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中有春季兩個重要的節氣——驚蟄、春分,驚蟄意味著天氣回暖,蟄伏在泥土里冬眠的動物和昆蟲由于天氣變暖而開始活動;而春分則將春天劃分為二,證明整個春季已經過半,這時天地之間也逐漸開始擺脫陰冷的狀態,陽氣日日復蘇起來。
與四季相呼應,人體的陽氣也應在這時得到提升,飲食起居中應該特別注意選擇那些順應自然和順應陽氣生發的事物,比如多吃一些辛甘發散性質的食物,少吃一些酸味收斂的東西,這樣會讓身體中的陽氣調動起來。春日多多散步也是煥發精神、與自然相和的好方法。春天散步抻筋骨、助消化,補養脾胃。不是所有的走路都能叫散步,
散步關鍵在一個散字,通過運動達到養心振奮的作用。散步應該以個人體力而定速度快慢,不要因為散步而感到勞累,要以微微出汗為宜。在散步時,可以循序漸進地進行步伐的調整,比如一陣快一些,一陣慢一些,如果感到有些勞累就應該調息一會兒。散步時配合一些動作可以讓這種運動更加適合陽氣的提升,干擦雙手、揉摩胸腹、捶打腰背、拍打全身,這些都可以讓身體血脈更加通暢,陽氣真正煥發起來。
春季,戶外運動的機會大大增加。看到外面和風熙日,人就很有一種想往外跑的沖動。相對于捂得厚厚的冬季,春季則會讓身體感受更多的輕松和開放,脫掉圍巾、口罩,取掉手套、帽子,我們的皮膚大大地暴露在自然環境當中。特別每當季節變化的時候,都是我們應該特別注意的時候,春季的天氣變化很大,北方多風沙,這會使我們的皮膚水分大量流失,更容易出現干燥、緊縮的情況,皺紋也會增加很快。多喝水,喝好水就成了春天身體的最大“渴望”。如果感覺只喝白水不能滿足嘴巴的需要,可以在水里添加一些溫潤滋養的東西,比如蜂蜜、干山楂、大棗等,尤其是大棗,它氣味甘平、安中,養脾氣,平胃氣,適合春天食用。
不過,相對于夏、秋、冬三個季節,春天也是一個容易發生疾病的季節。首先是因為春天的天氣變化顯著,王安石在詩里這樣描繪春天:春日春風有時好,春日春風有時惡。他把早春的氣候特點描寫非常準確。人們都說六月天小孩子的臉,其實春天的氣溫、氣壓、氣流、濕度等變化都可以說是全年最大的。其次是因為在驚蟄以后各種微生物都開始活動起來,迅速地生長和繁殖,這個時候特別要注意調養以抵御病菌的侵襲。
四時節氣告訴我們一個關于平衡的道理,陰陽平衡,身體與季節相應,驚蟄春分之后人體陽氣上行,血液處于旺盛的時期,激素水平也會隨之升高,一切似乎都在欣欣向榮地煥發當中。這時候最應該預防的是高血壓、月經失調等問題。《素問.骨空論》中說“調其陰陽,不足則補,有余則瀉”,因此我們無論在情緒上還是在飲食上,都應該引導我們的身體更加平衡地進行調整,不要過度也不要不足,這樣才是四季保養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