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瑞
(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畜牧食品局,山東 棗莊 277201)
肉用種雞開產期除要求產蛋多、所產蛋合格率高、耗料少、種蛋受精率高、所孵的雛雞健壯外,還需防止肉用種雞過肥、過瘦,以使種雞保持良好的體況和繁殖性能。
肉用種雞一般在24周齡產蛋率達5%,此時為開產,雞開產后產蛋量會直線上升。為提高肉用種雞的產蛋量,在飼養管理上應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般情況下,冬、夏兩季蛋雞的產蛋量較低。
冬季開放式雞舍的保溫性差,舍內寒冷,母雞必須通過加大攝食量和分解體內脂肪來御寒,這不僅導致母雞體質下降,而且影響飼料報酬率。夏季當氣溫超過27℃時,雞的呼吸、心率加快,飲水量增加,采食量減少,產蛋量下降,其所產蛋變小、殼變薄,所以,冬季保暖、夏季防暑對確保種雞產蛋量相當重要。
雞的采食量與年齡、體重、產蛋量及氣候因素等有關,雞場應根據雞的采食量調整日糧的營養濃度,以使雞只獲得的營養符合標準。
種雞在開產期對外界的刺激比較敏感,其一旦受到刺激,就會產生應激反應,進而導致產蛋量下降。
這些應激因素主要有雞群的遷移、飼料變更、嚴寒、酷暑、大風、通風不良、過度光照、接種疫苗、患病等。在肉種雞的飼養管理中,要避免或減少這些應激因素對雞的不利影響。
試驗和實踐證明,給產蛋母雞增加光照時間可提高產蛋量。
光線通過雞眼作用于丘腦下部,刺激腦下垂體分泌促濾泡激素和促黃體生成激素,而這兩種激素分別促進卵泡的發育和促進卵子的成熟,可使產蛋量增加。
種母雞到達產蛋高峰后宜采用16h光照,產蛋后期再增加1光照時間,以促進產蛋量提高。
嚴格執行防疫措施,在飼養管理中注意觀察雞群,以及時掌握雞群健康狀況、及時治療患病雞。雞舍應加強消毒,工具應洗刷干凈,并及時滅蚊、滅蠅。雞舍應徹底消毒后再進下一批雞。應淘汰無種用價值的種雞,為雞群高產、穩產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