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文
(中國國際貿易學會會長)
當前國際形勢復雜多變,受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世界經濟復蘇乏力,歐債危機看不到曙光,各國政府包括俄羅斯都在尋求自己的發展道路。
中國作為一個快速發展的大國更加引人注目,新當選的國家主席習近平出訪引起了世界的高度關注。中國對中俄關系的高度重視是一貫的,胡錦濤主席、溫家寶總理當選以后首行都是選擇俄羅斯,習主席首次出訪也選擇了俄羅斯。
習主席訪問俄羅斯時,俄方高度重視,除禮賓安排上高規格接待,還有很多耀眼的地方。特別是習主席參觀俄羅斯國防部作戰指揮中心,說明俄方十分重視此次訪問,這引起了世界的很多猜疑。另外,會談的成果也很豐碩,雙方就務實合作進行了深入的討論。雙方領導人都認為要重視加強經貿合作,共同提高各自經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要發揮兩國政府部門及各部門間合作機制的作用,這次訪問有幾十個部門簽訂了雙邊合作機制。要積極開展戰略性的大項目合作。要加強貿易、投資、工業、林業、高科技、航空航天、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的合作,改善貿易結構,擴大貿易領域,提前實現2015年兩國貿易額1000 億美元,2020年2000 億美元的目標。
特別引人注目的是兩國能源領域的合作,俄方2013年將向中國出口石油翻一番,達3000 萬噸。要建設天津合資煉油廠項目,擴大核能、電力和煤炭領域的合作。簽訂了天然氣合作框架文件,承諾在2013年年底達成合作協議,年供氣380 億立方米。可以說習主席訪問俄羅斯將大大推動中俄經貿關系合作,開啟新的合作期,雙邊經貿合作已步入快車道。
加快中俄經貿合作完全符合中國的利益。這次俄羅斯表現出較大的熱情和激情。我認為有如下因素:
第一,俄羅斯戰略空間受到擠壓。世界戰略格局正在發生調整變化,特別是美國重返亞洲戰略的凸顯,美國在毗鄰俄羅斯的土耳其部署防御系統,在亞洲也在部署。這個對俄羅斯的戰略空間形成了很大的擠壓。
第二,在世界經濟整體下滑形勢下,惟有亞洲國家,特別是中國經濟發展活躍,俄方有意搭乘順風車,振興俄羅斯經濟發展。
第三,世界能源結構正在發生革命性的變化,特別是美國頁巖氣成功開采和利用,俄羅斯擔心石油和天然氣作為能源主體的霸主地位發生變化,甚至喪失。再加上歐洲經濟不景氣,能源需求縮減,俄羅斯有意尋求和擴大市場。因此,俄羅斯在爭取中國市場,擴大對中國市場的影響與供應。我預期2013年年底天然氣合作領域最終達成協議。
第四,要加速經濟增長。目前俄羅斯獲取外匯的兩大產業支柱,一個是能源,一個是武器,這兩樣中國都要。2012年俄羅斯武器出口152 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2%,略低于美國,軍用設備出口到目前已經出口到66 個國家,與85 個國家簽訂了軍事技術合作。目前簽署的合同總價值為463 億美元。俄羅斯需要中國的外匯,他出口的兩張王牌恰恰符合他的利益,當然也符合中國的利益。
第五,俄羅斯已經成為世貿組織的一員,目前正處于政策梳理、制定期,中國入世十年成績輝煌,中國入世的經驗對俄有借鑒意義,包括反面的教訓。
目前中國和俄羅斯經貿合作趨勢良好,呈現快速增長的勢頭。2012年雙邊貿易額881 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中國已經連續三年成為俄羅斯第一大貿易伙伴,俄羅斯是中國第九大貿易伙伴,中國對俄羅斯出口快速增長,特別是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速顯著,2012年同比分別增長17.3%和15.7%,中俄貿易結構也得到了優化,過去主要靠輕紡產品,目前機電產品的出口比重約達60%。兩國領導人在2011年10月簽訂了《中俄政府間關于經濟現代化領域合作備忘錄》,很多戰略性項目正在落實當中。雙邊投資也日趨活躍,截止到2012年底雙方累計投資40 億美元,2004—2012年中國對俄羅斯投資年均增長37%,規模不大,但是增長速度快。俄羅斯已成為中國對外投資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其中2012年非金融投資就超過7 億美元,同比增長116%,成為合作的亮點。中俄邊境貿易2012年達到104 億美元,第一次超過100 億美元,已經占到雙邊貿易額的12%。
