以人為本的動態管理模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收獲頗多。
連鎖快餐業巨頭——麥當勞公司,曾經有一段時間面臨非常嚴重的虧損危機。公司管理者想出了一個辦法:把所有經理的椅子靠背都鋸掉,這樣經理們再想靠在椅背上閑聊就不可能了。他們被迫走出辦公室,積極廣泛地深入到經營生產第一線,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就是“走動式”管理的由來。正是“走動式管理”使麥當勞在危急時刻轉危為安,并走上了良性循環的管理軌道。
北京師范大學的肖川教授在 《辦好學校的策略》一文中介紹,《教育世界》網站訪談了43位名校長,以了解成功校長的特質,其中排列第三位的一條是:走動式管理——離開辦公室,出現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里。在這43位校長的問卷調查中,有41位校長認為這種方式很重要。
無論是企業還是學校,看不到自身存在的問題就是最大的問題。作為學校管理者,要學會在校園里多走動,勤觀察,善思考,透過現象看本質,及時把握學校的脈搏,迅速處理存在的問題。對于純粹偶然的表面性問題,要立即解決,對于復雜的深層次問題,要摸清真相后科學作出處理。
為此,管理者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事業心,做到手勤,腿勤,眼勤,腦勤。從踏入校園的一剎那起,就要全身心地融入到學校管理中去。走進課堂,與教師們一同進行課堂教學會診,找出授課教師課堂教學的亮點和不足,提出教學改進建議,幫助老師在課堂會診中反思,在點評交流中進步;走近教師,深入到各級部、處室、備課組,聽取大家對教育教學、管理、后勤服務等方面的意見,收集他們的建議,為學校的發展建言獻策;走近學生,深入到學生班級,召開學生座談會,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深入到學困生、邊緣生、家庭困難學生中,了解他們的需求,對他們進行幫助。
對于遇到的偶發性問題,比如,因惡劣天氣造成的電路中斷、墻體坍塌或者突發性的安全事故等要在第一時間解決處理,防止事態進一步擴大。對于一段時間內發現到的經常性問題,要深入分析癥因,找到癥結,對癥下藥,力求藥到病除,杜絕產生由量變到質變的不良后果。例如,某個班級的衛生區經常打掃不徹底,某位教師經常在課上接聽手機,某個職工經常在辦公時間上網聊天等,對這些不良現象,要約見相關的責任人談心,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切忌簡單粗暴,意氣用事,因為問題的背后可能另藏隱情。
即使沒有顯現的異常情況,如果到教師中間走動一下,熱情地噓寒問暖,認真傾聽他們的心聲,并為其排憂解難,也會有意外的收獲。無形之中,也增強了自身的親和力。如此一來,走動式管理可以拓展管理時空,使管理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消除管理盲點。
“見賢思齊活動”。教師的專業成長如能有名師的指引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學校利用教研活動時間組織全體教師在線觀看特級教師觀摩課、優秀班主任講座、著名專家報告視頻等,積極營造向名師學習的濃厚氛圍,讓教師耳濡目染,取長補短,從而凈化教師的心靈,拓寬教師的視野,提高課堂教學水平和班級管理能力。
“教育美文活動”。篩選經典教育美文,通過學校辦公平臺發送給教師品讀。文章的選擇注重思想性、專業性和人文性,既服務于教師的專業發展,又融入濃郁的人文情懷,科學合理搭配,交替循環呈現。引導教師秉持一種虔誠溫馨的人生情懷,追求一種和諧完美的人生信念,從而做到潛心育人,發揚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精神,形成忠于職守、愛崗敬業、為人師表的高尚品德。
融洽師生關系的活動。師生關系作為教育生活中的一種重要人際關系,不僅影響著教師的教學行為和效果,也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情況、心理狀態、人格健全等,對學校教育的健康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摒棄“師道尊嚴”、“嚴師高徒”等傳統觀念的束縛,與學生建立平等互助的新型師生關系。當教師走近學生,拉近了師生距離,受益的又豈止是學生?融洽的師生關系既能營造全員關愛學生、教育學生的德育氛圍,提高社會、家長、學生對學校教育的滿意程度,又能促進教師工作責任感和使命感的提升,迸發出強勁的教育能量,促進教育效果的不斷提高。
樹有根才豐厚,人有“知”才充盈,書香墨韻指導學生的“認知”?!耙粋€沒有閱讀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閱讀是人類最高的精神體驗方式”。生命,因讀書而精彩!讀書活動是溝通學校與社會、書本與實際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方式。針對學生心情浮躁、思想空虛的表現,學??梢蚤_展“我閱讀、我快樂、我成長、我閱讀”、“書香伴我行”等讀書活動,使學生逐步養成“好讀書、多讀書、讀好書”的良好習慣,既凈化了學生的心靈、提升了學生的道德修養,又增強了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樹有葉才繁茂,人有“情”才豐韻,優美樂曲陶冶學生的“情操”。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學生不僅要學好科學文化知識,還要具備良好的藝術審美能力。學校除定期組織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外,還可以開展課前一首歌、飯間一支曲等活動。課前一首歌,熱情奔放,彰顯生命活力。既營造朝氣蓬勃、意氣風發的精神風貌,又有效穩定課前的學生情緒。飯間一支曲,優美舒緩,令人心曠神怡。既讓學生的心靈從緊張煩躁的學習中解脫出來,獲得平靜,又讓學生沐浴在真善美的校園文化里,增進學生對學校的依戀。
樹有枝才高遠,人有“意”才果敢,自主管理磨練學生的“意志”。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真正的教育是學生的自我教育?!贬槍W生自理、自立、自信、自強能力的缺失,在班級管理中可以引入“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同時借鑒魏書生的班級管理思想,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式管理,發揮“小班主任”的角色和作用,讓學生親身體驗班主任工作的苦與樂,提高每一個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為他們造就良好的品格奠定堅實的基礎。
樹有果才豐碩,人有“行”才收獲,健康文化引領學生的“行為”。美國心理學巨匠威廉·詹姆斯曾說道:“種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行為;種下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種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種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p>
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必然是在有意識的訓練中形成。為規范學生的行為,使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把學校打造成學生成長的精神家園,學校結合學生的身心發育特點,確定不同的教育主題,如養成教育、愛心教育、責任教育等;同學之間也可以收集經典故事,互聽互講,各抒己見,讓校園生活時刻充滿著快樂與收獲。
以人為本的動態管理模式,著眼于學校管理的根本因素——人,有效發揮了管理者、教師、學生的能動性,對學校的發展、師生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喚醒師生,調動師生,進而引領師生是學校管理的內涵,也是教師職業幸福、學生學習快樂之所在,這也應該是學校管理的出發點和歸宿。
[1]彭躍農.構建以人為本的學校學生管理模式[J].長沙中小學學報,2008,(22).
[2]施偉娟.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是新時期學校學生管理的必然選擇[J].大理學院學報,2009,(5).
[3]吳小平.論以人為本理念在學校管理中的運用[J].教育導刊,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