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惠勇
(湖南中醫藥大學,湖南 長沙410007)
尊敬的洪凈司長、各位領導、各位同學:大家上午好!
金秋十月,丹桂飄香,在這收獲的季節,由全國中華中醫藥學會主辦,全國中醫診斷學會和湖南中醫藥大學聯合承辦的“2012年朱文鋒學術思想學術暨紀念全國中醫診斷學第一、二屆師資班3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美麗的星城長沙隆重召開! 在此,我謹代表湖南中醫藥大學、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兩萬多名師生員工,對本次研討會的召開表示最熱烈的祝賀! 向親臨大會的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全國中華中醫藥學會、全國中醫診斷學會、湖南省教育廳、湖南省中醫藥管理局以及應邀參加會議的各兄弟院校的領導、專家、各位朋友、各位嘉賓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謝! 向出席今天會議的全體老師、全體同學表示最熱烈的歡迎!
中醫學的創立毫無疑問是華夏文化獨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重要標志,中醫學的發展也是伴隨著中華文明的不斷進步而日新月異,中華文明的進步是文化的進步。中醫藥文化是華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學從來都是代表先進文化前進的方向,幾千年來都是以服務社會、服務人民為己任,獨立承擔起維護和保障中華民族大眾健康的職責,中醫藥文化的復興是中華民族全面復興的重要保證。中醫藥文化建設和中醫藥學術研究的進步與發展是休戚相關,相輔相承,相得益彰的。重視中醫藥學術研究,必須重視和加強中醫藥文化建設,中醫藥文化建設是中醫藥學術思想、理論基礎、社會實踐得以繼承、得以發揚、得以彰顯的重要承載。學術研究是人才科學思想的深化、社會實踐的活動高級表現形式,文化建設是人物特性特點的表達、個性品質的張揚。中醫藥文化建設同樣是離不開人物,離不開人才的!黃帝發內經,伏羲制九針,神農嘗百草是用人物襯托和弘揚中醫藥文化;醫圣張仲景、藥王孫思邈、神醫扁鵲、華佗等是以人才豐富和充實中醫藥文化。學術研究無止境,文化建設無終點! 今天我們研究朱文鋒學術思想,紀念全國中醫診斷師資班30周年學術活動,就是為了弘揚中醫藥文化,播傳中醫藥文明,發展中醫藥事業! 中醫藥學是一門古代傳承學科,她具有豐厚的文化基礎和堅實的學術基礎,到今天這門學科所表現出的強大生命力和社會實踐性足以讓我們這些傳承者、實踐者去探索、去發掘、去弘揚!
文化建設是內涵建設的重要內容。湖南中醫藥大學長期以來高度重視大學內涵建設,堅持以文化建設為基礎積極打造學術研究平臺,以學術研究為平臺不斷實現大學文化建設的新發展,一是挖掘歷史文化,營造中醫氛圍。大學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特色,自1934年在仲景祠堂創辦大學前身“湖南國醫高等專科學校”以來,歷經近80年的風雨蒼桑,文化積淀濃厚,在大學開展了學古籍、學經典讀書比賽等活動。二是注重中醫文化,打造文化品牌,尤其是自1960年開辦本科教育成立“湖南中醫學院”以來,秉承湖湘文化“心憂天下,敢為人先”之精神,開放辦學、開門辦學,中醫傳統文化特色更明顯,創辦了“傳統武術節”“中醫文化節”等活動。2006年經教育部批準更名為湖南中醫藥大學,全面提出了大學內涵建設、文化建設的新要求和新舉措,不斷開創大學文化建設的新局面,全面加強大學內涵建設。學校建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學校現有含浦、東塘2 個校區,3 所直屬附屬醫院,10 所非直屬附屬醫院,2個校辦合資企業,下設16 個學院(部)、14 個研究所;學校現有在職教職工1 263 人,正高職稱教師118人、副高職稱教師342 人,學生總人數2 萬多人;學科建設不斷進步,教育水平不斷提高,學校現已開設21 個本科專業,分屬于醫學、理學、工學、管理學、文學5 個學科門類;國家重點學科1 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11 個,湖南省優勢特色重點學科2個,湖南省重點學科10 個,校級重點學科9 個;4 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7 個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國家級精品課程l 門,省級精品課程9 門,校級精品課程21 門;2 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6 個博士學位授權點,31 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學校的社會影響力不斷擴大,服務地方經濟的能力不斷加強,先后有5個市、州和地區與學校簽定了產學研究合作協議,近3年本科畢業生就業率平均為91.3%,位居全省高校前列。今天,我們相邀大家,共聚一堂,一是深切緬懷為中醫藥事業,尤其是為中醫診斷學科建設與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的朱文鋒先生、郭振球先生;二是隆重紀念為全國中醫藥事業人才培養作出重大貢獻的全國師資提高班30周年;三是共同創建現代中醫文化品牌,豐富中醫文化內涵,以文化建設促進學術發展、學術進步。
朱文鋒學術思想建設不是孤立的,也不是天生就有的,是朱文鋒先生熱愛中醫,終生追求中醫事業的人生價值體現,更是中醫診斷學科建設幾代人的集體智慧的結晶。加強朱文鋒學術思想研究就是要不斷創新中醫診斷學科建設的新思維、新方法、新成果,就是要不斷開創中醫藥學術研究的新領域、新技術、新局面。“證素辨證體系”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全新的中醫辨證的思路,是對中醫辨證體系的極大豐富和科學發展,我們把“證素辨證體系”的許多基本理論、基本原理、基礎工作作為我們研究、開發數字中醫藥的科研基礎、學術基礎是有重要的科學價值的,在此,我誠懇地邀請大家積極努力地參與到“數字中醫藥研究”這項有意義的工作中來,共同為中醫藥事業的繁榮昌盛作出我們的應有的貢獻!
全國中醫診斷學師資班過去了近30年,但今天我們許多人都在享受著它的豐碩成果,這代人挑起了中醫診斷學傳承教育的歷史重擔,這代人撐起了中醫診斷學科建設的藍天。全國中醫診斷學師資班是繼全國中醫衡陽會議后中醫發展的一個春天,是全國中醫事業大團結、大聯合、大協作的成功典范。歷史無數次證明,什么時候我們實現了大協作,什么時候我們就能取得大勝利;什么時候我們做到了大聯合,什么時候我們就能得到大滿貫;什么時候我們實現了大團結,什么時候我們就能取得大發展。
中醫事業需要發展,中醫事業需要進步,讓我們繼承先輩的遺志,發揚先輩的作風,積極進取,不斷開啟中醫藥事業更大的輝煌!
謝謝大家! 祝大會圓滿成功! 祝同志們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