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陸川縣中西醫結合骨科醫院(537700)王權華
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530023)唐梅文 梁饒 趙一娜
近年來,老年消化性潰瘍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老年消化性潰瘍發生常較隱匿,臨床表現不典型,容易癌變,臨床上對老年人消化性潰瘍的認識及重視不足[1]。為進一步了解老年消化性潰瘍的特點,筆者對比分析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消化性潰瘍患者的臨床特點,現將具體情況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1年1月~2012年6月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及我院內科收治的老年消化性潰瘍患者60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齡61~80歲,平均(68.4±5.6)歲;病程1~12年,平均6.5年。同期的非老年消化性潰瘍病例60例,其中男性44例,女性16例,年齡20~59歲,平均42.3歲;病程1~8年,平均4.5年。所有病例均符合消化性潰瘍的診斷標準[1][2],并排除淋巴瘤、肝性潰瘍、胃泌素瘤等繼發性潰瘍。
1.2 比較患者臨床癥狀及心理焦慮情況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包括上腹部飽脹不適、噯氣、惡心、嘔吐、食欲減退、黑便)的有無及其發病頻次、嚴重程度。為進一步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兩組患者均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評分問卷進行自評[3][4],然后由醫生進行統計,并換算成標準分。首診患者在診室現場填表,對填寫的量表當場收回并復核,對缺失的項目進行補充。SCL-90共包括10個因子,采用0~4級的評分標準,SCL-90總癥狀指數的分數>1.5表示患者感覺有點癥狀,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癥狀的頻度和強度越嚴重;任一因子分值超過1分就被視為陽性項目數。
1.3 比較患者潰瘍發生部位、幽門螺桿菌感染、潰瘍惡變和伴發病 比較分析兩組患者潰瘍的發生部位、大小、幽門螺桿菌感染率、潰瘍惡變率和伴發病(包括老年患者常見的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痛風、關節炎、慢性阻塞性肺病)。
2.1 老年消化性潰瘍患者癥狀特點及SCL-90評分情況 老年消化性潰瘍嘔血、黑便為首發癥狀者較多見(46.6%);臨床表現為非特異性消化不良癥狀常見,以上腹部脹痛不適、反酸、噯氣最為多見;無典型的腹痛癥狀,疼痛性質多為不規律性的鈍痛或隱痛。而非老年消化性潰瘍以典型的消化性潰瘍出現有規律的上腹痛多見。兩組患者完成SCL-90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61.6%的老年消化性潰瘍患者存在焦慮、抑郁心理問題,SCL-90焦慮、抑郁、軀體化3個因子陽性率最高,分別為焦慮(1.7±0.4)、抑郁(1.6±0.5)、軀體化(1.4±0.3)。治療費用、癌變、手術是老年消化性潰瘍患者最憂慮的問題。兩組患者SCL-90評分老年消化性潰瘍患者為(2.2±0.5),非老年消化性潰瘍患者為(1.4±0.7),兩組比較老年消化性潰瘍患者心理負擔顯著高于非老年消化性潰瘍患者(P<0.05)。
2.2 老年消化性潰瘍發生部位、幽門螺桿菌感染、潰瘍惡變和伴發病情況 在老年人消化性潰瘍中,胃潰瘍占68.3%,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檢出率為31.7%;非老年組消化性潰瘍胃潰瘍占36.6%,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占63.4%,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老年消化性潰瘍惡變率占該組患者的23.3%,明顯高于非老年性潰瘍患者(8.3%);幽門螺桿菌感染在兩組中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老年消化性潰瘍的伴發病率為16.7%,顯著高于非老年消化性潰瘍的5.0%(P<0.05)。
消化性潰瘍主要是指發生在胃及十二指腸的慢性潰瘍,是一種臨床常見病、多發病。近年來,老年消化性潰瘍呈逐年增多的趨勢,且臨床表現不典型,潰瘍癌變及伴發病多,患者心理負擔較重,導致這類疾病危險程度增加,嚴重威脅老年人的身心健康[1][2]。
老年消化性潰瘍嘔血、黑便為首發癥狀者較多見,臨床表現為非特異性消化不良癥狀常見,上腹部脹痛不適、反酸、噯氣最為多見;無典型的腹痛癥狀,疼痛性質多為不規律性的鈍痛或隱痛。筆者認為,可能與老年人組織器官的退行性變對疼痛的敏感性降低、胃酸分泌功能減退、胃腸神經末梢觸發的神經傳導遲鈍有關。由于老年人的胃黏膜呈退行性改變,胃黏膜血流量減少、胃黏膜屏障功能減弱,且老年消化性潰瘍癥狀不典型,常不引起患者的重視,以致出現胃出血、穿孔、幽門梗阻及癌變等并發癥時才就診[2]。
老年消化性潰瘍患者癥狀隱匿,一旦診斷,害怕癌變,怕手術,治療費用高,部分患者存在焦慮、抑郁、軀體化等精神心理因素,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老年消化性潰瘍患者持續時間過長或過強的心理刺激,可能造成植物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功能紊亂,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出現上腹部脹痛不適、反酸、噯氣。癥狀自評量表(SCL-90)廣泛用于了解軀體疾病求助者的精神心理癥狀,本研究結果顯示,老年消化性潰瘍患者SCL-90軀體化、焦慮、抑郁3個因子陽性率最高,老年消化性潰瘍患者心理負擔顯著高于非老年消化性潰瘍患者[5]。
本組病例中,老年人胃潰瘍發病率(68.3%)較對照組(36.6%)明顯升高,幽門螺桿菌感染、潰瘍惡變和伴發病情況與相關文獻報道相符。
綜上所述,老年人消化器官及生理功能隨年齡增長發生一系列退行性變化,表現為對疾病反應性低下,愈合能力差。同時,老年人消化性潰瘍的發病機制與老年人胃黏膜防御能力減弱,黏膜血供差,非甾體類抗炎藥應用和幽門螺桿菌(Hp)感染等因素相關,且Hp感染率隨著年齡增長而增高。根據國內外報道,目前老年人消化性潰瘍的發病有逐漸增加的趨勢。老年組胃潰瘍多見,青年組十二指腸潰瘍多見。隨著年齡增加,發生潰瘍的部位由幽門向賁門推移,老年組高位潰瘍(胃底、胃體)發生率高于青年組。可能與老年人生理上出現的某些退行性變化導致胃黏膜防御功能減退有關。老年消化性潰瘍具有其自身特點,臨床表現多不典型,并發癥多、癌變率高,臨床上對老年人的不典型癥狀應引起足夠重視,及時做胃鏡檢查。臨床醫師應深刻認識老年消化性潰瘍的特點,關注老年患者心理問題,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