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崗,王玉文,李會霞,李志華,劉 鑫
(山西省農業科學院谷子研究所,山西長治046011)
谷子,又稱“粟”,去殼后稱為小米,在植物學上屬禾本科黍族狗尾草屬,是世界上起源較早的古老作物之一。我國是谷子的起源地,也是谷子的主產國,至今已有超過7 300 a的歷史[1]。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健康食品需求的增加,小雜糧又逐漸成為人們消費的新寵,谷子的市場需求不斷擴大,谷子產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前景。
山西省是我國的一個內陸省份,地處華北西部的黃土高原地帶,整個地貌是被黃土廣泛覆蓋的山地型高原,地形較為復雜,境內有山地、丘陵、高原等多種地貌類型,大部分地區海拔在1 000~2 000 m之間。地處中緯度,屬于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在-4~14℃之間。無霜期南長北短,平川長山地短。全省年平均降水量400~650 mm。山西省具有適宜發展優質谷子產業的地域資源及氣候優勢,雨熱同季,晝夜溫差大,土壤酸堿度適宜,有機質含量高,很適宜谷子的生長發育和生產,生產的小米因籽粒飽滿、色味俱佳而名冠全國。先后涌現出了以沁州黃、檀山皇等為代表的優質小米品牌,發展勢頭良好,潛力巨大。
谷子是山西省的主栽農作物之一,多年來年播種面積穩定在27萬hm2左右。山西谷子主栽區可以劃分為春播中晚熟、早熟、夏播3個主要生態類型區,播種面積在全國排名第2位,是我國春谷種植面積最大的省[2]。谷子中晚熟區包括太原、忻州、晉中、陽泉、臨汾、長治、晉城等市,年播種面積23.3萬hm2,占全省谷子播種面積的87.8%,是山西省主要的小米商品化地區[3],種植品種以晉谷21號為主。早熟區主要包括大同、朔州市,主要以張純一、東方亮等農家種為主。夏播區包括運城、臨汾市部分地區,主干品種仍為晉谷21號。
由于歷史種植原因,肥水地多種植玉米等高產作物,谷子主要種植在干旱山區、梁坡嶺地,氣候干旱,土壤瘠薄,肥料投入較少或不投入。
生產中品種主要是以1991年審定的晉谷21號為主,該品種具有優良的商品性,食用品質好,目前在生產中仍占主導地位,種植時間已超過20 a,但已發生退化,秕谷多,白發病等病害嚴重,給谷子生產造成較大損失。山西省谷子育種專家雖育成多個谷子品種,在產量水平、抗病性、抗旱性和抗逆性等方面較晉谷21號有很大提高,但最終因商品性及適口性不及晉谷21號而未得到大面積推廣。
谷子的耕作仍以傳統方式為主,費工費力,形式單一,生產水平提高緩慢,特別是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的情況下,谷子很難實現規模化、集約化生產。播種是谷子生產中的重要環節,生產上仍以傳統的木耬為主,技術要求較高,播種量對谷子生產影響很大,量小缺苗斷壟,量大則增加間苗難度,播種質量直接影響到最終產量。間苗難是制約谷子產業化生產的主要因素,由于投工多,費力費工,直接影響到農戶種植谷子的積極性。谷子生產中機械化利用率很低,生產上缺少適用的機械設備。
影響谷子產量的因素很多,不同生長發育時期,谷子對水肥有不同的需求,需要合理地栽培管理。農戶對谷子的管理比較粗放,對品種的選擇重視不夠、認識不到位;肥水管理跟不上,且肥料使用不合理;存在苗荒、草荒現象,對培育壯苗提高產量的認識不夠;病蟲害發生嚴重,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多數采取不理采的態度。
要把山西省的谷子品牌做大做強,首先需要優化谷子品質,選育米質優、米色好的品種,形成產業化發展模式,積極開拓國內其他地區和海外市場,促進谷子產業的健康發展。針對山西省谷子生產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筆者認為解決問題的關鍵有幾點。
