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云法
(臨海市桃渚鎮農機管理站,浙江 臨海 317013)
農業機械化在農業生產中和農村經濟發展中不僅可以代替人力,而且可以直接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使農民有能力、有條件向第二、三產業輸出更多的勞動力。
(1)農業機械化改變了生產方式。影響農業勞動生產率的因素,除自然資源條件外,傳統農業的生產要素主要是憑體力和經驗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力和手工工具,還輔之以畜力等。
當前,農業機械成為農業生產要素中提高勞動生產率的關鍵要素。隨著農業勞動者數量逐漸減少,受教育程序和科技文化素質明顯提高;體力作用下降,智力和科學技術作用增強;畜力逐漸退出農業生產領域;科技、信息、教育、管理等新興生產要素的作用大增?,F代農業的勞動生產率比傳統農業的勞動生產率幾十倍、上百倍地大幅度提高。
(2)農業機械化解放和發展了農村生產力。我國改革開放以來,農民有了生產經營自主權以后,主動加大農業機械化投入,逐漸成為我國農業機械投資的主體。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民為農業機械投資的主體,其根本原因是對農機投資有利可圖,可以增加收入。
綜觀世界農業的發展,大凡實現了農業機械化的國家,從事農業經濟活動的人口比例一般都比較低,而這些國家的農業商品率很高,所以說,農業機械化從根本上提高了勞動生產率,是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前提和關鍵要素。
(1)農業機械化替代了農業勞動力促進農民增收。農業機械化在不同的階段對降低農業生產成本的效果是不一樣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物化勞動能不能夠替代活勞動主要隨二者在生產上的經濟效果而定。由于勞動力指數價格上漲的速度遠遠大于農業機械指數和燃料動力價格指數的上漲速度,使得農業機械的比較優勢越來越明顯。特別2005年以后,隨著第一產業勞動力由區域性短缺、季節性短缺向結構性短缺和總量短缺轉化,農業勞動力價格上升的速度進一步加快,在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方面,農業機械化對農業勞動力的替代效果會越來越明顯.
(2)農業機械化促進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提高和農民持續增收。隨著我國農業勞動力的進一步轉移和農業勞動力價格的持續走高,農機價格上漲相對緩慢,農業機械化會在更多的農業領域替代農業勞動力,農業機械化真正起到了降低生產成本的作用。
比如黃巖西部山多田少,農業基礎薄弱,產業化程度低,農民增收緩慢。如何開發山地資源,形成規模種植,推進機械化、產業化發展,促進農民致富是歷屆政府的工作重點。針對這一特殊生產環境,因地制宜,推廣了適應山區作業的小型田園管理機、開溝機、割草機、植保機械等農機具,建造標準化鋼架大棚設施,配套節水灌溉機械化設施,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所以說農業機械化起到了降低生產成本的重要作用,從而促進農民增收。
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科技成果大面積規范化實施的載體,在農業結構調整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國農業落后的基本狀況主要不是農業生產技術的落后,而是生產工具和勞動生產力的落后。農民生產經營收入少與勞動生產率低有關,而勞動生產率低又與農機化成都有關。最根本的原因是,長期以來80%的勞動力離不開農業并且仍然靠手工勞動的傳統生產方式進行生產,未能從土地上解放未來。鑒于此,必須通過大力發展農業機械化和提高科技含量,進一步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經營效益,尤其是圍繞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等項目,充分發揮農業機械潛力和勢力,才能獲得最佳的經濟效益。
為加強和發展農業提供了強有力的工程技術支持。當今的廣大農村,只有大力發展農業機械化,讓大量先進的農業機械替代農業勞動力進行勞動,才能有效的促進大批農村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實現農民增收,這是先進生產力發展的必然規律。
從農業機械化,服務社會化、市場化得發展趨勢,促成了農機專業合作的產生,農機專業合作使農機作業的生產要素合理配置。專業化。組織化程度提高,農機作業效率充分發揮,農機作業成本降低,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等農機作業的推廣應用,使更多的農戶選擇機械化作業。農民增收是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農機專業合作社提供的專業化服務使農業生產實現機械化,徹底改變了農業生產“面黃土背朝天”的歷史,解放了農業勞動力,使這部分農業勞動轉移到二三產業中去,同時帶來農村土地流轉,增加了農民收入。
農業發展歷程表明,經濟發展水平同農機化發展水平密切相關。一方面,農業化是提高土地產出率和勞動率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農機戶的經濟效益明顯增加,成為當前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和渠道。同時農業機械化是提升農民生活質量的重要措施,隨著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方面農民的勞動觀念也發生變化,希望從傳統農業的耕作方式中解脫出來,通過農業機械減輕勞動強度實現“快活農業”的愿望十分強烈。在當前推廣的水果分檢機,使相信清洗、烘干、噴蠟、分級包裝各工序全部自動完成。省工、省時、損傷少、果型漂亮,柑桔遠銷到上海、杭州等大型超市經營者,使自身獲得較好的收益外,還拉動本地市場柑桔提高收購價0.20元/k g,讓農民增加了經濟收入,為解決當地賣桔難做出了積極貢獻??梢哉f農機機械化是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
綜上所述,農業機械化經過幾十年曲折而艱巨的發展,機械化生產已成為我國農業生產中最重要而有活力的組成部分,對農民增產增收,農村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起著愈來愈大的作用。故農業機械化是農民增收的來源,是農民增收的基礎,是農業增收的重要保證。
[1]楊艷.農業機械化與農民增收研究[J].農業裝備技術,2011,(6).
[2]周星飛.淺談農業機械化與農民增收的關系[J].溫州農業科技,2010,(2).
[3]蔡興隆.丹東地區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及對策[J].農業科技與裝備,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