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約記者 田黃
民營銀行批量啟幕?
一旦牌照獲批,民營銀行將會在金融領域業務形態的創新和推廣上充分釋放自己的活力,而這些恰恰是國有商業銀行在現行體制下所不具備的條件和優勢。由此,國有商業銀行自身調整的陣痛也將不可避免。
□ 特約記者 田黃

首批包括美的、蘇寧、報喜鳥等在內的20多家民營企業已經遞交了申請,等待著政府的一紙批文。圖為位于北京復興門金融街的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圖/CFP
民營銀行似乎離我們越來越近了。由銀監會牽頭、央行和國家工商總局參與起草的民營銀行實施細節,據傳最快11月、最晚12月就將出臺。首批包括美的、蘇寧、報喜鳥等在內的20多家民營企業已經遞交了申請,等待著政府的一紙批文。
民營銀行究竟會以什么樣的規模落地,開辦網點是地域性還是全國性,電商企業是否能獲得首批牌照,這些在銀行業內部因為各方利益不同而正在激烈博弈和尋求平衡。不管如何,12月對民營銀行發牌已經沒有多少懸念。
民營銀行在未來經濟結構中的作用是被寄予厚望的。宏觀層面,政府希望打破現有國有商業銀行的壟斷,改善金融生態,完善多層次金融機構體系,提高宏觀融資效率,幫助推動解決中國經濟結構型的矛盾;微觀層面則希望緩解民營經濟、小微企業和“三農”面臨的融資約束,搞活實體經濟。
目前,在由全國性銀行、地方性銀行、小貸公司和村鎮銀行構建的體系中,無論是網點覆蓋,服務人群覆蓋,服務的信息化程度都已非常高,銀行網點對個人用戶的服務態度較之以前也有非常大的改觀,同時也壟斷著目前金融領域里的高利潤項目。在這場國家政策主導下的金融體系國退民進的變革中,民營資本進入金融體系的需求是迫切的,民營銀行要想做好“攪活”經濟、提升金融配置效率的鯰魚,與傳統國有商業銀行的激烈陣地戰將不可避免。
在阿里通過余額寶小試互聯網金融的威力后,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體系的熱情被全面激發。截至目前,已經有美的、紅豆、奧康國際、報喜鳥、正泰電器、華峰集團、安徽新安金融集團、云南金控股權投資基金、雨潤、三胞集團、揭陽中德金屬生態城、香江集團、吉祥航空、復興集團、騰訊、蘇寧云商等17家企業正式提交了民營銀行的申請。
而蘇寧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華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的企業名稱已經獲得工商總局預核。從目前進度和各種跡象來看,12月首批民營銀行獲批已經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以阿里、蘇寧為代表的電商派則將申辦民營銀行的前戲做得最足。
在支付面臨“銀聯的收編計劃”、與上海銀行合作的線上POS業務因為種種原因被堵截后,阿里與民生銀行又開起了直銷銀行店鋪,民生銀行將在淘寶開立直銷銀行店鋪,直銷銀行電子賬戶系統與支付寶賬戶系統將互通。民生銀行提供金融產品,阿里利用平臺和資源進行拓展,網店預計于10月面世。
阿里金融一方面通過互聯網產品的創新和電商平臺聚集的流量,誘惑中小銀行借殼來涉足銀行業務搶占先機,另一方面在與傳統金融體系的博弈中,不斷試探底線,挑逗壟斷體制自曝弊端,為金融改革賺取更多的輿論支持。無論成與不成,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阿里都是勝利者。
蘇寧云商則是另外一個暗自搶跑的選手。低調務實,在業務形態上與傳統銀行形成差異化,蘇寧連鎖全國運營多年,深諳與政府和金融機構的交流之道,這些基礎讓蘇寧成為首家獲得工商總局預核的民營企業,同時也最有希望獲得首家民營銀行牌照。
而更多參與申請牌照的民營企業對金融市場化所暗藏的巨大機會早已垂涎欲滴。相對于電商和互聯網企業來說,他們的業務形態偏傳統,將與國有商業銀行存在較大重合,只是服務對象有所差別,地域更具針對性,主要發力點在傳統商業銀行所不重視的小微企業和“三農”以及與企業自身業務結合更緊密的相關領域。一旦牌照獲批,開始試點,民營銀行將會充分釋放自己的活力用于金融領域業務形態的創新和推廣,這些都是國有商業銀行在現行體制下所不具備的條件和優勢,其調整的陣痛將不可避免。
