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敬梅
胎心監護是應用電子胎心監護儀將胎宮縮壓力及心率曲線波形描記下來供臨床分析,是胎兒宮內狀況正確評估的主要檢測手段。胎心監護儀是上世紀70年代出現的新型產科監護工具,如今已經廣泛地應用在產前和生產時胎兒情況的監測,是監測胎兒宮內安危的重要手段[1]。了解胎心音是否正常及胎兒在子宮內的安危情況,能夠有效降低新生兒窒息的發生率,提高其生存質量。隨機抽取2011年1月~2012年10月于我科進行常規胎心監護發現異常的孕婦100例,進行相應的觀察及護理,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本組孕婦100例,年齡19~41歲,孕周36~42周,其中初產婦61例,經產婦39例。
1.2方法行胎心監測前應讓孕婦排空膀胱,避免干擾胎心音的傳導,囑孕婦取半坐位或左側臥位。將監護儀上的超聲多普勒探頭放在能夠聽到最強胎心音的部位,將宮縮探頭放在宮底下2~3橫指的部位,兩個探頭各用腹帶固定在孕婦腹壁上,以便于接收胎心、胎動和宮縮發出的信號,然后將監測結果通過激光進行打印。常規監護20~30 min,每位孕婦每天至少監測1次胎心狀況,如有異常則隨時監測,并且延長監護時間。
1.3異常胎心判斷標準①胎心率基線(FHR)異常:正常FHR為120~160次/min,輕度胎心過速范圍是161~180次/min,重度胎心過速范圍是FHR>180次/min,輕度胎心過緩的范圍是100~119次/min,重度胎心過緩的范圍是FHR<100次/min[2];②基線變異減弱或消失,即基線振幅≤5次/min或≤2次/min;③20 min內沒有胎動或者胎動時沒有加速;④早期減速;⑤變異減速;⑥延長減速[3];⑦晚期減速。
100例胎心監護異常的患者中,胎心率異常者66例(66%),基線變異者10例(10%),無胎動者2例(2%),早期減速者13例(13%),變異減速者4例(4%),晚期減速者2例(2%),延長減速者3例(3%)。
產婦的生產方式有順產、剖宮產和產鉗助產3種,有67例(67%)順產者,32例(32%)剖宮產者,1例(1%)產鉗助產者;新生兒Apgar評分情況中,8~10分98例(98%),3~7分2例(2%)。
正常胎心率是在120~160次/min之間,若持續10 min以上都<120次/min或>160次/min,表明胎心率是異常的。一般情況下胎心異常程度越嚴重,常意味胎兒缺氧也越重。胎心監護圖上主要的是胎心率和胎動, 一般表現為基礎心率線為1條波形直線,出現胎動時心率會上升一個向上突起的曲線。
胎心率基線異常:若是胎兒心動過速,則要詢問孕婦是否情緒緊張,是否患有甲亢等疾病,是否有不良用藥史或不良嗜好等;若能將病理因素排除掉,則將孕婦安置為左側臥位,叮囑其放松心情,并且低流量吸氧。若是胎兒心動過緩,應改變孕婦體位且低流量吸氧;有用縮宮素者必須停用;若在產程中,叮囑產婦不能屏氣,及時探查胎位和臍帶情況,若有異常,通知醫生及時處理。基線變異異常:若胎兒受到傷害,則基線變異會減弱甚至消失,此時應采取改變孕婦體位、吸氧、上推抬頭等措施,若情況無改善,則應考慮胎兒可能有心律失常方面的疾病。
無胎動可能是胎兒處于睡眠狀態,可以輕搖孕婦腹部,喚醒胎兒后再觀察胎動;若是因為孕婦精神因素或體位的影響,應變換體位,低流量吸氧。 早期減速:一般為宮縮過程中胎兒頭部受壓,腦血流量暫時性減少所致,不代表胎兒缺氧,臨床上沒有特別的意義。 變異減速:可能是宮縮時迷走神經興奮引起,持續時間長短不等,很快能夠恢復[3]。延長減速和晚期減速:胎盤功能不良和缺氧是主要的原因。若正常宮縮狀態下頻繁發生晚期減速,尤其要注意在產程早期出現晚期減速,一旦發生應及時結束分娩。若是延長減速發生在產程晚期,且合并胎心基線率異常者,屬于病情較為嚴重,應當加強監護,給予產婦低流量吸氧,也應及時結束分娩。
胎心監護其實是對中樞神經系統心臟調節功能的監護[4],它可以連續觀察和記錄胎心率的動態變化,還可以了解胎心與胎動及宮縮之間的關系[3]。它簡單方便、結果可靠,對胎兒也沒有傷害,能夠早期發現胎兒窘迫,也能為胎兒選擇合適的分娩時間及分娩方式,減少圍產兒的死亡率。胎心監護能夠提高助產士的業務能力,胎心監護儀的專科性較強,使用的頻率很高,其結果與胎兒安危有密切的關系,因此,每位助產士都應該具備熟練使用胎心監護儀和判斷結果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程志厚.胎心率及其監護[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0:1.
[2] 樂杰.婦產科學[M].7 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72.
[3] 樂杰. 婦產科學[M].6 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 :55-57.
[4] 王澤華,歐陽為相.產時胎兒監護[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4,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