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作濤 劉君 莊玉春 曹望凱 韓其正 王述波 郝長城
[摘要] 目的 探討體腔熱灌注治療機(visceral cavity hyperthermic perfusion machine,VCHPM)循環熱灌注化療治療肺癌惡性胸腔積液的有效性。方法 對確診為肺癌伴惡性胸腔積液的病人8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采用體腔熱灌注治療機(VCHPM)胸膜腔循環熱灌注化療治療,對照組采用體腔熱灌注治療機(VCHPM)胸膜腔非循環的熱灌注化療治療。隨訪地觀察惡性胸腔積液的療效。結果 全組病人均完成治療方案,治療好轉出院,無嚴重的并發癥和治療相關性死亡。治療組胸腔積液的有效率為97.5%,對照組有效率為82.5%。治療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體腔熱灌注治療機(VCHPM)循環熱灌注化療治療肺癌惡性胸腔積液的方法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方法。
[關鍵詞] 體腔熱灌注治療機;熱灌注化療;肺癌;惡性胸腔積液
[中圖分類號] R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3)01(a)-0001-02
惡性胸腔積液是肺癌晚期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胸腔積液的發生會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和生存時間。故有效地治療惡性胸腔積液,可以緩解病人的癥狀,減輕病人的痛苦,提高病人的生存質量,延長病人的生存期。為探討應用體腔熱灌注治療機循環熱灌注化療治療肺癌惡性胸腔積液取得的臨床效果,現選取2010年6月—2011年12月因肺瘤惡性胸腔積液在該院住院治療的病人80例進行回顧性分析,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1.1.1 病例的選擇 選擇因肺癌惡性胸腔積液在我胸外科住院治療的病人。本研究的80例病人均為肺癌患者,均經胸腔積液中查到癌細胞或經常規開胸手術或胸腔鏡手術活檢病理確診為胸膜轉移并惡性胸腔積液。均為肺癌病灶同側的胸腔積液。預計生存期超過3個月且能耐受預計的治療方案。
1.1.2 病例的分組 對符合入組標準的病人按治療的先后順序編號,根據隨機數字表自第一行第一列始,隨機數字為單數的為治療組,隨機數字為雙數的為對照組。治療組采用體腔熱灌注治療機胸膜腔循環熱灌注化療治療,對照組采用體腔熱灌注治療機胸膜腔非循環熱灌注化療治療。如果病人選擇的治療意愿與隨機方案不相符者則不納入本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儀器設備 體腔熱灌注治療機,型號:HGGZ-102。
1.2.2 治療組采用體腔熱灌注治療機胸膜腔循環熱灌注化療治療 對治療前確診為肺癌伴惡性胸腔積液的病人分別于患側胸壁腋前線第3,4肋間隙和腋后線第7,8肋間隙局部麻醉下放置直徑約1.5 ㎝的硅膠胸膜腔閉式引流管各一根。間斷緩慢放凈胸腔積液。對經過開胸手術活檢或者胸腔鏡活檢確診的的肺癌合并惡性胸腔積液的患者,手術清理分隔粘連后手術中分別于患側胸壁腋前線第3,4肋間隙和腋后線第7,8肋間隙放置直徑約1.5 ㎝的硅膠胸膜腔閉式引流管各1根,上管盡量接近胸膜腔頂部,下管盡量接近后肋膈竇。備接體腔熱灌注治療機給予胸膜腔循環熱灌注化療用。灌注液由生理鹽水2 000 mL加順鉑(60 mg/m2)組成。胸腔內溫度控制在43℃左右,灌注時間為60 min,循環灌注流速為300~500 mL/min。灌注前預先胸膜腔內灌注灌注液300~500 mL。然后再進行循環灌注。灌注期間均給予相同的止吐、水化,補充電解質,地塞米松等對癥處理。灌注后拔出上胸腔引流管,留下胸腔引流管繼續保持胸膜腔閉式引流,引流量<10 mL/24 h拔出胸腔閉式引流管。灌注期間監測病人的生命體征,病人的胸悶、胸痛,心慌情況。
1.2.3 對照組采用體腔熱灌注治療機胸膜腔非循環熱灌注化療治療 對治療前確診為肺癌伴惡性胸腔積液的病人于患側胸壁腋后線第7,8肋間隙局部麻醉下放置直徑約1.5 ㎝的硅膠胸膜腔閉式引流管1根。間斷緩慢放凈胸腔積液。對經過開胸手術活檢或者胸腔鏡活檢確診的的肺癌合并惡性胸腔積液的患者,手術清理分隔粘連后手術中于腋后線第7,8肋間隙放置直徑約1.5 ㎝的硅膠胸膜腔閉式引流管1根,以備胸膜腔灌注用。灌注液由生理鹽水100 mL加順鉑(60 mg/m2)組成。利用體腔熱灌注治療機加熱至43℃后灌注到胸膜腔內,夾閉胸膜腔閉式引流管,囑病人每15 min在床上翻身1次以使藥液與胸膜均勻接觸,增加療效。24 h后開放,引流量<100 mL/24 h拔出胸腔閉式引流管。灌注期間均給予與治療組相同的止吐、水化,補充電解質,地塞米松等對癥處理。
1.3 胸腔積液的治療效果評定
治療后4周病人回院復查胸部CT、胸腔彩超。按照WHO癌性胸腔積液近期療效評價標準進行評定,根據治療后的胸部X線、超聲和CT的影像診斷為依據。完全緩解(CR):胸腔積液完全消失并維持至少4周以上;部分緩解(PR):胸腔積液減少50%以上并維持4周以上;穩定(SD):胸腔積液減少不足50%,但估計增加不多于25%;進展(PD):胸腔積液增加超過25%或出現新的病灶。治療有效=CR+PR;治療無效(NR)=SD+PD。