民營資本的活力在服務小微企業和個人用戶的融資需求,以及較復雜的“三農”方面顯然將更有用武之地,不像現在的農村商業銀行和村鎮銀行著力于做大金融服務,卻不能真正服務于小微企業和“三農”。
即將涉足民營銀行的企業分三大陣營,互聯網型企業、電商型企業及傳統實業類企業。他們在業務上各有所長,同時圈住了數量不小的用戶,還擁有較強的品牌效應。這些特點都是傳統銀行和金融機構所不具備的,也注定了傳統金融渠道將面臨立體化分流。
互聯網企業涉足金融后對銀行的分流將顯而易見。在通信領域,OTT模式已經讓通信運營商淪為管道,互聯網企業通過產品拿走了通信中最有價值的部分?;ヂ摼W金融讓傳統金融機構同樣面臨著“過頂傳球”的境遇。騰訊的財付通和新版的微信支付,通過業務擴展正在占用用戶越來越多的現金流,由此產生深度粘性。用戶用任何銀行的銀行卡都只起到通道作用,在互聯網支付渠道的逼迫下,傳統銀行未來需要作出更多的妥協來借助互聯網渠道保留用戶。然而可悲的是,用戶的粘性都捆綁到了財付通、微信等這些OTT產品上,用哪家銀行的銀行卡,它的網點是否夠多對于用戶來說已經無關緊要。
一二三線城市的用戶在互聯網金融產品的作用下,海量的個人用戶將被大范圍的帶離傳統銀行的營業廳,而一旦互聯網企業獲得網絡銀行牌照,傳統銀行對于個人用戶的通道作用都將被取代。
在電商領域,阿里的支付寶也在做著同樣的事。除了支付外,余額寶等產品目前已經越過銀行平臺開始銷售理財產品,盤活支付寶用戶的現金存余,某種程度上已經具備了互聯網銀行的功能。即使短時間內沒有獲得網絡銀行牌照,在金融市場化的大背景下,眾多邊緣化的地域性銀行為了自身生存也會對阿里投懷送抱,出讓殼資源供阿里將互聯網金融之手伸向傳統金融。
與上海銀行合作線上POS機業務被叫停后,阿里與民生銀行的直銷銀行店鋪又將于10月份開張。面對數百家村鎮銀行,以及未來大批量涌入的民營銀行,阿里坐擁的電商渠道和數億用戶才是未來金融真正的甲方,大把銀行的殼資源供阿里“臨幸”。
作為最有可能拿到首張民營銀行牌照的蘇寧來說,蘇寧銀行可能是未來最具綜合競爭力的民營銀行。首先,蘇寧云商自身在下一盤很大的電商棋,寄希望成為下一個阿里。另外,蘇寧在全國擁有1800多家連鎖店,超過多數銀行的網點覆蓋能力,并且均地處人口稠密區和商業黃金地段。如果這些店面獲準開設銀行網點,辦理小額貸款、理財產品、存儲等相關業務,設置自己的柜員機,蘇寧銀行卡與會員系統等全部打通,那么,蘇寧銀行線上線下兩端的強勢將使其具備互聯網企業和銀行都不具備的綜合優勢。相信這是蘇寧能先于互聯網企業率先獲得工商總局預審的原因。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郭田勇告訴記者,根據《商業銀行法》的規定,設立全國性商業銀行的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20億元人民幣。那么,未來的民營銀行將定位于社區銀行或小微金融機構。央行行長周小川近日在《求是》刊發的署名文章中表示,支持民間資本發起設立民營銀行,引導其立足小微金融市場。這也證實了小微金融機構的市場定位。
由此,對于側重實體網點銀行業務的民營企業來說,從目前的政策來看更有可能被定為地域性的“社區銀行”,作為目前傳統國有商業銀行的有益補充,而不應是與目前的國有商業銀行重復建設,惡性競爭。他們的發展方向是讓地域性服務更具備特色,業務更具針對性,在網點布局上側重城市社區和“三農”服務輕規?;季?,能真正的服務到小微企業和個人用戶的融資需求,以及較復雜的“三農”服務。民營資本的活力在這方面顯然將更有用武之地。而不是像現在很多的農村商業銀行和村鎮銀行流于形式,同樣在做大金融服務,而不能真正服務于小微企業和“三農”。
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銀行監事梅興保在在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時也指出,民營銀行應該有自己的特色,要有一定的資本規模和專業團隊,業務上應避免與商業銀行產生“同質化”競爭。
