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有信,郭翠霞,劉 芳
(山東省淮河流域水利管理局,山東 濟南 250100)
治淮興魯譜華章
——寫在山東省淮河流域水利管理局建局50周年之際
趙有信,郭翠霞,劉 芳
(山東省淮河流域水利管理局,山東 濟南 250100)
50年來,省淮河局在省委省政府、省廳的領導下,興水利、除水患,確保淮河安瀾,造福一方百姓。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奮斗,山東淮河流域已從歷史上倍受水害困擾的重災區變成重要的糧、棉、油生產基地和能源基地。一大批治淮重點工程先后建成運行,流域防洪除澇減災體系基本形成,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水利支撐和保障。當前,要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關注保障民生與著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高度,著眼于經濟、社會和生態的長遠發展,實現人水和諧相處,全力做好治淮工作。
山東省;治淮;工程建設;水利管理
1963-12,山東省南四湖流域治理工程局經山東省政府批準成立,后更名為山東省淮河流域水利管理局,作為派出流域管理機構,行使山東淮河流域規劃編制、跨市工程建設管理、防汛抗旱、水政監察、水資源監督以及南四湖協調管理等水行政主管職責。50年來,按照“蓄泄兼籌”的治淮方針,山東治淮在省委、省政府、省水利廳的領導下,興水利、除水患,確保淮河安瀾,造福一方百姓,繪就一幅幅壯美的治淮圖景。廣大淮河局職工,牢記重托,不辱使命,秉承中華民族的治水精神,堅持人水和諧的做事理念,在齊魯大地上譜寫成一曲曲動人的治淮凱歌。
50年奮力一心始終不渝
翻開歷史,關于齊魯淮河的記載,銘記了這里來自地理、氣候的挑戰,更銘記了迎難而上、從未停歇的治淮努力。
山東淮河流域,大小湖泊、水庫、塘壩眾多,河道源短流急,降水時空分布不均,歷來是洪澇災害多發地。新中國成立以來,山東省發生的7次流域性大洪水有6次在淮河流域,原全國政協副主席、水利部部長錢正英曾有過流域河道變化情況復雜,在世界上也屬少有的論述。50年來,從積極響應毛澤東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偉大號召,到“導淮”、“復淮”,再到新時期“蓄泄兼籌”治淮方針的全面實施,有關淮河長治久安的探索從未停止過。在齊魯大地,一座座城市,一個個村莊,治淮工作者發揚“獻身、負責、求實”的精神,為實現流域碧水藍天,養出沃土青山,保障飲水安全,處處留下了拼搏奮斗的足跡。這些凝聚了幾代人的治淮實踐,真正使山東淮河流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實現了長久以來淮河安瀾、造福民生的迫切祈愿。
凡是在山東治淮陣地工作過的人,都會被這個戰斗團體積極有為、團結一致、樂于奉獻的精神所吸引、所感染。有的同志曾3天2夜一直忙于工作而不能入睡,堅持把設計任務及時完成;有的同志為趕工作進度毅然吃住在辦公室,周末埋頭苦干在辦公樓;有的同志不管是烈日炎炎還是冰雪鋪路,始終堅守在治淮建設工地上,一絲不茍把守著項目的質量與進度;還有的同志在流域抗洪搶險的現場,臨危不懼,搶修堤壩,當洪水來勢不減時又奮力營救,不屈不撓。同志們之間真誠關心、支持、鼓勵和幫助,讓這個大集體正氣滿園,同志們工作倍感踏實、溫暖。
50年治淮興魯成就輝煌
50年,山東治淮從艱難起步,到飛躍發展,取得了驕人的成就。從1991年全面實施的沂沭泗河洪水東調南下等19項治淮骨干工程,到2003年國務院治淮工作會議以來全面加快治淮建設步伐的努力,一大批治淮重點工程先后建成運行,流域防洪除澇減災工程體系基本形成,綜合防洪標準顯著提高,基本解除了省內沂沭泗地區的洪澇威脅,發揮了巨大的防洪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水利支撐和保障。
組織完成大中型治淮工程規劃設計和建設管理工作30余項,編制山東省淮河流域綜合規劃、泗河流域綜合規劃、東魚河、洙趙新河、南四湖湖內等流域規劃設計20余項,率先組織完成了與南水北調、膠東調水并稱為山東省“三大水利工程”的治淮東調南下續建工程建設任務,完成投資42億元;完成了洙趙新河、東魚河二期建筑物和南四湖湖內深槽等工程建設任務,完成投資近8億元。沂沭泗流域防洪標準整體達到20年一遇,重點工程可達50年一遇。不斷加大流域內水污染防治力度,沂河水質由20世紀90年代的Ⅴ類提升至Ⅲ類,南四湖水質由2002年的劣Ⅴ類提升至Ⅲ類。有效抵御了2005年南四湖流域較大洪水、2007年泗河流域特大洪水、2009年、2010年流域嚴重冬春干旱以及2011年、2012年局地強降雨和強臺風等災害侵襲,保障了流域內3700多萬人口和3000多個規模以上工礦企業的防洪安全。
