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緒霞,葛洪剛
(濟寧醫學院,山東濟寧272067)
醫學生誠信缺失的危害、原因及其評價體系研究
楊緒霞,葛洪剛
(濟寧醫學院,山東濟寧272067)
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誠信是每一位公民在行事之中的原則之本,要堅守承諾,這樣才能樹立起個人的威信,進而也能夠讓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的東方.我國在改革開放以來,面對著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只有堅守創建誠信社會,才能讓傳統美德得到更廣泛的宣揚,但是存在的正負效應就向我國的傳統美德提出了很大的挑戰.本文首先了解醫學生誠信缺失的危害和原因,在此基礎上,建立醫患誠信視域下的醫學生誠信評價體系,并對醫學生的誠信教育提出誠懇的意見和建議.
醫學生;誠信;危害;原因;評價體系
對于醫學生而言,誠信不僅僅是一種道德的要求,更是其自身應該具備的基本道德素質,這是做人的本質,也是在行業之中安身的原則.只有不斷弘揚優良的社會風尚,將增強誠信意識作為發展的重點,才能促進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的發展,充分發揮道德模范的榜樣帶頭作用,讓人們能夠自覺的遵守義務并履行相關職責.教育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就需要適應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并根據時代的變化做出相應的調整,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誠信教育問題.
1.1 醫學生誠信缺失的危害
醫學生的誠信缺失主要體現在出現了以誠信為基礎的和諧醫患關系、醫藥衛生秩序,學校的聲譽會受到醫學生誠信缺失的影響,醫學生自身的成長也會有不良的影響等.
醫學生的誠信缺失會造成很多人身心疲憊,讓大家的心靈受到傷害,更有嚴重者導致家破人亡,這對社會的穩定會有很大的影響.信用缺失對經濟秩序也有很大的影響,無法保證消費者的生命和財產安全,讓消費者對醫院等部門失去基本的信心,無法保證大眾在生病的時候可以得到及時的救治,進而導致出現醫患關系.此外,因為存在誠信缺失的情況,就會讓一些人鉆到空子,利用這些信息,去欺騙大眾,瞬間的暴富情況,會讓社會財富分配不均的情況再次加重,讓人民對政府產生強烈的不滿,導致出現醫藥衛生秩序混亂的情況[1].如果醫學生的失信行為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那么更多的人們將會受到病痛的折磨,無法保證自身的健康,這樣讓社會的道德風尚走上另一個極端.
醫藥產業的發展同樣離不開誠信,在新一輪的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中雖然已經取得了巨大成績.初步建立了覆蓋全國十三億人口的醫療保險體系,健全了基層醫療服務體系,共同衛生服務體系,初步建立了以基本藥物制度為基礎的藥品供應保障體系.但是如果醫學生誠信缺失就會阻礙行業的發展,讓其競爭力大大減弱,畢竟醫院的發展在未來需要依賴醫學生的力量,他們是發展的中流砥柱.尤其現如今存在很多醫藥造假的情況出現,對于醫院的形象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如果不能及時遏制這些情況的出現,那么必然阻礙醫院的產業鏈條發展.
對于醫學生而言,他們面臨的對象是患者,所以要培養誠實守信品格,這十分重要.當前醫患關系已經是社會的熱點問題,但是不能說每個醫生都有道德問題,只能說明有少數的醫生道德低下[2].只有對醫學生加強誠信教育,糾正其存在的誠信道德問題,這對于醫學生而言,不僅僅能夠促進自身成長,也能夠在時代的發展過程中,不被社會所拋棄.此外,醫學生的誠信缺失問題也能夠影響醫學校的聲譽,在社會上引起不好的名譽,這對于之后醫學的發展都會造成很大的阻礙作用.
1.2 醫學生誠信缺失的原因
1.2.1 內因(醫學生個人)
大學生是在改革開放發展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一代人,雖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他們都在接收傳統文化的教育,但是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所帶來的沖擊.在這些全新的理念和文化發展下,出現了很多的誠信危機,面對這些危機,社會也在遭受著一些改變,只有正視這些改變,才能走出誠信危機,大學生在這樣的背景下,更應該如此.大學生在誠信缺失的大環境下,需要有正確的價值觀,能夠判斷正誤,畢竟現如今的大學生已經不單純是象牙塔里的嬌子,他們更不是“一心只讀圣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醫學生有聰明的頭腦能夠在網絡世界之中獲取自己所需的任何信息,并且做出自己的判斷,任何人都無法阻礙他們的想法[3].所以在如此之多誠信缺失的現象下,只能培養他們的價值觀,避免走向誠信缺失的萬丈深淵.
