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璟 白朝暉
(上海市長寧區新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上海 200052)
高血壓是全球發病率最高的慢性病之一,是導致腦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險因素。《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指出,我國每年新增高血壓1 000萬人,高血壓“三率”水平低(知曉率、治療率、控制率)。我國每年心血管病死亡300萬人,其中一半與高血壓有關。所以合理使用抗高血壓藥非常重要。目前常用降壓藥主要有鈣通道阻滯劑(CCB)、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β受體拮抗劑和利尿劑等[1]。本文通過對上海市長寧區新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10-2012年口服抗高血壓藥物的應用情況進行了統計和分析,以期為臨床合理用藥,藥品管理和基本藥物政策的實施提供參考。
從本中心門診藥房的藥品管理系統中抽調出2010-2012年所有抗高血壓藥物進貨記錄,對藥品名稱、規格、零售價、消耗量和用藥金額進行統計。
運用Excel 2003,進行數據分類、計算、統計和排序。①限定日劑量(defined daily dose,DDD)定義為“用于主要治療目的的成年人的藥物平均日劑量”,參照《新編藥物學》第17版[2],結合藥品說明書和臨床常用量設定;②用藥頻度(DDDs)=某藥年消耗量/該藥DDD值,數值越大表明用藥頻率越高;③日均費用(DDC)=某藥年用藥金額/DDDs,DDC的分析克服了藥品日劑量不同的缺點,使藥品價格有了可比性,數值越大表明治療費用越高;④對藥物年用藥金額、DDDs排序并編號,計算兩者序號比,該比值反映了用藥金額與DDDs是否同步[3]。序號比接近1時,同步性好;序號比>1時,表明藥品使用率高且價格較低;序號比<1時,表明藥品使用率低或價格偏高[4]。
2010-2012年口服抗高血壓藥用藥總金額見表1;2010-2012年各類口服抗高血壓藥用藥金額見表2。
由表1可見,2011年抗高血壓藥與全部藥物由于實施基本藥物的招標而導致的停、換藥關系及實施零差價政策使得兩者金額都直線同比下降,2011年與2010年藥物構成比基本持平。2012年基本藥物進入運行穩定期,抗高血壓藥物金額雖較2011年稍有上升,但在藥品用藥總金額增長的情況下構成比回落(3年中最低),提示了高血壓用藥金額的穩定性,表明了基本藥物政策實施后患者得到了切實持久的實惠。由表2可見,各類抗高血壓藥物用藥金額中,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類、鈣通道阻滯劑(CCB)類3年內占比保持約83%,說明這兩類藥物臨床應用較廣。總體上各類藥物使用金額都保持平穩,其中ARB類用藥金額雖3年內保持第一,但在2012年首次出現了下滑,構成比下滑了約6%。復方制劑3年間保持了穩步增長的勢頭,特別是2012年構成比增加了約6%。從中可以推斷出2012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固定復方制劑的聯合治療高血壓的新趨勢開始形成,該類藥物日益得到患者和醫生的認可。利尿劑由于其不良反應較多、降壓效果和依從性的不足、更多添加于復方制劑中使用,利尿劑用藥金額逐年下降。

表1 口服抗高血壓藥用藥總金額

表2 各類口服抗高血壓藥物用藥金額
2010-2012年用藥金額居前10位的口服抗高血壓藥見表3。
由表3可見,3年中排名在前10位的抗高血壓藥物99%是由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類、鈣通道阻滯劑(CCB)類藥物組成。其中,2011年復方制劑類藥物首次進入前10位,排名第10位,到2012年該類藥物排名大幅增長,排名第3位。這與表2結論相符,說明該類藥物臨床應用逐漸得到認可。2012年前10位排名中首次出現了外企生產品種:拜新同(硝苯地平控釋片)和絡活喜(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排名分別為第8和第9。說明了社區醫院用藥進口品種的引進和使用逐漸與患者意愿相符,并顯示出上海基本藥物采購范圍的寬廣和人性化。

表3 用藥金額居前10位的口服抗高血壓藥
2010-2012年DDDs排序居前10位的口服抗高血壓藥的年用藥金額、DDDs值排序(序號),計算兩者序號比的結果見表4、表5、表6。

表4 2010年前10位降壓藥金額、DDDs、DDC和金額排序/DDDs排序比值
由表4、表5、表6分析可知,序號比值均介于0.4~4,用藥金額與用藥頻度基本同步,反映用藥基本合理。3年中DDDs排序第1和第2的都是替米沙坦片(毓樂寧)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安內真),說明這兩類藥物的使用頻率在本中心最高。而且這兩類藥物的DDC在3年中持續下降,替米沙坦片(毓樂寧)的DDC從2010-2012年分別為2.97元、1.79元和0.71元。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安內真)分別為2.1元、1.62元和1.14元。從使用頻率最高兩類藥物的降價趨勢明顯的現象上可見2011年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后藥品價格大幅下降的可喜成果。