傳統銀行的收縮在短期內是必然之勢,他們不可能擁有民營銀行對市場的嗅覺和敏銳性及業務創新和推廣的靈活性。民營銀行興起后,其在融資層面的高效配置會加速推動金融市場化,并引發金融結構的變革,國有商業銀行將回歸到宏觀層面、大型企業、地方政府、國民經濟主要核心行業的金融配置上,而會將更多的個人金融服務和細分領域讓給民營銀行。
資本密集、信息化程度高、人才匯集的傳統銀行金融體系當然不會坐以待斃,拱手讓出市場蛋糕。
事實上,余額寶帶來的互聯網金融熱潮僅兩個月后就引起了傳統銀行業的集體警覺。工行、中信銀行等多家銀行的行長已在公開場合表達了“不變革就要被革命”的觀點。互聯網金融在國外也早已不是新鮮事物,傳統銀行也都在謀劃著自身的應對之策。
一方面,各家銀行基于信用卡商城和線下商家資源,大力發展自有電商平臺。中國工商銀行 “支付+融資”的綜合電子商務平臺已經初定于10月19日正式上線。民生銀行攜手包括劉永好、史玉柱、郭廣昌等“全明星投資陣容”共同打造的民生電子商務有限責任公司(民生電商)也于8月29日在深圳注冊成立,公司注冊資本為30億元。中國建設銀行、中國交通銀行、中國農業銀行等也已經建立起了各自的電子商務平臺。
打造電商平臺對于銀行短期來看是個吃力不討好的活兒,成本高昂且投入產出比不高。但是,通過打造一個閉環的金融生態環境,將支付創新、融資業務、客戶積分、金融產品銷售等整合在一個平臺上,背后帶來的海量資金、大數據,對于銀行則具有非常大的價值。同時,銀行也能借助電商平臺增加客戶粘性。這個平臺對于面臨利率市場化的傳統銀行來說是彌補未來業績可能快速下滑,以及與互聯網企業的金融產品相抗衡的重要措施。
另一方面,銀行已經加快了自身產品互聯網化的步伐,大力拓展金融互聯網來抵銷互聯網金融對銀行業務的替代。北京銀行最近與ING合作將聯手推出首家直銷銀行,打破時間、地域、網點等限制,主要通過電子渠道提供金融產品和服務,以實現銀行經營模式和客戶開發模式的轉型。
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也在8月份和擁有8000多萬用戶的個人財務管理APP服務提供商隨手網簽署了合作協議,通過大數據和互聯網渠道,利用移動互聯技術在風險控制上的整合優勢,實現中信銀行“信金寶”產品的極速審批。

招行、交通銀行等多家銀行也都紛紛推出了基于自身業務的互聯網金融產品,加速拓展金融的互聯化。不過,這些舉措收效如何最終有待市場檢驗。
可以預計,傳統銀行的防御與民營銀行的進攻搶食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都將趨于常態化,這是金融市場化的必然結果,也是金融行業必要的良性競爭。
民營銀行的兩大特征
鏈接
所謂民營銀行就是由民間資本控制與經營的,權、責、利統一的現代金融企業,或者說民營銀行是由民有、民治、民責、民益四有構成的統一體。所謂民有就是指銀行的產權屬于民間投資者;所謂民治就是由民間投資者決定公司的治理;所謂民責就是指民間投資者對銀行的經營成敗負全責;所謂民益就是指銀行經營的利益按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分配。
與國有銀行相比,民營銀行具有兩個十分重要的特征:
一是自主性,民營銀行的經營管理權,包括人事管理等不受任何政府部門的干涉和控制,完全由銀行自主決定;
二是私營性,即民營銀行的產權結構主要以非公有制經濟成分為主,并以此最大限度地防止政府干預行為的發生。
作為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民營金融機構特殊的產權結構和經營形式決定了其具有機制活、效率高、專業性強等一系列優點。因此,民營銀行是中國國有金融體制的重要補充。民營金融機構的建立必然會促進金融市場的公平競爭,促進國有金融企業的改革。建立一些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民營金融機構將有助于金融業參與國際競爭,緩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外資對國內金融業的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