1.2.2 外因
時代的發展已經促使醫學模式發生了改變,以往是單純的生物醫學模式,現如今已經是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所以醫學校也面臨著很大的挑戰.只有對教育理念進行更新,才能夠培養出更多專業的醫學生.但是在對醫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之中,不能表現出明顯的功利性,要在專業技術知識的基礎上,適當的注入人文精神關懷,全面培養綜合素質的醫學人才.由于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科學已經有很高的發展高度,其地位也受到了應有的重視,但是當今社會有較大的就業壓力,“效率第一”已經成為了很重要的發展準則,這樣就不會特別關注醫學生的品質考察.而醫學生在壓力下,就很容易出現急功近利的情況,這也是出現誠信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的教育體制對于學生的要求和評價都是建立在分數的基礎上,分數高的孩子能夠收到來自各個方面的贊揚,而且只要成績優異,其他方面并沒有很大的影響.學生從小學直到高中都是受到相關功課的教育,對于其德育教育,幾乎沒有涉及到.在這樣的前提下,如果在大學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那么學生就會覺得比較唐突,無法面對這樣一個尷尬的局面.大學課堂中進行傳授的“關愛他人”對已經逐漸形成價值觀的大學生而言,并不容易,高校對于相關價值觀教育的傾向,也沒有很好的評價系統,只能將筆試作為主要的方法.這樣的方式不但不能對學生的德育有任何實際意義上的幫助,也不能改變學校的思想,不斷進行創新和改變.對醫學生傳授誠信教育,需要從日常的道德行為開始,并促進學生有正確的行為,并為此做出一系列的實踐練習[4].但是在實際的醫學生誠信教育之中,卻缺少了這個重要的環節.只是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要對醫學生表現出來的誠信或是不誠信的行為進行關注,不能只采用懲罰的方式.誠信教育疏導比教育本身更重要,要避免學校、家庭德育教育的缺位和知與行的脫節.
2.1 制定醫學生誠信評價體系的原則
制定醫學生誠信評價體系主要堅持以下幾個原則:方向性原則,科學性原則,人本性原則和可操作性原則.所謂方向性原則,就是指在建立醫學生誠信體系時,要堅持和黨的教育方針一致,可以引導學生遵守社會主義榮辱觀,為現代化的建設培養出更多的合格醫務工作者;所謂科學性原則就是指開展的誠信評價體系要符合學生的教育規律,并能夠促進醫學生的成長規律.要做到實事求是,根據實際情況建立更加全面性的醫學生誠信評價體系;作為本性原則,就是指要跟從學生的發展,要充分發掘醫學生的潛能,促進其在多方面的實踐與發展;所謂可操作性原則就是指對醫學生進行的評價指標能夠可測,方法有一定的操作性,執行的評價力法簡明易操作,評價體系也更加邏輯嚴密而準確.
2.2 醫學生誠信評價體系的內涵
醫學生誠信評價體系就是為了探索醫學生的誠信度,以防止做出違背誠信的事情,需要根據醫學生誠信評價體系的原則進行自我分析和鑒定,為誠信所作出的行為做價值判斷.通過構建的醫學生誠信評價體系能夠反映出醫學生的真實情況,并將醫學生的人才培養計劃在實踐中進一步完善.讓醫學生的誠信評價體系變得更加科學合理,也更加順利.
2.3 醫學生誠信評價體系的實施
在經濟利益的不斷驅使下,發生了很多不誠信的事件,對我國的信譽造成了無可彌補的損失.作為社會的重要職業部門,醫療行業首先需要杜絕不誠信事件,要對得起廣大人民的期望和支持.醫學在人才培養、人文發展乃至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過程中,都有很重要的意義,而促進醫學生的誠信道德發展也是社會、學校、家庭的共同責任.要保證醫學生誠信評價體系的順利實施,就要建立在理論和實踐的基礎上,只有迫切的需求,才能促進道德評價體系的構建.
3.1 機制建設
3.1.1 教育機制
誠信在醫學生的眼里,是做人的基本,也是職業道德的基本操守,只有明確誠信的態度,對自己嚴格要求,毫不松懈,將自己的全部心思放在對職業技術的追求上.在醫學生的誠信缺失評價體系之中,除了要借鑒普通大學生的誠信培養途徑外,還要加入醫學的特色,提高醫學生的誠信教育成效.