品種是影響種植業產業化水平和市場水平最關鍵的生產資料,優質谷子新品種的選育是解決問題的先決條件,是山西省谷子規模化發展的首要基礎。隨著市場的發展,我國谷子育種目標逐漸由高產轉向品質高產雙目標選育。加強對谷子種質資源的收集與鑒定,改進育種材料與方法,加大遺傳育種和分子標記輔助育種等應用基礎研究,探討優質小米的口感性和食用品質在谷子上的形態表現及遺傳規律,為谷子品質育種提供科學依據。加快育種步伐,盡快選育米色優、適口性好、高營養價值的谷子新品種[4-5],用于滿足山西省不同的生態區域和市場要求。針對谷子存在的間苗難、除草難問題,需要加大谷子的免間苗種植機械和新型除草劑的研發力度[6-7],同時要注意選育利于機械化種植的谷子新品種,實現谷子生產、中耕、收獲的機械化,以減輕農戶的勞動強度,促進谷子產業化建立和良性的可持續發展[8]。
我國目前谷子加工仍以碾小米的原糧加工為主,缺乏精深加工,應從谷子加工產品多樣性、功能成分發掘、加工品質方面開展研究,進一步抓好谷子深加工的開發與設計,積極研發強化營養小米、小米方便粥、小米飲料、小米醋等。逐漸形成優質小米品種進行商品化開發;高產谷子品種進行深加工,如生產米醋等;拓寬谷子的利用渠道,延伸谷子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
農業部門應當加大對谷子新品種的推廣宣傳力度,推廣示范優質高產谷子新品種(用新品種代替生產上淘汰的品種);在間苗上,采用噴施專用除草劑間苗技術和谷子化控間苗技術[9-11];增施有機肥,采用無機肥與有機肥適當比例進行施用,改良土壤結構,提高谷子品質;充分利用國家惠農政策,最大限度地對農戶進行補貼、補助,降低谷子生產成本,提高農戶種植谷子的積極性。
建立和完善科研、生產、經營、加工、外貿一體化模式,降低生產和市場風險,保證各方利益。走強強聯合之路,與推廣部門、種子經營部門、大型加工企業聯合,形成科研、生產、銷售一體化的產業模式,推動山西省谷子產業的迅速發展[12]。
谷子作為全世界最古老的作物和中華民族的哺育作物,在新的市場形勢和新的生態條件下,其平衡的營養、抗旱且節水的生理特點、廣泛的生態適應性、禾谷類之首的飼草價值,必將為新時期的糧食生產、畜牧業發展和生態保護作出新的貢獻。把谷子產業發展成為優勢產業和特色經濟,必將有助于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和糧食的穩產。
[1]劉旭,黎裕,曹永生,等.中國禾谷類作物種質資源地理分布及其富集中心研究 [J].植物遺傳資源學報,2009,10(1):32-34.
[2]山西省農業科學院.中國谷子栽培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87.
[3]王玉文,王彥龍,田崗,等.對我省谷子品質改良的思考[J].山西農業科學,2004,32(1):13-17.
[4]柴曉嬌,李書田,趙敏,等.內蒙古谷子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對策[J].內蒙古農業科技,2012(5):8.
[5]王素英,劉金榮,路志國,等.豫北地區谷子生產現狀及產業化發展思路[J].河南農業科學,2010(9):52-54.
[6]周漢章,劉環,宋銀芳,等.44%谷友WP對谷田雜草的防除及其對谷子產量的影響 [J].中國農學通報,2011,27(30):135-141.
[7]任成.農機與農藝相融合機械化高產栽培谷子[J].農業技術與裝備,2012(12):47-48.
[8]郝曉芬,王節之,王根全,等.大力推廣科技成果 促進山西谷子產業化發展[J].河北農業科學,2010,14(11):153-154,166.
[9]相金英,薄奎勇,程汝宏.谷子化控免(少)間苗技術研究[J].河北農業科學,2005,9(2):47-50.
[10]王節之,郝曉芬,王根全,等.化控間苗谷種栽培技術研究[J].河北農業科學,2010,14(11):15-18.
[11]李志江.谷子抗除草劑基因的發現及其應用 [J].基因組學與應用生物學,2010,29(4):768-774.
[12]李書田,趙敏,劉斌,等.赤峰市谷子產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與展望[J].內蒙古農業科技,2010(1):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