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娜,張 立
(湖南農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湖南 長沙 410128)
公民教育作為現代國家培養本國公民所必備的基本素質的重要手段,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現實性。美國從建國之初就十分重視本國的公民教育,它不僅是支撐美國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石,承載著培養愛國主義精神、民主價值觀念和公民意識的歷史使命,而且在長期的摸索實踐中,形成了自己的特征。
美國是一個實施公民教育比較典型的國家。美國民主政治制度的核心價值是自由、民主,受其影響美國的公民教育也表現出濃厚的自由主義傾向,充分肯定個人的平等性、自主性、自由權利的優先性,承認價值多元。美國的公民教育不僅僅局限于課堂、課本,而是延伸到課堂以外的校園生活和社區,讓學生在廣泛地參與中接受教育。
(1)尊重個體的主體性。美國公民教育在目標制定、內容設置和方法選擇上,優先考慮學生身心的發展水平和可接受程度,注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尊重學生的個性和獨特情感,貫穿著“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內容圍繞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道德認知發展水平開展不同的教育,體現出較強的層次性和連續性。中小學教育階段的教育目標旨在傳授公民知識、培養愛國精神、養成公民品性。大學教育階段以知識教育、培養技能為載體,開設大量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課程,促進學生的認知能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以自主、自立的精神去理解和把握美國政府所推行的普世價值觀。在公民教育培養過程中,摒棄說教、灌輸等非理性的教學方式,轉而施行平等對話模式,把學生作為具有獨立人格的受教育個體,尊重學生的興趣和需要,始終強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其積極主動的參與其中,調動他們自身的力量來體驗社會對人的要求,在開放的環境中培養人的道德判斷能力。
(2)教學方式的實踐性。美國的公民教育課程是開放式的,注重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相結合,讓學生通過課堂上理論知識的學習,到實際生活中驗證書本上的知識,從而真正轉換為自己掌握的實際能力。①注重課堂實踐活動。為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教育中注重將時事、熱點問題,當地乃至社區的問題與基本原理聯系起來,組織學生參與討論、發表意見,以鍛煉學生綜合分析、批判思維能力。通過辯論、口頭報告、模擬法庭等形式不僅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獲得了公民教育知識,還訓練了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判斷分析能力、組織協調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②鼓勵學生參與課外實踐活動。美國學校積極把公民教育延伸到課堂以外的校園、社會和社區,讓學生通過參與活動,實踐社會服務受到教育熏陶。為使社會服務活動制度化和規范化,學校專門設立了社會服務活動指導中心,具體內容包括為老年人和殘疾人服務活動、為教堂服務活動、環境治理活動、競選宣傳活動、救濟無家可歸者活動等,或者直接選取學生生活的社區當中的公共政策問題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學生間的相互合作、調研、討論、最終形成報告等一系列訓練,使所有學生都參與到社會的管理中去,通過讓學生親身經歷和體驗社會,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自信心。
(3)教育內容的滲透性:①公民教育內容滲透于各學科中,達到全方位的教育效果。美國學校除了開設一些專門的公民教育課程,也非常注重跨學科的公民教育內容的滲透與整合,把公民教育內容滲透到文理各科教學中,如歷史、地理、倫理學、社會學、經濟學、法律、自然科學等,使其所有課程都能成為公民教育內容的載體,讓學生在各科學習中不知不覺地接受主流意識體系的熏陶,自然煥發為內在的一種自我約束的力量,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②美國公民教育內容滲透于各種形式的活動中。通過開展各種學生社團活動,舉辦體育盛會和文藝演出等大型活動,鍛煉學生的意志,培養提高學生的組織管理能力和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通過國慶、校慶、畢業典禮等節日、慶典舉行升國旗、唱國歌、舉行成人儀式等活動,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和集體榮譽感。
(4)社會教育的生動性。美國非常注意利用各種社會設施,營造良好的“無意識性”的教育氛圍和情境,通過發揮社會環境的作用進行教育活動。各地政府樂于興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紀念館、博物館、藝術館、科技館等多種文化設施,它們集中體現了美國歷史發展中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宣揚著美國的政治制度和價值觀念,是美國向其公民和外國友人進行政治、思想、道德教育滲透的重要基地和生動教材。另外,美國還善于把主流思想意識形態通過紙媒、網絡等現代化的大眾傳媒方式進行宣揚、傳播,不僅具有休閑、娛樂、知識熏陶、科技開發的一面,還能有效宣傳美國歷史文化傳統,對公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宣揚“美國意志”、“美國精神”。
(5)宗教信仰的服務性。宗教信仰是美國社會的重要精神支柱,教會勢力已經延伸到美國社會的各個角落,影響著公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許多學校把宗教與公民教育緊密結合,開設宗教課程,利用宗教來對學生進行倫理思想、道德準則、價值觀念、行為規范的教育,傳授灌輸有關道德觀念、價值觀念和做人的道理,培養合乎道義的合格公民。
作為在世界范圍內有著巨大影響力的美國,不但擁有其在經濟、政治、文化、外交等領域的重要地位,對本國公民所進行的公民教育,同樣也不能忽視其影響。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深入研究美國公民教育方式和理論的基礎上,借鑒引用其優點,剖析防范其缺點,美國公民教育對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主要包括:
(1)創造一個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思想政治教育要想收到良好的成效,必須針對受教育者的特點,有針對性的開展多種教育方式,營造一個良好的傳播氛圍。美國公民教育能夠收到很好的效果,主要是其具有良好的法制化環境、眾多的教育灌輸渠道和講求實效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而在我國,大多數公民的法治意識還相對薄弱,我們必須下大工夫,普及法律知識,加強憲法和法律教育,并且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無意識化,破除開展思想教育工作思想方面的阻礙,為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2)注重加強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隱蔽性和滲透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意義在于政治教化,以達到維護統治階級的統治目的。這樣的本質容易使人產生反感和排斥心理,習慣把自己的身份地位與政府宣揚的某些立場對立起來,比如,許多學生把思想政治教育課看作是乏味的、不值得聽的課,未能正確擺正學習心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課的形式單一,內容單調且處處高舉宣揚口號,很難引起學生的共鳴,不能有效開展此類課程。要想改變此類現狀,借鑒美國的做法,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隱蔽性和滲透性就顯得勢在必行。
(3)重視提高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性和實踐性。通過社會實踐活動來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和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徑。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全社會的系統工程,不僅要重視學校教育,更要拓展到全社會的各個層面,把思想政治教育隱含并滲透于社會生活和實踐活動中,讓受教育者無時無刻不感受到潤物細無聲似的熏陶和影響。通過學校教育和社會實踐的雙管齊下,著力于排除學生情感上的逆反情緒和抵制心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其主動參與其中,可以有效改變現今單一乏味的教育形式,做到寓教于樂,寓教于無形。
(4)努力建立并鞏固全民信仰,充分發揮信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堅定的信仰必須契合一個國家的主流價值觀,它的存在使人心更容易團結,也更易于傳播有利于本國思想發展的相關教育。反思我國的核心信仰是什么?開展、普及情況如何?在我國思想政治教育中又起著何種作用?這些都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相信一個國家只有有了堅定的民族信仰,才會有強大的凝聚力,也更容易激發人民的愛國熱情和忠誠意識。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著重要作用,理應得到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