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育疇 林國慶
1.廉江市婦幼保健院,廣東廉江 524400;2.廉江市人民醫院,廣東廉江 524400
據文獻報道,腹部外科手術后,偶有腹部切口裂開現象出現,占到總外科手術的1%左右;而腹部切口裂開屬于較為嚴重的外科手術術后并發癥,死亡率高達10%[1]。為分析腹部切口裂開的防治措施,該院通過對2005年2月—2011年2月出現腹部切口裂開患者進行回顧分析總結,采取相應對癥防治措施,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該院腹部外科手術3124例患者治療后出現腹部切口裂開的患者26例作為觀察對象,發病率為0.8%。其中,男性19例,女性7例,年齡29~74歲,平均年齡(40.2±11.6)歲。合并有糖尿病患者有5例,合并有慢性支氣管炎4例,腹型肥胖8例;合并營養不良患者14例。患者體重范圍45~83 kg,平均體重(64.2±12.4)kg。
患者病癥和切口情況。其中惡性腫瘤患者9例,良性手術患者17例;擇期手術患者19例,急診手術患者7例;沒有患者在圍手術期間進行化療、放療和應用皮質激素;發現患者術后傷口感染1例,明顯組織壞死。其中 I類切口17例,Ⅲ類切口9例;其中正中切口患者6例,右上腹切口患者9例,右側剖腹切口患者6例,左上腹切口患者4例,右肋緣下切口患者1例。
患者切口裂開情況。腹部切口全層裂開患者22例,部分裂開患者4例,腹部切口裂開時間為術后第3~14 d,平均(6.5±3.4)d。患者發生癥狀時表現為起床、咳嗽時感到裂開,有血水流出,切口下有腫物狀隆起或切口張開,部分患者出現網膜或腸管脫出。
對全部切口裂開患者立即急診,對切口進行清創,清創完畢重新縫合。根據患者創口情況,選擇進行全層縫合或分層縫合。并根據情況進行抗炎治療。
全部患者中21例采取全層縫合,5例采取分層縫合,患者拆線時間為14~21 d。經過重新縫合治療后,沒有發生皮膚壞死和再裂開現象,其中1例死亡,為惡性腫瘤晚期患者。
文獻報道[2]切口裂開后患者平均病死率高達25%,目前并沒有下降趨勢。在所有切口裂開死亡患者中,發生心臟衰竭患者占54%,腹膜炎患者占到25%,其次是年老體弱的患者。如發生切口再裂開,死亡率進一步上升到63%。切口裂開不僅危害大,還具有嚴重的后遺癥[3],常見的后遺癥為非手術治療切口疝,有報道指出所有非手術處理的患者幾乎都會發展為切口疝。因此,對于切口裂開的預防和治療有著重要的意義。
導致切口裂開因素較多,主要原因有:①治療因素,縫合方法和縫合材料的選擇不當。部分患者發生縫合術后裂口為可吸收線間斷,表明組織沒有愈合牢固前可吸收線的縫線強度已經下降,該文有3例為不吸收7號絲線作筋膜層的連續縫合,因為縫線斷裂而致切口全線崩潰。②患者體質及其他疾病治療。有些患者年老體弱,有些患者存在營養不良和各種合并疾病,加上長期服藥而導致抵抗力下降,影響皮膚組織愈合不良。該本文切口裂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貧血、糖尿病等妨礙切口愈合的情況。③術后并發癥影響,如腹內高壓、切口感染等。患者在進行完腹腔內手術后,全部有不同程度的腹內壓力增加情況,部分患者因慢性呼吸道疾病,呼吸時帶動腹肌而使腹壓出現升高,部分患者由于手術后嘔吐、劇烈咳嗽和噴嚏等情況,使腹內壓力突然增大,導致切口裂開;④其他藥物、放化療等。
手術時合理選用電刀,電刀如果使用不當,會影響切口愈合,實驗發現用電刀切開的縱切口,傷口會比用解剖刀切開的愈合強度要減低,因此在切開筋膜時應注意避免;根據切口形狀強度對比,如果患者術后可能發生切口裂開,可選用腹部橫切口;防止切口發生感染,切口尤其是筋膜組織感染壞死將會導致切口裂開,所以手術中必須保護好手術切口,按照無菌要求嚴格操作;切口止血要徹底,防止形成局部血腫;手術醫師操作要規范,不能粗暴分離和大塊組織結扎,避免造成術后組織缺血壞死和因過多的電灼止血而造成局部組織壞死繼發感染;可在術前預防性進行抗炎,防止可能發生的感染;縫合切口前需更換無污染器械及手套,將傷口加壓沖洗清創徹底。避免造成患者筋膜撕裂、增加組織抗張力的強度,手術完進行縫合筋膜時吃針要足夠;急診手術時如果發生縫合困難,先已縫合好的縫線,然后配合麻醉,使腹肌松弛后迅速進行結扎,可防止發生術后急性切口裂開;術后要采取預防腹壓增高發生的措施[4];為增加患者皮膚組織抗張力的強度,縫合時應采用更多的筋膜組織;對身體狀況存在影響切口愈合因素的患者,縫合時可采取切口減張來預防;術后為防止組織愈合慢導致切口的裂開,可適當延后拆線的時間。
積極處理手術前后存在影響切口愈合的不利因素,如糾正患者營養不良、貧血、血糖、黃疸等情況,補充電解質和葡萄糖,指導患者飲食,提高免疫功能;手術前后一定時期避免化療、放療和應用類固醇,必須應用類固醇的患者可同時口服維生素A和維生素E來消除類固醇影響[5];術后保證血容量充足,注意患者體征感覺,術后適當給予蛋白制劑、保證氧氣供給對傷口愈合有利[6];在術前對患者并發癥進行控制,術后使用抗生素預防切口感染和肺部感染,叮囑患者咳嗽時注意保護切口,避免腹部突然用力。
針對患者切口裂開的程度采取不同的方法治療,患者均宜采取全麻,先進行徹底清創,再對腹部切口進行全層或分層縫合加腹膜外減張縫合。對于部分裂開的切口,多因感染及皮下積液較多,先換藥后再行二次縫合;對全層裂開者急診再次縫合。治療后必須注意炎癥控制及采取上述預防再裂口措施。
綜上所述,腹部切口裂開是由多方面綜合因素引起的,通過對腹部切口裂開進行觀察分析,患者出現腹部切口裂開原因主要是身體較弱導致切口愈合能力差、切口感染、腹內壓增高等因素有關;采取相關治療措施后,效果比較顯著。采取防治措施,重視圍手術期患者的處理,提高切口縫合技巧和做好感染預防工作,指導患者對癥改善身體情況,能有效預防腹部切口裂開,使切口裂開的發病率降低,并能保證切口裂開后的正確治療,防止出現切口再裂開,降低患者死亡率。
[1]何建勝,方基興.腹部切口裂開防治分析[J].現代中醫藥結合雜志,2007,16(12):1646-1647.
[2]黃國華,楊會平.腹部切口裂的預防及治療[J].中國社區醫師,2011,18(13):59-60.
[3]吳濤,黎耀東,李武軍,等.腹部裂開的原因及圍手術期防治[J].陜西醫學雜志,2009,38(8):1089-1090.
[4]唐健雄.腹壁切口縫合與縫線的選擇[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6,26(11):815-816.
[5]韓舟,黃濤,魏明.腹部手術切口裂開24例原因剖析及處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7,7(28):6896.
[6]張思謙.腹壁切口裂開的預防及治療[J].山西醫學雜志,2006,35(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