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君,楊曉東
(齊齊哈爾二機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5)
(1)殘余應力。金屬加工過程中由于不均勻的應力場、應變場、溫度場和組織不均勻性,在變形后的變形體內(nèi)保留下來的應力。
(2)零件的失效。零件的失效指零件喪失了原有的使用性能。
(3)磨削燒傷。在磨削加工中,由于多數(shù)磨粒為負前角切削,磨削溫度很高,產(chǎn)生的熱量遠遠高于切削時的熱量,而且磨削熱有60%到80%傳給工件,所以極容易出現(xiàn)金相組織的轉(zhuǎn)變,使得表面層金屬的硬度和強度下降,產(chǎn)生殘余應力甚至引起顯微裂紋,這種現(xiàn)象稱為磨削燒傷。
(4)表面冷作硬化。冷作硬化:通過冷加工而是零件表面產(chǎn)生的表面應力,使零件的表面比加工前的表面硬度耐磨性等有所提高。
(1)工藝系統(tǒng)的振動對工件表面質(zhì)量的影響。振動使工藝系統(tǒng)的各種成形運動受到干擾和破壞,使加工表面出現(xiàn)振紋,增大表面粗糙度值,惡化加工表面質(zhì)量。
(2)刀具參數(shù)、材料和刃磨質(zhì)量對表面質(zhì)量的影響。在一定的條件下,減小副偏角、主偏角、刀尖圓弧半徑都可以降低表面粗糙度。另外,刀具的前、后刀面、切削刃本身的粗糙度直接影響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因此,提高刀具的刃磨質(zhì)量,使刀具前后刀面、切削刃的粗糙度值應低于工件的粗糙度值的1到2級。
(3)切削液對表面質(zhì)量的影響。切削液的冷卻和潤滑作用能減小切削過程中的界面摩擦,降低切削區(qū)溫度,使切削層金屬表面的塑性變形程度下降,抑制積屑瘤和鱗刺的產(chǎn)生,在生產(chǎn)中對于不同材料合理選用切削液可大大減小工件表面粗糙度。
(4)工件材料對表面質(zhì)量的影響。加工塑性材料時,由刀具對金屬的擠壓產(chǎn)生了塑性變形,加之刀具迫使切屑與工件分離的撕裂作用,使表面粗糙度值加大。工件材料韌性越好,金屬的塑性變形越大,加工表面就越粗糙。加工脆性材料時其切屑呈碎粒狀,由于切屑的崩碎而在加工表面留下許多麻點使表面粗糙。
一般韌性較大的塑性材料,加工后表面粗糙度較大,而韌性較小的塑性材料,加工后易得到較小的表面粗糙度。對于同種材料,其晶粒組織越大,加工表面粗糙度越大。因此,為了減小加工表面粗糙度,常在切削加工前對材料進行調(diào)質(zhì)或正火處理,以獲得均勻細密的晶粒組織和較高的硬度。
(5)切削條件對工件表面質(zhì)量的影響。與切削條件有關的工藝因素,包括切削用量、冷卻潤滑情況。中、低速加工塑性材料時,容易產(chǎn)生積屑瘤和鱗刺,所以,提高切削速度,可以減少積屑瘤和鱗刺,減小零件已加工表面粗糙度值;對于脆性材料,一般不會形成積屑瘤和鱗刺,所以,切削速度對表面粗糙度基本上無影響。進給速度增大,塑性變形也增大,表面粗糙度值增大,所以,減小進給速度可以減小表面粗糙度值,但是,進給量減小到一定值時,粗糙度值不會明顯下降。正常切削條件下,切削深度對表面粗糙度影響不大,因此,機械加工時不能選用過小的切削深度。
(6)切削速度對表面粗糙度的影響。一般在粗加工選用低速車削,精加工選用高速車削可以減小表面粗糙度。在中速切削塑性材料時,由于容易產(chǎn)生積屑瘤,且塑性變形較大,因此加工后零件表面粗糙度較大。通常采用低速或高速切削塑性材料,可有效地避免積屑瘤的產(chǎn)生,這對減小表而粗糙度有積極作用。
(7)磨削加工對表面質(zhì)量的影響:①砂輪的影響。砂輪的粒度越細,單位面積上的磨粒數(shù)越多,在磨削表面的刻痕越細,表面粗糙度越小;但若粒度太細,加工時砂輪易被堵塞反而會使表面粗糙度增大,還容易產(chǎn)生波紋和引起燒傷。砂輪的硬度應大小合適,其半鈍化期愈長愈好;砂輪的硬度太高,磨削時磨粒不易脫落,使加工表面受到的摩擦、擠壓作用加劇,從而增加了塑性變形,使得表面粗糙度增大,還易引起燒傷;但砂輪太軟,磨粒太易脫落,會使磨削作用減弱,導致表面粗糙度增加,所以要選擇合適的砂輪硬度。砂輪的修整質(zhì)量越高,砂輪表面的切削微刃數(shù)越多、各切削微刃的等高性越好,磨削表面的粗糙度越小。②磨削用量的影響。增大砂輪速度,單位時間內(nèi)通過加工表面的磨粒數(shù)增多,每顆磨粒磨去的金屬厚度減少,工件表面的殘留面積減少;同時提高砂輪速度還能減少工件材料的塑性變形,這些都可使加工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值降低。降低工件速度,單位時間內(nèi)通過加工表面的磨粒數(shù)增多,表面粗糙度值減小;但工件速度太低,工件與砂輪的接觸時間長,傳到工件上的熱量增多,反面會增大粗糙度,還可能增加表面燒傷。增大磨削深度和縱向進給量,工件的塑性變形增大,會導致表面粗糙度值增大。徑向進給量增加,磨削過程中磨削力和磨削溫度都會增加,磨削表面塑性變形程度增大,從而會增大表面粗糙度值。為在保證加工質(zhì)量的前提下提高磨削效率,可將要求較高的表面的粗磨和精磨分開進行,粗磨時采用較大的徑向進給量,精磨時采用較小的徑向進給量,最后進行無進給磨削,以獲得表面粗糙度值很小的表面。③工件材料。工件材料的硬度、塑性、導熱性等對表面粗糙度的影響較大。塑性大的軟材料容易堵塞砂輪,導熱性差的耐熱合金容易使磨料早期崩落,都會導致磨削表面粗糙度增大。另外,由于磨削溫度高,合理使用切削液既可以降低磨削區(qū)的溫度,減少燒傷,還可以沖去脫落的磨粒和切屑,避免劃傷工件,從而降低表面粗糙度值。
零件表面質(zhì)量將對零件耐疲勞性、耐腐蝕性、配合精度產(chǎn)生影響。
[1]蘇朱勇.數(shù)控機床操作與編程[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陳志雄.數(shù)控編程[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