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瑩 鄧絹芬 謝春松
[摘要] 目的 總結內鏡下粘膜切除術治療大腸息肉的配合及護理方法。方法 選擇該院2010年12月—2011年11月收治的大腸息肉患者75例作為觀察組,以前一年同期收治的大腸息肉患者68例作為對照組。全部患者均給予內鏡下粘膜切除術治療,觀察組加強圍手術期配合和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和護患滿意率的差異。結果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低;出院時進行護患滿意度調查,觀察組護患滿意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內鏡下粘膜切除術中實施優質的護理配合可有效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并可增進護患關系,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內鏡下粘膜切除術;大腸息肉;護理配合
[中圖分類號] R735.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3)01(a)-0016-02
大腸息肉是肛腸科臨床常見的疾病之一,患者上皮細胞過度生長,并從腸黏膜表面向腔內生長隆起。由于息肉表面易糜爛而導致出血,且有發生癌變的可能,因此臨床常首選手術切除法治療[1]。近年來隨著內鏡技術的發展,內鏡下粘膜切除術的適應證也越來越廣泛,其并發癥也隨之增多。該院在內鏡下粘膜切除術中實施優質的護理配合,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為研究內鏡下粘膜切除術護理配合對大腸息肉患者的影響,現選取該院2010年12月—2011年11月收治的大腸息肉患者將護理體會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該院2010年12月—2011年11月收治的大腸息肉患者75例作為觀察組,年齡25~72歲,平均年齡為(49.83±10.57)歲;其中男性42例,女性33例;息肉部位包括直腸28例、乙狀結腸15例、降結腸12例、橫結腸7例、升結腸5例、回盲部8例。以前一年同期(2009年12月—2010年11月)收治的大腸息肉患者68例作為對照組,年齡24~70歲,平均年齡為(49.22±10.83)歲;其中男性39例,女性29例;息肉部位包括直腸25例、乙狀結腸13例、降結腸11例、橫結腸6例、升結腸6例、回盲部7例。
全部患者排除合并嚴重基礎性疾病、意識不清、精神病史、出凝血機能異常等患者。
1.2 治療和護理方法
全部患者均給予內鏡下粘膜切除術治療,觀察組加強圍手術期配合和護理。術前講解內鏡下粘膜切除術的目的、手術方法、預期效果、注意事項和配合要點。穩定患者情緒,消除或緩解患者對手術的恐懼,以最佳的心態配合手術。指導患者術前3 d開始進食半流質飲食,術前1 d進食流質飲食,手術當日禁食。術前腸道準備充分,直至排泄清水樣便。禁止使用甘露醇進行腸道準備,以防發生腸道氣體爆炸[2]。
指導患者取左側臥位,將雙腿屈曲于胸前。協助麻醉師進行麻醉。進鏡后先行全結腸鏡檢查,發現息肉后配合醫生切除。為防止鏡身進退損傷切除后的殘端創面,宜采取先近后遠的順序切除。術中及時幫助患者調整體位,以便于觀察病灶。手術過程中及時詢問患者的感受,了解有無腹痛、腹脹情況。注意觀察患者面色、神志、情緒、生命體征,電凝時間不宜過長,以免引起穿孔。操作完畢后及時吸出腸腔殘余氣體,以避免術后脹氣[3]。
術畢幫助患者穿好衣褲,調整舒適體位。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妥善固定靜脈通路。待患者生命體征平穩后送回病房。囑患者術后禁食6 h,術后3 d內進食流質或半流質飲食,之后逐步過渡至普食。避免進食高脂、高糖、牛奶、豆漿等易產氣食物,少食用粗纖維、海鮮發物、辛辣刺激性食物,并忌飲酒[4]。
術后注意觀察腹痛、腹脹情況,避免用力排氣或排便。如有血便、劇烈腹痛、腹脹、面色蒼白、血壓下降等異常情況立即通知醫師處理。術后2周內避免進行重體力勞動,注意臥床休息[5]。切除后創面較大者,除臥床休息、少渣飲食外,可給予適量乳果糖,使糞便稀軟,以防干硬糞便磨擦創面或焦痂脫落導致大出血。
確診為出血、腸穿孔等并發癥的患者及時采取有效措施處理,密切觀察病情的變化,給予包括禁食、胃腸減壓、補充血容量、抗炎等綜合治療,必要時需再插鏡,進行內鏡下的止血或轉為外科手術治療[6]。
1.3 統計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術后并發癥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詳見表1。
2.2 護患滿意率比較
出院時進行護患滿意度調查,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護患滿意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詳見表2。
3 討論
大腸息肉是消化系統常見病,可發生于任何年齡段。可分為炎癥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幼年性息肉等幾種類型[7]。臨床主要治療方法為外科手術,但因其手術創傷大、時間長、痛苦大、醫療費用高,患者往往不能耐受[8]。
內鏡下粘膜切除術手術由于其創傷小、操作簡單等優點而被廣大患者所接受,但其術后可能導致并發癥而危害患者健康[9]。內鏡手術常見的并發癥包括出血、穿孔等,與手術過程中配合不默契、通電時間過長等有關,因此加強圍手術期的護理配合工作對避免并發癥、降低患者痛苦十分重要[10]。
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4%,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3%;護患滿意率觀察組(75%)也明顯高于對照組(63%)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在內鏡下粘膜切除術中實施優質的護理配合可有效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并可增進護患關系,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陶春霞,胡秀英.內鏡下高頻電切除腸息肉的配合與護理[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1,27(3):78-79.
[2] 楊艷,周潔琛.老年患者內鏡下腸息肉切除圍手術期的護理[J].現代臨床護理,2008,7(10):23-25.
[3] 袁德強,史維,孫曉濱,等.7例息肉電凝電切除術后綜合征回顧分析[J].華西醫學,2008,23(2):283.
[4] 周環,孫明軍,汪旭,等.大腸巨大息肉內鏡治療的臨床研究[J].中國內鏡雜志,2008,14(9):943.
[5] 袁維.無痛內鏡下胃腸息肉治療圍手術期的護理體會[J].臨床合理用藥,2011,4(4B):131.
[6] 謝蘭.內鏡下行腸息肉切除手術后護理[J].醫學信息,2011,24(5):3178-3179.
[7] 王英.內鏡下高頻電凝電切術治療腸息肉226例圍術期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35):59-60.
[8] 岑愛麗,潘雪勤.內鏡下腸息肉電凝電切術并發癥的早期預防與護理[J].吉林醫學,2011,32(5):1028-1030.
[9] 馬偉艷,曹霞,馮艷苓.內鏡下黏膜切除術王治療腸息肉的護理配合[J].中國實用醫藥,2010,5(31):199.
[10] 張曉華,朱人敏,吳曉尉,等.內鏡下黏膜切除術治療老年人胃腸息肉[J].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2011,10(3):275-276.
(收稿日期:2012-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