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欣
不全流產合并卵巢黃體囊腫容易誤診為宮外孕,現將不全流產合并卵巢黃體囊腫誤診為宮外孕1例報道如下。
患者,女,35歲,以陰道不規則出血13 d,小腹隱痛5 d為主訴入院。平素月經規律(5/28 d),量中,色暗紅,無痛經史,末次月經2013年4月20日,2013年5月5日開始陰道少量不規則出血至今(2013年5月18號),近5 d感右側小腹脹痛明顯。就診當地醫院,查彩超示:右側附件區囊性包塊,盆腔積液4.2 cm×2.5 cm,血β-HCG 3 533.17 mIU/mL。診斷為宮外孕,擬行剖腹探查術。患者不接受剖腹探查術,轉入我院,入院查體:生命體征平穩,心肺聽診無異常,腹平軟,右下腹輕壓痛,無反跳痛。婦查:外陰已婚已產式;陰道暢,少量暗紅色出血約1 mL;宮頸光;宮體后位,常大、質軟、活動可、壓痛(-);右側附件區可捫及直徑約5 cm大小包塊,質硬、壓痛(+);左側附件區未見異常。行后穹窿穿刺未抽出不凝血。因患者生命體征平穩,陰道出血量不多,盆腔積液量不多,后穹窿穿刺未抽出不凝血,內出血量不多。腹痛不明顯,故予抗炎對癥治療,動態觀察血β-HCG。
2013年5月20日復查血β-HCG 1 452.83 mIU/mL, 腹痛癥狀同前,生命體征平穩。2013年5月21日查血β-HCG 1 085.17 mIU/mL腹痛癥狀同前,生命體征平穩。2013年5月22患者感出血量增多,行診刮術,刮出子宮內容物送病檢,病檢結果回示:宮內妊娠。復查彩超示:右側附件區不勻質包塊。2013年5月31日測血β-HCG490.88 mIU/mL。診斷:宮內早孕不全流產合并卵巢黃體囊腫。予抗炎促宮縮治療,1月后復診,血β-HCG11.0 mIU/mL, 彩超示:右側附件區囊性包塊,未訴不適。
2.1誤診原因①臨床表現與輔助檢查均相似:陰道不規則出血20余天,小腹痛,血β-HCG升高,彩超示:宮腔內未及孕囊,一側附件區可探及囊性包塊,首先考慮宮外孕,但仔細分析,血β-HCG3 533.17 mIU/mL, 宮腔內未見妊娠囊,附件包塊內也沒有見到明確孕囊,宮內孕和宮外孕均不能確定時,就要考慮其他的診斷。②對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重視不夠: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是由合體滋養細胞分泌的一種糖蛋白激素,約在受精后第6天,即受精卵滋養細胞形成時,開始分泌極少量的β-HCG,受精第7~8 d受精卵著床之后用β-HCG抗血清,即能在孕婦血清中測出β-HCG的存在。β-HCG的動態變化,對診斷和鑒別宮內和宮外孕實用價值較大。正常妊娠時β-HCG每天不斷快速上升,48 h上升60%以上,而異位妊娠β-HCG分泌較少,48 h上升不及50%。異位妊娠與流產者血β-HCG下降也有不同特點,血β-HCG下降快,半衰期<1.4 d者92%是宮內孕流產,β-HCG下降慢,半衰期>7 d,86%為異位妊娠。動態監測血β-HCG含量的變化,以鑒別宮內妊娠和異位妊娠。本例患者血β-HCG下降速度快,不排除宮內孕流產可能。
2.2經驗教訓①臨床診斷要開闊思路,充分考慮少見、罕見病的發生,有利于提高臨床分析、診斷和治療疾病的水平。患者以陰道出血、腹痛為主訴就診,且彩超示:右側附件區包塊,血β-HCG升高,首先考慮宮外孕。需與宮外孕進行鑒別的疾病,婦科常見主要有宮內孕流產、急性輸卵管炎、急性盆腔炎、黃體囊腫破裂、出血性輸卵管炎,罕見有早期宮內妊娠合并卵巢黃體囊腫、不全流產合并卵巢黃體囊腫。②對可疑宮外孕患者,若患者生命體征平穩,有生育要求,可在密切觀察下動態監測血β-HCG水平,2~3 d/次,5~7 d后復查彩超。若觀察期間出現腹痛加重或陰道出血量增多,應隨時行診刮術及腹腔鏡探查治療術。若患者無生育要求,血β-HCG超過2 000 mIU/mL,可立即行診刮術,刮出標本送病檢,以排除宮內早孕和滋養細胞腫瘤。在未明確診斷之前,切勿行手術或藥物殺胚治療,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手術傷害和藥物傷害,尤其對不育癥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