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 菲
(哈爾濱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黑龍江 哈爾濱150021)
繼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確定“文化強國”的主旋律之后,黨的“十八大”再次把文化建設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大力實施文化“走出去”戰略。通過文化交流和文化產品出口增進國際社會對我國文化的進一步了解,增強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和國際話語權,進而提升我國的文化軟實力。《黑龍江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加強文化交流,推動龍江文化“走出去”的戰略。哈爾濱市高度重視文化產業的發展,“十二五”期間要將其培育成為支柱產業,為此先后出臺了《哈爾濱“十二五”文化發展規劃綱要》和《哈爾濱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等一系列政策,規劃建設六大文化產業園區及四大基地,為哈爾濱市文化發展和“走出去”奠定堅實的產業基礎。
文化“走出去”主要分為兩條途徑:一是文化的對外交流,二是文化產品出口。首先,在對外文化交流方面,哈爾濱市具有對俄文化交流的傳統,尤其與哈巴羅夫斯克市已形成較穩定的對等文化交流關系。在每年“哈爾濱—哈巴羅夫斯克國際合作委員會”會晤期間,雙方都會簽訂互訪演出協議。目前哈爾濱市已與26 個國家的31個城市建立了國際友好城市關系,通過友城協作開展文化交流活動。哈爾濱市的藝術院團在奧地利維也納、丹麥奧胡斯、希臘哈蘭德里等多個城市均進行過演出。其次,在文化出口方面,近年來哈爾濱市在冰燈和動漫等產品出口方面做了許多工作,先后赴巴西、阿根廷、南非、法國、芬蘭、荷蘭等國家舉辦室內冰燈展覽,足跡幾乎遍布世界。平房區動漫基地培育出的一批骨干企業,制作生產的優秀動漫原創作品和大型網絡游戲已出口美國、澳洲、韓國、臺灣等40 多個國家和地區,為哈爾濱市文化產品出口積累了經驗,奠定了基礎。
哈爾濱市在對外文化交流過程中暴露出一些不足之處,如哈爾濱市演藝院團存在整體水平不高、精品節目缺乏、高端藝術人才匱乏和發展后繼乏力等問題。在文化出口方面尚無完善的文化出口統計系統,文化出口企業普遍規模較小,尤其缺少國家級重點出口企業和項目,與發達地區相比存在顯著差距。據調查,2007—2008年度,哈爾濱市均無企業入選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目錄,僅有黑龍江省文化藝術發展中心的“冰雕藝術展”入選國家文化出口重點項目目錄。2011—2012年度,哈爾濱市僅有5 家企業入選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目錄,市級企業無國家級重點項目。
哈爾濱市“十二五”規劃已經確定將“建設文化名城”作為未來發展目標之一。為實現哈爾濱市“十二五”規劃確定的“到2015年,實現文化產業增加值420 億元以上,年均增長25%以上,占全市GDP 的比重達到6%以上,將文化產業培育成支柱產業”戰略目標,推動哈爾濱市文化“走出去”將是一個重要舉措。
一是創新機制,建立哈爾濱市對外文化交流合作長效機制。哈爾濱市的國際友好城市數量位居全國省會城市和副省級城市首位,可以充分利用這一優勢,由市政府與各國際友好城市簽署文化交流協議,定期組織藝術院團互訪,邀請外國文藝團體藝術家來哈爾濱市交流、指導和合作。二是鼓勵藝術創作銳意創新,增強文化國際吸引力。針對哈爾濱市藝術院團缺乏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作品,應鼓勵在藝術作品創作中解放思想,兼容并蓄中西方元素。如借鑒遼寧芭蕾舞團的經驗,在芭蕾舞中融入民族舞、現代舞以及東北秧歌等多種藝術形式,著力打造中西合璧、國內外觀眾喜聞樂見的精品節目。三是創新“走出去”模式。在藝術水平和節目質量提高的基礎上,通過在國內各地演出精品節目,吸引外國游客觀看,不出國門就可實現演出產品的“出口”。