3.1.2 監督機制
醫學生所在的學校在某些特定的評價體系下,發展的并不完備,很多教師的個人誠信就屬于缺失狀態,這樣就無法建立完善的監督機制,更無法保證誠信教育體系的完成.對于一些醫學生的教師而言,他們在大學期間以及在之后的任何一門考試過程中,可能存在著誠信缺失的行為,這樣就無法給學生樹立正確的榜樣力量,也不能培養成良好的師德,更無法取得學生的信任.對于醫學院而言,在評獎或是職稱的過程中,更多情況下是以發表論文的數量,所拿獎狀的數量,在平時的工作量等指標進行判別,而對于教學質量、師德,學生的評價卻沒有予以足夠的重視,這樣對于教師的教育水平會存在很大的弊端.不但不能教育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也無法完成育人的工作,一味地追求數字上的提升就不符合發展的機制.醫學生在這樣的校園文化背景下,就會面臨人文精神的缺失,這是醫學生誠信缺失的一個重要因素,要予以足夠的重視.
3.1.3 管理機制
醫學生養成誠信道德,僅僅憑借教育和環境的熏陶并不足夠,需要有完善的管理機制作為支撐.建立完善的誠信管理體系,并將誠信作為重要的一項指標,就可以有層次的將對道德的認識、情感和發生行為進行規劃,并作為評獎評優的依據,如果存在誠信缺失的情況就要有對應的懲罰措施.目的不是懲罰,目的在于需要醫學生意識到誠信缺失的后果,進而了解誠信的重要性.可以采用誠信檔案的方式,將醫學生的信用做成記錄,這就是一份無形的資產,通過它來時刻提醒自己,進行自身的完善.
3.2 實現途徑
3.2.1 自我教育和榜樣教育相結合
雖然在相同背景下成長起來的人,但是從誠信教育價值的角度來看,很多人的誠信意識還是有很大的差別,畢竟個體之間存在差異在所難免.這樣兩極化情況比較容易出現,一部分是高尚而另外一部分就是卑劣,只是在數量的比例上會顯示出兩者之間的差別.社會的風氣對醫學生的發展會有重要的影響,在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之中,需要凸顯誠信教育的價值觀,避免出現誠信缺失的問題.但是在良好的道德氛圍之中,醫學生也難免會出現邪念的情況,對于別人給予的關懷和仁厚都看成是理所當然,這就會阻礙自身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對于這些人而言,誠信教育的價值效應就為負值,這與追求正向價值相違背,在某種特定的條件下,兩種情況可能同時存在.高校在誠信缺失教育中,需要對環境和誠信教育體系進行必要的更新,通過主客體之間的相互作用促進積極效應的產生,避免出現一些消極效應.
3.2.2 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相結合
醫學生需要有明確的誠信意識,要將誠信的倫理內涵作為誠信體系構建的基礎,無論在家庭或是職業生活之中,都要將自己的職責和義務表現的更加完美,不能背棄自己的諾言,尤其是在醫學方面.在經濟體制的新形勢下,高等教育面臨著發展的新契機,只有抓住這個機遇,才能不斷擴大教育的規模,將醫學和其他領域的關聯性進一步擴大.在緊密的聯系與融合之中,促進社會的進步,并避免出現一些社會轉型所出現的新問題.通常而言,作為軟指標的人文精神和道德教育并不被人們所重視,只有醫學生自覺遵守,才能對做出的承諾保有嚴肅的態度,并保證如果不能履行承諾,那么就不作出任何承諾,要對自己負責.一旦經過了自己的考慮所作出的承諾,就要進行嚴格的遵守,結合醫學院自身的發展特點,將誠信作為根本,通過與名家、名醫進行交流,培養自身的誠信意識,在偶誠信氛圍的校園中不斷熏陶自己.
誠信是醫學生能否進入職場的標準,更是基本要求,一旦違背就會受到輿論的譴責,如果違犯法律那必然會受到法律的強制制裁.因此,要彌補醫學生存在的道德缺失情況,將道德、職業和法制教育進行結合,促進誠信教育的進行.
〔1〕戴冽,吳毅梅,鄭東輝,王庭槐.181名低年級醫學生預見習的現狀調查及教學方式初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11).
〔2〕竺靜,楊玉霞,王寧線.高職醫學生學習現狀調查分析與對策[J].醫學教育,2011(05).
〔3〕尤漢寧,康金鳳.就業制度改革對醫學生心理狀態和學風的影響[J].西北醫學教育,2012(01).
〔4〕胡傳來,李迎春,陶興永,阮亮,李文先.醫學生對教學質量評估與監督體系的認知調查[J].醫學教育,2011(06).
G645
A
1673-260X(2013)08-0201-03
山東省高校人文社科計劃(思想政治教育專題研究)項目資助(J12SY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