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
[摘要] 目的 將宮腔鏡子宮內膜切除術和腹式子宮次全切除術進行對比,比較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的療效。方法 選取該院收治的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90例作為該次臨床研究對象,將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患者行腹式子宮次全切除術,實驗組患者則行宮腔鏡子宮內膜切除術(TCRC)進行治療,記錄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后肛門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和術中出血量。并對所有患者均進行為期半年的隨訪,并參照郝月玲的療效判定對患者手術效果進行考量。結果 實驗組患者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術后肛門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也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手術時間方面,實驗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隨訪后發現,實驗組患者的有效率為91.1%,對照組有效率為88.9%。兩組患者治愈率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宮腔鏡子宮內膜切除術(TCRC)是目前較優的臨床治療方法,可作為傳統腹式子宮切除術的替代治療方式。
[關鍵詞] 內窺鏡;功能性子宮出血;腹式子宮次全切除術
[中圖分類號] R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3)01(a)-0059-02
異常子宮出血(AUB)是婦科常見疾病,有外國研究顯示,絕經期前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占所有患者的約20%。而功能性子宮出血(DUB)是其中分類的一種。對于大多輕重年婦女來說,保留患者的生理功能, 是他們共同的心愿。在目前,宮腔鏡子宮內膜切除術(TCRC)是目前被公認的治療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切除子宮內膜和部分淺肌層組織,防治子宮內膜再生,而令子宮的過度出血得以控制。為探討將宮腔鏡子宮內膜切除術和腹式子宮次全切除術進行對比,比較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的療效,回顧性分析該院2008年1月—2011年6月采用宮腔鏡子宮內膜切除術和腹式子宮次全切除術,治療的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的療效,以比較何種手術方式更佳?,F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90例作為該次臨床研究對象,患者手術前均經過保守治療,效果不佳后考慮進行手術治療;而且患者均再無生育意愿;經過B超或者宮腔鏡檢查后排除生殖系統腫瘤、不典型增生和感染患者。將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45例。實驗組患者年齡32~55歲,平均(41.3±3.2)歲,病程3個月~2年;對照組患者年齡33~58歲,平均(42.2±4.1)歲,病程4個月~2年。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行腹式子宮次全切除術?;颊呷〗厥?,采用連續硬膜外麻醉+腰麻,在恥骨聯合上2~3指處作一橫向的切口,然后行傳統腹式子宮次全切除術。實驗組患者則行宮腔鏡子宮內膜切除術(TCRC)進行治療,手術采用Olympus公司的全套宮腔手術鏡和膨宮機等,術前對子宮內膜和宮頸進行充足的預處理,全程B超監控,連續硬膜外麻醉,通過滾球電極對宮底與兩腳進行電灼,而后對宮壁內膜進行電灼,等待周圍組織變白1 s后便可緩慢移動電極至宮頸方。需切除全層內膜和下方的基層組織,然后送病理檢查[1]。需要注意的是,電切令到基底組織皺縮、脫水、凝固的情況,是可以提示切割的深度與范圍,能起到手術的導向作用[2]。
1.3 療效判定
記錄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后肛門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和術中出血量[3]。并對所有患者均進行為期6個月的隨訪,并參照郝月玲的療效判定對患者手術效果進行考量:治愈:術后月經量少于正常;有效:術后月經量與正常情況相當;無效:術后月經量無明顯改善[4]。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
2 結果
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術后肛門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也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手術時間方面,實驗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而隨訪后發現,實驗組患者的有效率為91.1%,對照組有效率為88.9%。兩組患者治愈率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由于傳統的子宮切除術術后會有一定的生理和心理的并發癥,對患者的康復產生負性影響,因此雖然EA術的療效并不十分確切,但在目前,普遍仍認為宮腔鏡子宮內膜切除術可以有效地替代部分子宮切除術對功能性子宮出血進行治療。該術在上世紀80年代問世,30年來已經歷了兩代,并且有多種手術方式。如激光汽化子宮內膜術(ELA)、TCRE、滾球EA術(REA)、冷凍EA術、微波EA術(MEA)等[5]。
目前,TCRE術是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的首選方式,但并非所有患者都能盲目選擇該術。對于宮腔鏡子宮內膜切除術(TCRC),選擇該術的患者術前應具備以下條件:①排除了其他惡性疾病的難治性功能性子宮出血;②黏膜下肌瘤大小在4~5 cm;③患者無生育要求。
TCRE有其良好的優越性,眾多研究綜合發現,TCRE的治療成功率介于87%~97%,且具有創傷小,不良反應率低、出院時間短、恢復快等優點。該次臨床研究的結果也證明了該點。但醫療人員也應該注意,該術也有一定缺點:功率不容易控制、難以到達子宮下段、工作人員要戴防護鏡、手術時間較長、設備較貴與無可送檢的切除組織。這些都提示醫療人員應提高業務能力,在實踐當中不斷革新TCRE術。
綜上所述,并結合該次臨床研究顯示,實驗組患者的手術效果與傳統的腹式子宮次全切除術效果相當,均有較好的臨床使用效果。而在手術時間、術后肛門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和術中出血量方面,均顯示出TCRE較傳統的腹式子宮次全切除術有更佳的優勢。這些對患者的康復和生活功能恢復時間都有較好影響。因此,宮腔鏡子宮內膜切除術(TCRC)是目前較優的臨床治療方法,可作為傳統腹式子宮切除術的替代治療方式。
[參考文獻]
[1] 郭哲,吳佩蔚,王喜華.宮腔鏡手術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76例[J].醫藥論壇雜志,2006,27(14):103.
[2] 夏恩蘭.宮腔鏡技術的近年進展[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0, 16(3):182-183.
[3] 林莉萍,陳麗珍.腹腔鏡下和腹式子宮次全切除術臨床效果分析[J].山東醫藥,2011,51(23):83-84.
[4] 郝月玲.功能性子宮出血的微波治療[J].醫藥論壇雜志,2006,27(13):94-95.
[5] 夏恩蘭.功能性子宮出血的內窺鏡治療[J].國外醫學,2006,33(2):73-75.
(收稿日期:2012-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