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力孜依拉·哈布里
(精河縣茫丁鄉農機服務管理,新疆 精河 833300)
機采棉是指通過使用機械采棉設備取代人工采摘棉花的農業生產方式,是促進農業現代化,應對國際市場挑戰的必由之路.它是棉花生產過程中的一項新技術,是實現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的關鍵一環。
隨著棉花生產技術的不斷進步,滴灌技術的不斷推廣應用,棉花的單產也在不斷增加.采用機械化采棉是解決拾花勞力不足,減輕農民拾花勞動強度,解放生產力,增加農民收入,實現小康目標不可缺少的一環.利用采棉機器采摘棉花起源于美國。機器采摘是一次性采摘,不分批次,也不分霜前棉和霜后棉。機器采摘速度較快、產量較高,但是質量較差,棉花籽棉中含有大量的棉葉、棉桿皮,也無法分開成熟度好和成熟度差、長度長和長度短、細度差異大的棉花,使籽棉軋棉加工困難增加。目前,利用機器采摘棉花的國家主要有美國、澳大利亞、烏茲別克斯坦等,我國除新疆建設兵團具有少量的機采摘外,大多數還是利用人工采摘。
中央財政資金的補貼標準是按不超過機具價格的30%進行補貼。我縣圍繞上級部門的補貼實施方案,以農業機械符合國家農業產業政策、農業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的要求,開展農機購置補貼工作。重點補貼大中型拖拉機等農用動力機械;農田作業機具(耕整、種植、植保、收獲和秸稈還田等機具);糧食及農副產品的產后處理機械;秸稈、飼草加工處理及養殖機械。
機采棉推廣統一化和標準化的前提是農民高度的組織化程度。農民的認可程度決定著生產組織化程度高低,一家一戶的小農生產模式很難達到高度集中。而農民專業合作社則能夠有效解決生產模式松散問題,所以,當前在地方上推廣機采棉,走合作化經營道路是最有效的。
通過調研,我們了解到,目前,機采棉加工生產線沒有條形碼,上市交易受阻,導致已經完成技改和新建的機采棉清理加工廠不能敞開收購機采棉,收購不正常也就無法實現采收作業和運輸交售的組織化,急需有關部門解決。棉花加工企業應進一步加大對工人機采棉加工工藝操作培訓,提高加工生產能力和水平。
手采棉與機采棉在采摘、加工上有所不同;主要是采棉機采摘后籽棉含渣過高,籽棉經過多次加工后纖維受到損失。因此,機采棉在品種、栽培、采摘等方面可采取相應的措施,來保證皮棉加工質量,滿足市場的需求。
(1)認真做好春耕備耕,確保機采棉順利播種:①是做好農機具檢修。②是做好農機手培訓。主要培訓農機具調試保養、故障排除、示范田技術要求及操作要領、機采棉種植模式的要求,操作方法、農業農機發展的方向等內容。③是嚴格按規程準備操作。為了更好地發揮采棉機的效率,做到適時采收,提高效率,保證機采作業質量,要求選擇連片種植且采用加壓滴灌灌溉方式的地塊,面積不少于6.67 hm2。
(2)種植適合機采的品種:目前,棉花品種較多,為機采棉品種選擇奠定了基礎;機采棉品種選擇基本要求是:吐絮集中,筒式株型,纖維長度30 mm以上的品種,加工后纖維長度仍保持在29 mm以上,如冀岱棉33 B等。
(3)棉花的種植行距符合機采要求:推廣機采棉種植模式,行距(64+12)或(63+13)cm,株距 10~11.5 cm,理論株數15000~18000株,高產田一般收獲株數14000~15000株;認真落實早期化調,適時打頂等措施,株高控制在65~75 cm,最低棉鈴高度18cm,可以達到機采的技術要求。
(4)苗期管理:①抓好四月苗,要求播種結束36 h必須鋪設好滴灌設備,根據天氣情況適時滴水,出苗水不能超過10方/畝。滴水最晚不能超過4月22日,力爭100%四月苗。②苗期管理以促苗早發為主。要求棉苗出齊顯行后進行第一次化控,每畝施用縮節胺1~1.2 g,以后每隔13~15 d一次化調,用量要輕,以水控為主,在打頂前3~4次化調。適時早進頭水,促早發。頭水原則上不施肥,頭水滴施通豐養分平衡劑100 g/畝,能有效促早熟。
(5)中后期田間理:①適時早打頂,立足促早熟。要求6月25日開始,7月5日打頂結束。打頂要重打,摘一葉一心,要能明顯看見樁子,打頂后,分兩次進行封群尖。機采棉調控目標,第一果枝離地面20~25 cm,主莖節間長度6~7 cm,株高在65~70 cm,伏前桃達到1.3~1.5個/株,7月30日前必須紅花到頂。②科學運籌水肥。定量水肥、減施N肥,控制P、增施K,少量多次,補硼二次。整個生育期N P K調整為N:P:K=1:0.3~0.4:0.4~0.5,畝施純氮不超過23 kg/畝。嚴格控制灌水量,畝灌量280~320 m3/畝?;ㄢ徠谏偈┑剩鍪┝租浄?。最后一次停水時間以機車采收不陷車為前提。
(5)科學使用脫葉催熟劑:脫葉催熟技術是推廣機采棉技術的關鍵措施,脫葉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棉花的加工質量。一般情況下,脫葉催熟以田間吐絮率30%~40%,棉花上部棉桃發育40 d以上,噴藥后日均氣溫連續5~7 d在20℃以上;一般施藥后9~15 d脫葉速度最快,藥后20 d田間脫葉率≥85%,吐絮率≥95%時進行機械采收;根據氣象資料統計9月份氣溫平均在20℃時有利于脫葉劑的使用。
通過引進采棉機,開發推廣機采模式精量播種、脫落葉催熟劑噴施、打頂、田間轉運等配套機械化技術,基本形成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作業體系,初步實現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是我們的工作目標。有關專家在日前召開的”首屆中國機采棉高峰論”指出,隨著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的不斷提高,發展大規模機采棉已是我國棉花產業的大勢所趨.如果不及時建立適合于機采棉的質量標準體系,將勢必繼續給機采棉進入銷售市場造成困難,影響棉農和棉花生產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生產積極性,也不利于我國棉花產業與國際棉花市場接軌。只有建立機采棉的質量標準體系,讓標準來指導生產,才能促進機采棉的健康發展,實現我國棉花產業的規?;同F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