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奮斗,山東淮河流域已從歷史上倍受水害困擾的重災區變成我國重要的糧、棉、油生產基地和能源基地,昔日“水害”已逐漸轉變為“水利”。流域初步形成防洪、除澇、灌溉、航運、供水、發電等水資源綜合利用體系,減災興利能力顯著提高,治淮事業的發展成果已轉化為億萬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贏得了人民的贊譽,為服務全省水利和流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這些巨大成就的取得,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英明決策,得益于省廳的堅強領導和兄弟單位的大力支持,同時更是數萬山東沿淮百姓鼎力相助和無私奉獻的結果。
50年秉承精神再啟征程
回顧波瀾壯闊的治淮歷程,深深體會到,50年治淮發展歷程,是一個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實踐證明,只有深化對淮河的認識,把握淮河的規律,山東治淮事業才能不斷發展;只有充分發揮廣大治淮工作者勇挑重擔、切實干事創業的精神,治淮事業才有不竭的動力。
治淮50年,幾代淮河局人付出無數艱辛,經過無數挫折,在許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今天,大家對淮河的認識,比歷史上任何時代都更深刻、更科學。干好事業的決心,比以往的任何階段都更堅定、更有力。治淮涉及社會、經濟、生態環境等多方面因素,是一項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有不同的要求和重點。過去,山東治淮主要是為了解決流域洪水的防御問題,通過工程措施提高流域防洪標準,是力圖實現人類征服自然的表現。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山東百姓對治淮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當前,要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關注保障民生與著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高度,從實踐省水利廳提出的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的高度,來認識治淮、思考治淮、實踐治淮,不僅要提高流域的防洪標準,同時要著眼于經濟、社會和生態的長遠發展,實現人水和諧相處。
今后,省淮河局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堅持以人為本,繼續按照省水利廳的決策部署,全力做好治淮工作。加快實施新一輪治淮建設,全力推進洙趙新河、沂沭河、北膠萊河重點河段治理和山東省淮河流域重點平原洼地治理、南四湖湖東滯洪區建設等項目前期工作。扎實做好流域防汛工作,加強局地強降雨、強臺風和山洪災害防御,確保流域度汛安全。著力推進依法治水管水,加快編制完成南四湖保護規劃,積極推進南四湖保護與管理,組織做好水政執法檢查、水資源巡查和工程建設項目稽查工作。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下功夫做好沂沭泗河洪水資源化利用,加快以平原水庫為主的農村飲水安全水源工程建設。同時,加強流域公共服務能力建設,加快推進水利信息化建設,加大干部和專業人才培養力度,進一步提升人才保障能力。
翻閱50年的歷史畫卷,奔流不息的淮河流水,傳誦著淮河局人求真務實的精神力量;抵御洪水的治淮堤壩,訴說著淮河局人勇斗洪水的果敢氣魄;延綿不絕的青山農田,書寫著淮河局人興水為民的赤子情懷。巍巍泰山,潺潺河水,50年的治淮實踐,已經成為新中國治淮史上光輝燦爛的一頁。踏上新的征程,機遇千載難逢,行動刻不容緩,伴隨著水利改革發展的大潮,斗志昂揚的淮河局人正在新的征程上闊步前進,再創輝煌!
[1] 山東省淮河流域水利管理局.科學治水行大業魯淮安瀾惠民生——山東治淮與共和國同成長[J] .中國水利報, 2010,紀念新中國治淮60周年特刊.山東∶1-5.
[2] 陸峰,周靜文.新一輪治淮啟動首項骨干工程[J] .新華日報,2011,(12)∶1.
[3] 唐偉,李晶.全面推動進一步治淮工程建設[J] .中國水利報,2013,(6)∶5.
(責任編輯趙其芬)
TV882.3
B
1009-6159(2013)-12-0079-02
趙有信(1964—),男,政治處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