一是加大對冰雪文化、金源文化等區域特色文化的開發力度。推進冰雪文化、金源文化等與旅游、影視制作、出版發行、演藝娛樂、節會等相關行業嫁接融合,研發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文化產品。二是將適宜產業化發展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如方正剪紙、柳編、樺樹皮畫、青牛葫蘆、角雕和木雕等)引入文化產業示范園。以往對哈爾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鼓勵開發,使其在民間形成了松散的產業鏈。將其引入產業園區進行規范化、規模化管理,可以建立外向型的科研、創意、制作、營銷模式,以生產性保護促進傳承,使民族文化走出國門。三是大力開發動漫衍生產品。根據歐美文化強國發展經驗,文化產業鏈包括三個層次:原創市場、制作和傳播發行市場、衍生品市場(包括服飾、玩具、生活用品等)。三個層次市場規模呈金字塔式結構,文化產業的主要利潤和用于原創產品的研發投入都主要來源于第三層次市場。目前哈爾濱市出口的動漫產品以原創作品和服務外包產品為主,可以研究整合衍生品及出版資源,打造完整產業鏈,打造哈爾濱市動漫出口特色品牌。
建立以政府為引導、企業為主體、市場化運作的對外文化貿易機制。一是制定總體規劃。根據國家文化“走出去”總體戰略,制定符合哈爾濱市實際的文化“走出去”專項規劃和實施細則。二是多部門聯動,建立促進文化“走出去”協調聯系制度。目前哈爾濱市參與文化“走出去”的機構較多,各部門之間應完善聯席會議制度、信息交流制度等,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支持哈爾濱市文化“走出去”。三是積極服務文化企業。相關部門應積極向商務部推薦優勢企業和項目,爭取哈爾濱市更多的企業和項目列為國家級文化出口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定期向文化出口企業提供政策法律咨詢服務,指導企業了解相關關稅減免政策,扶持文化企業在境內外參展。四是整合供求信息,搭建信息交流平臺。建立哈爾濱市文化交流項目庫和出口文化產品網上展覽區,對外展示哈爾濱市文化交流項目和出口產品資源;利用哈爾濱市駐外機構、文化機構對外國特有民族文化和市場的了解,在信息交流平臺上為哈爾濱市文化企業及時提供國際文化市場動態信息,使文化產品迎合市場,適銷對路。
以優惠政策為導向,鼓勵文化企業開展各類文化產品及服務出口業務,支持文化“走出去”。一是財政政策。設立哈爾濱市對外文化交流專項資金,對獲得國際、國內重要獎項的作品,給予適當獎勵;對動漫游戲軟件產品出口和服務外包外匯收入進行補貼,補貼主要用于企業開拓國際市場;落實對圖書、報紙、期刊、音像、電子出版物、電影和電視完成片等的出口退稅政策;對境外演出取得的境外收入免征營業稅。二是金融政策。鼓勵有條件的文化企業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聯合重組,支持企業上市融資,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文化企業集團;鼓勵有實力的企業、團體、個人依法設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允許有出口實績的中小型文化企業進行知識產權質押貸款,并探索文化品牌質押貸款模式。三是土地政策。區別對待文化產業投資項目用地和一般工業用地,符合法定條件的文化企業和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用地指標優先安排,可采取劃撥、出讓、租賃等方式供地;鼓勵利用城區內現有舊工業廠房等存量房產,在不改變土地登記用途、建筑物主體和建設用地使用權人的前提下,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鼓勵擴大出口規模。
挖掘本地人才,引入外地優秀人才,促進文化“走出去”可持續健康發展。一是培育地市優秀表演藝術人才。推動少年宮、高校藝術院系與專業演出院團聯合設立人才培養基地,發掘哈爾濱市優秀青少年文藝人才,培養儲備對外文化交流骨干力量。二是引入高端文化貿易人才。積極引進既熟悉文化產品生產流程,又了解國際文化市場運作的復合型高端文化產業人才,在落戶、薪酬、子女入托入學等方面予以傾斜。三是重點培養復合型動漫人才。哈爾濱市動漫出口高端人才仍存在較大缺口。建議哈爾濱市相關高校探索雙學位授予模式,完善培養規劃和課程設置,著力培養兼具動漫游戲知識和國際貿易知識的復合型人才。
[1]中共哈爾濱市委辦公廳,哈爾濱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哈爾濱市文化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Z]. 哈辦發[2011]7 號.
[2]馮英. 關于盡快出臺支持文化“走出去”的相應法規政策的提案 . [EB/OL]. 人民網(http: //lianghui.people.com.cn/2012cppcc/GB/17352170.html.) ,2012 -03 -11.
[3]張殿軍:“文化走出去”的三個致力之點[J]. 理論探索,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