表5 2011年前10位降壓藥金額、DDDs、DDC和金額排序/DDDs排序比值

表6 2012年前10位降壓藥金額、DDDs、DDC和金額排序/DDDs排序比值
由表4、表5、表6的匯總情況來看,ARB的用藥頻度在前10位中占6個,其次是CCB類藥物占3個,β受體拮抗劑和復方制劑占1個。這說明CCB和ARB已成為本中心抗高血壓治療的首選藥物。2010-2012年本中心的抗高血壓藥用藥金額前10位中序號比值≥1的藥物占50%左右,說明本中心抗高血壓藥物的總體價格較為合理。這幾類藥物同步性高,使用率高且價格較低。序號比值<1的藥物主要包括上海本地產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蘭迪)、進口品種硝苯地平控釋片(拜新同)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絡活喜),以及厄貝沙坦片、坎地沙坦片等ARB類藥物,經分析這些藥物均屬于DDC在2~5元的價格偏高藥物,建議考慮患者的經濟情況酌情使用。
由表6可見,3年中DDDs居前10位的藥物,2012年DDC明顯下降(2012年新引進的兩個進口品種除外)。前2年DDDs保持穩定的替米沙坦片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地位正逐漸在2012年被纈沙坦、坎地沙坦、氯沙坦鉀這些ARB藥品中的“后起之秀”和復方制劑所取代,這說明了基本藥物政策實施后,藥品價格的降低、居民健康意識的增強、醫生合理用藥水平的提高使患者和醫生對新型藥物的承受力和合理使用性逐漸提高。
本中心2010年與2011年藥物構成比基本持平,2012年在藥物用藥總金額增長的情況下構成比回落(3年中最低),提示了高血壓用藥金額的穩定性,表明了基本藥物政策實施后患者得到了切實持久的實惠。
ARB類和CCB類藥物是本中心最常用的一線抗高血壓藥,3年內使用金額占比保持在約83%。ARB類藥物因其作用機制獨特,以高親和力和特異性與血管緊張素Ⅱ受體結合,阻斷血管緊張素Ⅱ的壓力反應和功能反應,但不影響血管緊張素轉換酶,不會導致緩激肽的蓄積,對靶器官有保護作用,該類藥物療效穩定,具有較好的耐受性和依從性,無ACEI類藥物的干咳和CCB類的踝部水腫等不良反應,適用于絕大多數各種年齡和不同血壓水平的高血壓患者。CCB類藥物在用藥金額上逐年遞增且DDDs也穩定保持在前3位,DDC逐年下降,該藥物通過阻滯鈣通道,松弛小動脈平滑肌,降低外周阻力而降壓,亦能逆轉高血壓所致左心室肥厚,其降壓療效突出,對血脂代謝影響小,較少引起直立性低血壓,具有不良反應少等特點,尤其是第三代CCB藥物半衰期長,作用持久,療效可靠,患者依從性高,是WHO推薦治療老年人高血壓的一線藥物[5]。
值得重視的是厄貝沙坦氫氯噻嗪片在本中心的用藥金額和DDDs的增長非常明顯,原因是該藥服用方便,療效明顯,不良反應小。《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指出,ARB與小劑量噻嗪類藥物合用時,降壓效果可以達到甚至超過ARB劑量翻倍的效果。噻嗪類利尿劑能激活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造成不利于降壓的負面作用,而與ARB合用可抵消此不利因素。此外,ARB可使血鉀水平略有上升,從而防止長期應用噻嗪類藥物所致的低血鉀等不良反應[6]。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指出,治療高血壓應盡量使用長效制劑,從2010年起本中心基本使用藥物全部是長效制劑,使用方法為每天1次,提高了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并能防止靶器官受損。同時,也說明了該類藥物應用前景的廣闊和市場需求的普遍,政府應大力扶植國內企業加大該類藥物優質品種的研發、生產和推廣。
[1]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J]. 中華高血壓雜志, 2011, 19(8): 701-743.
[2]陳新謙, 金有豫, 湯 光. 新編藥物學[M]. 17版.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1: 318-411.
[3]陳龍保. 江蘇省老年醫院2008-2010年抗高血壓藥用藥分析[J]. 藥學服務與研究, 2011, 11(5): 356-358.
[4]李旭琴. 上海市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10-2012年門診抗高血壓藥應用分析[J]. 上海醫藥, 2013, 34(12): 27-30.
[5]呂琳, 陶紅慧, 林燕. 上海市黃浦區中心醫院2009-2011年口服高血壓藥物用藥分析[J]. 藥學服務與研究, 2013,13(3): 224-226.
[6]萬建偉, 許秀娟, 陳建芳. 上海市浦東新區周浦醫院2007-2010年門診藥房抗高血壓藥應用情況分析[J]. 藥學服務與研究,2012, 12(6): 447-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