另外,俄羅斯在經濟方面初步克服了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2011年GDP 同比增長4.3%,2012年同比增長3.4%。總體看,俄羅斯金融市場平穩,匯率是穩定的。2012年的通貨膨脹率是6.7%,這是俄羅斯多年來最低的一年。俄羅斯經濟發展當中還存在不少的問題,投資環境一直比較差,基礎設施、工業企業老化,經濟失調。越鼓勵投資,經濟結構越失調,外資主要投向能源、原材料等。
俄羅斯加入世貿組織以后,出現一些積極的變化。如現在海關重要崗位實行輪換;過去一些邊境口岸是租給民營企業來掌管,現在全部收回,并加強海關隊伍的建設。同時,取消進口商品的估價做法。另外,俄羅斯過去國內運輸實行三個運輸差別價制,出口運輸費比國內運輸要高,現在也已經取消差別。俄羅斯現在鼓勵外商投資,保護外商利益,這些還有很多的路要走,但是畢竟俄羅斯表現出了一個非常積極的姿態。
下面談一點發展對俄經貿合作的看法:
第一,俄羅斯新時期經濟發展的戰略就是要走建立在高科技基礎上的再工業化發展道路,或者叫新興工業化戰略,俄羅斯具備這方面的客觀因素,具備一定的人力資源和優勢,科學家科研水平、教育文化程度都比較高,在一些基礎領域的研究已居世界的領先地位。而在勞動力數量上處于劣勢,很難在低端勞動密集型的工業方面與發展中國家競爭。前蘇聯解體以后俄羅斯人口是1.7億,現在是1.42 億,人口下降。俄羅斯新興工業化的道路反映了俄羅斯大國的心態和參與全球競爭的決心。普京認為處于原材料產地的分工地位對俄羅斯是不可接受的,而且只有在高科技領域競爭才能使俄羅斯的經濟保持穩定的增長,獲取高額的收入,而贏得全球的競爭。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普京執政以來最主要的任務,對華合作現在是力求務實,這也是普京的風格,考慮到雙邊合作的經驗和基礎,我認為今后與俄羅斯的合作還是要高起點,加強雙邊高科技合作是今后的方向,對俄羅斯的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都已超過15%,這是很好的趨勢。
第二,俄羅斯是一個資源大國,但俄羅斯是不能忍受,也不能接受原材料大量出口的,俄羅斯鼓勵在當地進行資源深加工。我們在俄加工后進口成品或者半成品,這個既符合俄羅斯的發展戰略,也可減輕國內環境污染。
第三,服務貿易市場很大。俄羅斯加入了世貿組織等因素整個形成了一個大氣候,利于雙方進一步加強經貿合作,俄方要遵循世貿組織的規則,要加大服務領域合作。
西伯利亞和遠東是俄羅斯非常希望發展的區域,這也使世界,包括東北亞對與俄羅斯合作產生極大的興趣。俄羅斯為了加快遠東和西伯利亞開發,專門成立了遠東發展部,在黑龍江的對面。事實上加快西伯利亞和遠東發展還面臨一系列的問題,不是設一個部就能解決的,還要有人來落實。西伯利亞有680 萬公里的土地,只有600萬人口,人口稀少,因為生活艱苦,生活條件惡劣,氣候嚴寒,移民不斷外流。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俄羅斯至今沒有確定一個清晰的移民政策,另外,還要有規劃和可行性項目。建議國內同俄在東部合作時要求真務實,不可盲目。
另外隨著中俄經貿關系快速發展,與中亞的合作也會步入快車道。習主席剛剛訪問了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的總統就飛到三亞參加博鰲論壇,在會上介紹哈薩克斯坦這幾年經濟快速發展取得的成就,吸引中國來合作。目前中國與哈薩克斯坦的合作發展勢頭良好。2012年,霍爾果斯與哈開通了第二條鐵路線,為同中亞合作創造了條件。
中國在同中亞國際合作時應注意:一是中亞國家人口少,資源有限,沒有錢,經濟欠發達,交通也不暢,要避免一哄而上;二是要少說多做,做事要做實事;三是考慮到俄羅斯在中亞的利益和歷史,可以與俄羅斯在中亞合作搞一些大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