1.4 統計方法
所有數據使用SPSS16.0統計軟件包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病人的基本情況
該研究的的兩組病例在年齡、性別、病理類型、胸腔積液的位置、胸腔積液的量、Karnofsky評分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和表2。
2.2 兩組病人胸腔積液療效的比較
本研究的全組病人均完成治療方案,治療好轉出院。無嚴重的并發癥和治療相關性死亡。無失訪病例,4周后均回院行相關的復查。治療組胸腔積液的有效率為97.5%,對照組有效率為82.5%。治療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惡性胸腔積液是肺癌晚期的常見并發癥,部分肺癌患者診斷時已有惡性胸腔積液。胸腔積液的發生會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和生存時間。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治療,病人的生存期僅為3個月[1]。故肺癌惡性胸腔積液的治療在肺癌的綜合治療中尤為重要,有效地治療可以緩解病人的癥狀,減輕病人的痛苦,提高病人的生存質量,延長病人的生存期。惡性胸腔積液的產生是由于腫瘤的直接侵犯或胸膜轉移瘤影響到胸膜的毛細血管和淋巴管,使胸腔積液的正常循環破壞,胸腔積液的回流受阻,積聚于胸膜腔[2]。王傳慶,王述波等[3-4]研究發現胸膜腔內存在游離活性的癌細胞,活性癌細胞再次的胸膜種植轉移會加重胸腔積液的產生,是影響預后的獨立因素。所以對胸膜癌性病變和胸膜腔游離活性癌細胞的控制是治療胸腔積液的關鍵。全身的化療對惡性胸腔積液的療效不佳,目前肺癌惡性胸腔積液的治療方法多以胸腔的局部治理為主。單純的胸腔內灌注保留化療藥物、硬化劑、生物制劑等方法有一定的有效率,但是有效率在40%~60%[5]左右,不是很令人滿意。腫瘤熱療的生物學機制研究發現熱療通過破壞細胞膜及細胞骨架,使細胞器功能受損,抑制細胞蛋白和核酸合成,誘導腫瘤細胞調亡等機制直接殺傷腫瘤細胞,通過對腫瘤血管血流,pH值,機體免疫的影響間接殺傷腫瘤細胞,還用對放化療的增敏協同作用。腫瘤的熱療目前已在臨床上廣泛應用,并顯出了良好的療效[6],成為惡性腫瘤的一種新的治療方法并顯示出其良好的應用前景。研究已經證明[7]43℃治療溫度作用60 min是殺傷肺癌細胞的有效熱劑量。灌注液的溫度在傳輸管道中會隨熱量的散失而溫度下降,并且隨著熱療的進行,病人的體溫的升高,機體會通過血流的加快,出汗等方式來增加散熱,調節機體的溫度,所以胸腔內灌注夜的熱量散失速率也是不斷變化的。同時還受到室溫、呼吸運動、心臟搏動等因素的影響。所以胸腔內有效治療溫度的控制與維持是熱療取得治療效果的關鍵。只有實時的測定胸腔內的溫度并根據溫度來調控加熱系統才能保證和維持胸腔內的殺傷溫度。體腔熱灌注治療機由加熱裝置,灌注系統,控制系統組成。形成全封閉的實時監控和調節的循環治療系統。實現了胸腔內灌注液溫度的實時檢測和調控。保證了灌注液的有效治療溫度。所以本研究治療組治療胸腔積液的有效率為97.5%,對照組有效率為82.5%。治療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該研究治療過程無嚴重并發癥和治療相關性死亡,治療有效率高,體腔熱灌注治療機循環熱灌注化療治療肺癌惡性胸腔積液的方法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方法。在臨床中有推廣應用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Am J.Management of Malignant Pleurai Effusion[J].Respir Crit Care Med,2000,162(5):1987-2001.
[2] 周際昌.實用腫瘤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72.
[3] 王傳慶,郝蓉美,劉景亮,等.肺癌患者胸腔沖洗液細胞學檢查對預后的預測價值[J].中國腫瘤臨床,2009,36(18):1027-1030.
[4] 王述波,周華,李作濤,等.無胸水肺癌患者胸腔沖洗液細胞學檢查與術中蒸餾水熱灌注化療的臨床研究[J].中外醫療,2009,28(27):4-5.
[5] 陳正東,孫燕,王肇為.實用腫瘤并發癥診斷治療[M].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1997:146.
[6] Tranberg KG.Percutaneous ablation of liver tumours[J]. Best Pract Res Clin Gastroenterol,2004,18(1):125-145.
[7] 康明強,周侖,陳志哲,等.熱誘導人肺癌細胞凋亡的實驗研究[J].中華醫學雜志,1999(79):843-844.
(收稿日期:2012-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