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琴,陳興幫
(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四川 遂寧 62900)
可持續性建筑源于風水的天人合一的思想?!肚f子.齊物論》云:“天地與我并存,萬物與我為之”?!稑酚洝诽岢觥皹氛咛斓刂?,禮者天地之序”。意思是宇宙之氣永遠處于整齊、和諧、有序的運化之中,這與莊子所謂“通天下之氣”是一個意思。可見,人與天的關系實質上是人與自然的關系。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認為:天與人原本就是合一的。道家就以“究天人之秘,合天人為一”為根本?!独献诱戮洹吩唬骸疤斓琅c人道間,天人相通,精氣相貫”。老子《道德經》又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指明了人與自然的共同根源中國古建筑在建筑類型上豐富多彩,有宮殿、宗廟、地下宮室、離宮、樓閣、館榭等建筑形式,但它們從選址、布局到命名始終流露著“天人合一”的思想。建筑猶如鑲嵌在自然之中,仿佛是自然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可持續性建筑包括三個層次的含義:①環境和生態要素:不僅建筑的建造和運行可以為人們提供一個健康、舒適的室內環境,而且建筑的外部環境設計包括生活廢水的處理、通風、采光等能夠與周圍的環境相和諧、相統一。②社會要素:可持續性建筑的發展僅僅靠建筑市場本身的運行是很難保障的,因為很多建筑企業和集團更注重經濟效益。因此,需要政府制定相關的政策、法律、法規對其進行必要的激勵和約束。③經濟要素:能夠消耗最少的能源,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
(1)經濟問題。一般意義而言,經濟效益是指投入與產出的比較。對于可持續性建筑而言,投入和產出的比即為成本與功能之比。同一般的建筑相比較,可持續性建筑由于采用了新的技術,新的策略,其前期的投入相對較大。而這些初期的生態投資所產生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會在很多年后才顯現出來,并且以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形式表現出來。對于房地產開發商來說,他們更注重的是近期的商業利潤,而不會過多地考慮長期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由此,就會產生由于經濟問題導致可持續性建筑發展的一大障礙。
(2)觀念問題。對于可持續性建筑的理解不夠深入或者說存在著誤解,將可持續性建筑理解為多栽植植物,以植物數量的多寡來衡量其建筑的可持續性。實際上,植物只有進行合理地種植設計才能產生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盲目地種植植物往往施的其反,造成資源的浪費和環境的破壞。例如:目前許多房地產開發商打著“綠色”、“生態”的幌子吸引人們的眼球進行撈金,實際卻是種植了大量的草坪,消耗了更多的能源和水源,造成更大的浪費,也對生態環境造成了更大的負面效果。
(3)實際操作方面。建筑空間的節能設計會在不同的地區重復出現。某個空間設計在這一地區能達到節能環保的目的,但是在另一地區另一氣候條件下或許就會耗能。
(1)因地制宜地制定地方性的可持續性發展策略。我國各地的經濟水平發展不一致,有些地區經濟發展相對滯后,在實施的時候會由于資金周轉的不利,引起可持續性建筑實踐起來沒有足夠的物質保證,從而影響可持續性建筑施工的實施。因此,可持續性在建筑上實施起來一定要從實際出發,根據不同區域的經濟水平,制定不同的政策,施行地方性的可持續性建筑發展策略。
(2)制定相應的可持續性建筑方面的法律法規??沙掷m性建筑并非僅僅停留在技術上面,而要在觀念法律和政策等方面進行深化,應該加強相關職能部門的思想素養,增強其執行力,使合理的保障建筑可持續性發展的政策法規得到及時的執行,而不合理的經濟政策得到改善,建立合理的科學的建筑管理體系和評估方法,使可持續性建筑實施起來有法可依,保證其法制化和規范化。
(3)建筑與地域文化相結合。不同地域的可持續性建筑要“以人為本”,根據不同地區的人的心理需求,不同地區的植物的生態習性和自然條件,設計出相應的可持續性建筑模式。
(4)采用可持續性建筑技術。對建筑的外墻、門窗以及屋面進行節能設計,達到降低建筑能耗的效果。
[1]周浩明,張曉東.生態建筑-面向未來的建筑[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2.
[2]呂晶,李華.淺談可持續性建筑環境設計[J].華中建筑,24,(3):123-127.
[3]武思標,徐濤.淺談可持續性發展的生態建筑[J].山西建筑,2009,35,(1)28-29.
[4]吳寧,王恩茂,李建明.低碳建筑與可持續性建筑的關系探討[J].山西建筑,2011,37(36)168-169.
[5]路賓.可持續性建筑及其發展狀況[J].建筑科學,2003,19,(5)3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