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志
(山東省棗莊市畜牧食品局,山東 棗莊 277101)
種鵝產蛋期一般分為產蛋前期、產蛋期和休產期三個階段。飼養種鵝的目的是使種鵝產出更多的健壯的雛鵝,因而搞好種鵝產蛋前期的飼養管理尤為重要。在該階段的飼養上要逐步投食,并采用放牧與補飼相結合的飼養方式,尤其要注意補飼礦物質飼料。
后備種鵝進入產蛋前期時體質健壯,生殖器官得到較好的發育。一般后備母鵝體態豐滿,羽毛緊貼體軀,并富有光澤,其性情溫馴,食欲旺盛。
母鵝行動遲緩,常常表現出銜草做窩等行為時,表明其臨近產蛋期。種鵝產蛋前期的飼養管理要點如下:
為提高母鵝的受精率,除滿足種鵝的營養需要外,還須提供適宜的公、母比例。品種不同,公鵝的配種能力也不同,一般公、母配比是:大型鵝種為 1∶3~4,中型鵝種為 1∶4~5,小型鵝種為 1∶4~6。
種鵝的交配時間一般在早晨和傍晚,而且多在水中進行,因此,理想的水源環境對提高母鵝的受精率有重要影響。產蛋前期,母鵝往往圍在公鵝周圍游水,表現出求偶的行為,母鵝有類似行為時,要及時調整好公、母比例,做好配種準備工作。
2.1 對實行放牧飼養的產蛋前期鵝既要加強放牧,又要適當補飼種鵝產蛋期日糧,并逐漸增加補飼量。
2.2 對舍飼鵝應注意日糧營養平衡,為產蛋積累營養。
光照時間的長短及強弱影響著種鵝的生長和繁殖性能,光照對種鵝的繁殖性能有較大的影響。
光照分自然光照和人工光照兩種。人工光照能營造出符合家禽繁殖特點的晝長。人工光照在養雞、養鴨生產中已得到廣泛應用,光照恰當能提高鵝的產蛋量,提高種蛋的受精率。
3.1 光照原則 光照對鵝的繁殖力有較大影響。臨近產蛋時,延長光照時間可刺激母鵝適時開產,短光照則可推遲母鵝的開產時間。在生長期采用短光照(自然光照),然后逐漸延長光照時間可促使母鵝開產。調控好光照時間可獲得非季節性的連續產蛋。
3.2 光照制度 開放式鵝舍鵝只的產蛋情況受自然光照的影響較大,一般自然光照時間從夏至逐漸增長,夏至過后光照時間由長變短。
光照方案應根據鵝群的不同生長發育階段制訂。在育雛期,為使雛鵝均勻一致地生長,0~7日齡應提供24~23 h的光照時間日齡以后則應從24h光照逐漸過渡到提供自然光照。育成期鵝可提供自然光照。種鵝開產前6周逐漸增加每日的人工光照時間使種鵝的光照時間(自然光照人工光照)達到16~17 h,并一直維持到產蛋期結束。
4.1 科學飼喂 種鵝產蛋前期應逐漸增加補飼量,一般用4周的時間讓種鵝過渡到自由采食補飼量不能增加過快,否則會導致種鵝過早產蛋而影響以后的產蛋量和受精能力。
4.2 驅蟲、免疫 產蛋前期,種鵝可進行一次驅蟲。母鵝開產前1個月進行小鵝瘟預防接種,并搞好種鵝的日常防病工作。
4.3 放牧、回牧 放牧鵝可早出晚歸,但放牧距離不宜太遠,要讓種鵝有較多的時間洗浴、戲水;回牧時,不能驅趕過急。
4.4 精心管理 種鵝舍應寬敞明亮,每天清洗食槽、水槽及更換墊料,應保持墊草和舍內干燥,保持鵝舍安靜、衛生,嚴防鵝舍陰冷、潮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