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琨
[摘要] 目的 探討妊娠合并心臟病患者不同心功能狀態對母親和圍生兒的影響。方法 收集該院2010年—2012年5月收治的妊娠合并心臟病的產婦36例,對妊娠合并心臟病的產婦36例患者對心功能進行分級,對分娩方式和母嬰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本組自然分娩20例,自然分娩率為55.6%,剖宮產16例,剖宮產率為44.4%,其中Ⅰ級9例中剖宮產2例,剖宮產22.2%,Ⅱ級剖宮產4例,剖宮產33.3%,Ⅲ級剖宮產6例,剖宮產54.5%,Ⅳ級宮產4例,剖宮產100.0%,產22.2%,Ⅱ級剖宮產4例,剖宮產33.3%,Ⅲ級剖宮產6例,剖宮產54.5%,Ⅳ級宮產4例,剖宮產100.0%,剖宮產率隨著心功能分級的增高而增高。心功能分級Ⅰ級和Ⅱ級未見胎兒生長受限、 醫源性早產 、 醫源性終止妊娠、圍產兒死亡發生,心功能Ⅲ級11例中胎兒生長受限2例, 醫源性早產2例, 醫源性終止妊娠1例,圍產兒死亡2例,心功能Ⅳ級4例中胎兒生長受限1例, 醫源性早產2例, 醫源性終止妊娠1例,圍產兒死亡2例,隨著心功能分級的增加醫源性早產 、 醫源性終止妊娠、圍產兒死亡發生率也逐步增高。結論 心功能Ⅰ~Ⅱ級者大多能妊娠至足月, Ⅲ~Ⅳ級,一般建議不妊娠, 對于早孕者建議終止妊娠, 不聽勸阻繼續妊娠者, 要加強孕期監護, 預防心力衰竭的發生。
[關鍵詞] 妊娠;心功能分級;圍生兒;妊娠結局
[中圖分類號] R71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3)01(a)-0030-02
妊娠合并心臟病臨床并不少見,近年來,其發病率有上升趨勢,由于妊娠過程中孕婦的血流動力學改變致使心臟負擔加重,甚至誘發心力衰竭,是導致孕婦和圍生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 為探討妊娠合并心臟病患者不同心功能狀態對母親和圍生兒的影響,該研究收集該院2010年—2012年5月收治的妊娠合并心臟病的產婦36例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該院收治的妊娠合并心臟病的產婦36例,年齡24~42歲,平均28.6歲。其中初產婦28例,經產婦8例。新功能分級Ⅰ~Ⅳ級。心臟病種類:先天性心臟病9例, 風濕性心臟病21例,其他心臟病6例。
1.2 方法
對妊娠合并心臟病的產婦36例患者對心功能進行分級,對分娩方式和母嬰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
2 結果
2.1 心功能分級與分娩方式的關系
該組自然分娩20例,自然分娩率為55.6%,剖宮產16例,剖宮產率為44.4%,其中Ⅰ級9例中剖宮產2例,剖宮產22.2%,Ⅱ級剖宮產4例,剖宮產33.3%,Ⅲ級剖宮產6例,剖宮產54.5%,Ⅳ級宮產4例,剖宮產100.0%,剖宮產率隨著心功能分級的增高而增高,見表1。
2.2 妊娠合并心臟病患者不同心功能與圍產兒結局比較
心功能分級Ⅰ級和Ⅱ級未見胎兒生長受限、 醫源性早產 、 醫源性終止妊娠、圍產兒死亡發生,心功能Ⅲ級11例中胎兒生長受限2例, 醫源性早產2例, 醫源性終止妊娠1例,圍產兒死亡2例,心功能Ⅳ級4例中胎兒生長受限1例, 醫源性早產2例, 醫源性終止妊娠1例,圍產兒死亡2例,隨著心功能分級的增加醫源性早產、醫源性終止妊娠、圍產兒死亡發生率也逐步增高,見表2。
3 討論
妊娠合并心臟病孕婦分娩方式的選擇:妊娠合并心臟病孕婦分娩方式主要取決于心功能等級及產科情況,心功能Ⅰ~Ⅱ級無產科指征,可以陰道分娩。心功能Ⅲ~Ⅳ級應行剖宮產。妊娠合并心臟病伴有心功能不全時,不僅危及母親安全,同時嚴重影響圍生兒的發育因此,要改善妊娠合并心臟病患者的心功能,加強圍生兒監護,以達到改善妊娠結局的目的[2]。
綜上所述,妊娠合并心臟病孕婦分娩要嚴格掌握心臟病患者的妊娠指征,對于心臟病婦女在準備妊娠前及已妊娠者均應加強心功能系統監測,綜合評定是否適合妊娠及繼續妊娠。心功能Ⅰ~Ⅱ級者大多能妊娠至足月,Ⅲ~Ⅳ級一般建議不妊娠,對于早孕者建議終止妊娠,不聽勸阻繼續妊娠者,要加強孕期監護, 預防心力衰竭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徐小玉,林建華,湯希偉,等.妊娠合并心臟病對圍生兒預后的影響[J].復旦學報醫學版,2001,28(5):448-449.
[2] 裘月紅,王 芳,王亮英.妊娠合并心臟病58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6,22(12):937-938.
(收稿日期:2012-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