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勇俊,胡生富,將阿志
(1.四川省攀枝花市農牧局,四川 攀枝花 617000;2.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縣畜牧局,四川 木里 615800)
木里藏族治自縣位于四川省西南邊緣,地處青藏高原和云貴高原結合部。畜牧業發展滯后,受交通和地理環境的制約及農牧民商品意識淡薄的影響,出欄率和商品率較低,與省內畜牧業發達地區相比,差距甚遠。
2.1 傳統畜牧業仍占主導地位
2.1.1 養殖模式落后。長期以來,當地的牧民沿襲了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養成靠天養畜的傳統養殖模式,“夏壯、秋肥、冬瘦、春死亡”是當地畜牧業生產的一個顯著特點。
2.1.2 飼養技術落后,養殖經濟效益差。當地農牧民的科學文化素質普遍較低,傳統的飼養方式給畜牧新技術的推廣和普及帶來一定的阻力,致使當地的畜牧業發展水平低,養殖經濟效益差。
2.1.3 商品意識淡薄。受地理環境和交通條件的制約,畜產品流通不暢,加之農牧民的商品意識差,小農經濟觀念嚴重,大多數養殖農戶還延續“養牛為種地,養豬為過年”的傳統觀念,依然保持著“小而全”的自給自足生產方式,致使當地的商品經濟落后。
2.2 畜牧業投入不足,基礎設施薄弱 木里縣是國家級重點貧困縣,畜牧業基礎設施建設十分薄弱,畜禽良繁體系、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和畜牧業產業化進程等方面的建設緩慢,嚴重制約了當地畜牧業的發展。
2.3 畜牧業產業結構調整不合理 在畜牧產業結構調整中,以牦牛、本地土雞、藏豬等具有木里特色和優勢的產業發展不足,沒有充分利用和發揮木里縣畜牧業的自然資源和特色品種資源優勢。
2.4 畜牧產業化發展水平低
2.4.1 基地規模發展不平衡、標準化程度不高。全縣的畜禽生產基地均屬小規模,沒有形成標準化、專業化的生產基地,專一性生產能力不夠,無法形成產業化經營。
2.4.2 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不強。未形成產、供、銷一條龍的產業化發展格局,在經營規模、市場競爭、產品創新和帶動養殖戶等方面沒有真正成為產業化發展的骨干。
2.4.3 專合組織的組織化程度不高。畜牧養殖專業合作社在溝通信息、協調生產、調控價格、保護農民利益等方面未充分發揮作用。農牧民的生產經營也只是松散聯合,沒有真正建立起“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互利互惠機制,沒有起到產業化經營的作用。
3.1 政策優勢 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會議提出了“推動藏區跨越式發展和實現藏區長治久安的戰略決策,在政策、資金和人力等方面給予藏區大力的支持和傾斜。牧民定居工程、藏區9+3教育、草原生態獎補政策等一系列優惠政策和民生工程在木里藏區得到了實施,極大地推動了木里縣社會經濟的發展。近年來,木里縣委、政府把“藏區社會穩定、優勢資源開發、特色產業發展、有效保護生態、切實改善民生”作為工作重點,使木里縣的社會經濟得到快速發展。
3.2 資源優勢
3.2.1 木里縣草地資源面積大森林覆蓋率高,為發展畜牧業,特別是草食畜牧業提供了豐富的飼草資源。
3.2.2 木里縣地處青藏高原南緣,是我國長江上游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地,生態環境優越,是發展生態畜牧業和生產“三品一標”畜產品的理想區域。
3.2.3 畜禽品種資源獨特。由于木里縣地處大山之中,畜禽品種在這里自繁自育,形成了較為豐富的地方畜禽品種資源,如:烏金豬、木里牦牛等,為木里縣特色畜牧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3.3 市場消費廣闊 綠色、生態、有機的畜產品已成為人們追求食品質量和安全的目標。因此,加快木里縣特色畜牧業的產業化發展,生產出更多生態、綠色、有機的畜產品,具有十分廣闊的消費市場。
4.1 加大對畜牧產業化經營的扶持力度 加強領導,提高認識,努力營造有利于木里縣畜牧產業化發展的良好發展環境。積極制定基礎設施投入、畜產品價格保護等畜牧產業化經營的保護政策,以及稅收、信貸、用地、審批等方面的產業導向政策,進一步增強對外招商引資的吸引力。積極鼓勵和發展各種體制的養殖、加工、流通企業,加快推進木里縣畜牧業的產業化發展。
4.2 科學編制畜牧產業化發展規劃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經濟效益為中心,立足實際,突出特色,科學制定木里縣畜牧產業化發展的整體遠景規劃。進一步調整和優化畜牧業產業結構,加快特色優勢產業(牦牛、藏雞、藏香豬)的發展,為木里縣畜牧業的產業化發展提供科學指導依據。
4.3 大力扶持畜產品加工龍頭企業
4.3.1 對符合一定條件的龍頭企業給予財政貼息和財政補助,加大龍頭企業的技術改造和擴大生產規模,將現有的龍頭企業扶強扶壯,增強其開拓創新和抵御風險的能力,力爭成為省級重點龍頭企業。
4.3.2 積極發展一批適度規模的中小龍頭企業,引導龍頭企業在帶動農戶、開拓市場方面下功夫,成為畜牧經濟發展的骨干。
4.3.3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引進規模化生產和畜產品加工的龍頭企業,努力實現產、加、銷一體化,貿、工、農一條龍的產業化經營服務體系,帶動木里縣畜牧業的產業化發展。
4.4 提高養殖戶的組織化程度一方面加大對現有專業合作組織的幫扶指導力度,幫助其完善各項制度、運行機制。另一方面實施建基地、強龍頭、帶產業、促增收的發展理念,采用“企業+基地+農戶”、“專合組織+農戶”、“批發市場+農戶”、“推廣機構+農戶”等多種模式,建立起穩定的多方合作關系,形成有基地提供畜禽產品,有企業加工增值,有市場促進營銷,有科技作保障的良好發展格局。
4.5 強化市場營銷和品牌建設一是加快木里縣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以促進畜產品的流通。二是建立健全畜產品的營銷網絡體系。三是圍繞涼山州關于統一打造“大涼山”品牌的要求,積極開發和挖掘木里縣的特色畜產品資源,努力打造木里縣特色畜牧業系列產品,提高木里縣畜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知名度。四是實施品牌戰略,樹立品牌意識,加大對木里縣特色畜產品品牌的宣傳力度,積極爭創省級和國家馳名商標和品牌。
4.6 大力發展生態循環畜牧業嚴格實行草畜平衡制度,以草定畜,通過退牧還草工程和草原生態獎補政策的實施,加快木里縣天然草地的改良和生態保護建設,提高天然草地的生產力和載畜量。同時,積極推行“標準化養殖+沼氣+蔬菜(果樹、飼草)”的生產模式,大力開展人工種草養畜工作,引導農牧民走農牧結合種養結合、生態循環發展、技物配套的低碳畜牧業發展路子,實現養殖生產與環境保護的友好型發展。
4.7 加大科技培訓力度 圍繞畜牧業健康穩定和可持續發展,深入實施畜牧科技進萬家活動,進一步加大對養殖場、戶的科技指導、服務和培訓力度不斷提高畜牧業養殖戶的技術和素質。
4.8 建立風險防范機制 風險防范機制應涉及主要畜產品儲備、肉禽蛋奶的最低保護價、畜牧業政策性保險范圍、防疫、捕殺和補償等內容。采取政府宏觀調節與市場調節的方式,促進畜牧業養殖結構的調整優化,推動畜牧業健康穩定和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