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淮河流域水利管理局
治淮事業鑄輝煌流域管理譜新篇
山東省淮河流域水利管理局
2013年是山東省淮河流域水利管理局建局50周年。50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水利部、淮委的大力支持下,省淮河局全面貫徹落實省水利廳的決策部署,認真踐行科學治水理念,緊緊圍繞治淮大局,搶抓機遇,勵精圖治,頑強奮進,開拓創新,在治淮建設、防汛抗旱、水政執法和邊界水事調處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為流域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民生改善做出了重要貢獻。
由于受自然地理和氣候條件影響,山東淮河流域歷史上一直是水旱災害多發區、洪澇災害重災區,其中建國以來山東省發生的7次流域性大洪水有6次發生在淮河流域。原全國政協副主席、水利部部長錢正英曾說過:“沂沭泗流域面積不過8萬km2,但是其河道變化的復雜情況,不但在全國、恐怕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在某種意義上,沂沭泗河道變化的歷史也是中國江河治理歷史的一個縮影”。
“善治國者,必善治水”。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治淮工作,針對歷史上黃河多次奪泗奪淮,沂沭泗河道淤積、洪澇災害頻繁發生的實際,早在1949-04,當解放戰爭的硝煙還未完全散去時,山東就開始了規模宏大的“導沭整沂”工程。1950年,黨中央、政務院作出《關于治理淮河的決定》;1951年,毛澤東主席發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偉大號召,山東又開辟了治理南四湖的戰場,從此開啟了山東治淮事業的偉大征程。
為積極推進南四湖流域治理,最大限度地減少洪澇災害帶來的損失,1963-12,山東省人民委員會批準成立山東省南四湖流域治理工程局,2000-10更名為山東省淮河流域水利管理局。50年來,一代代淮河局人牢記使命,攻堅克難,盡職盡責,以嚴謹的工作態度,扎實的技術功底,頑強的拼搏精神,攻克了一大批復雜的技術難題,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治淮規劃設計成果,建成了一座座宏偉的水利工程,開創了山東治淮事業的新局面。
50年來,山東省淮河流域水利管理局先后完成了南四湖流域治理、南四湖湖西地區防洪除澇、梁濟運河治理、泗河流域綜合治理、山東省淮河流域重點平原洼地除澇治理、山東淮河流域綜合規劃、山東省淮河流域暨山東半島重點地區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設等近30項大中型流域水利規劃,為推進山東治淮和流域綜合治理提供了科學依據;組織實施了南四湖二級壩下東股引河、西股引河、南四湖湖內和流域內主要骨干河道東魚河、洙趙新河、梁濟運河治理以及山東淮河流域重點平原洼地世行項目等100余項大中型水利工程設計,滿足了治淮工程建設需要;直接組織實施了洙趙新河、東魚河、梁濟運河治理,韓莊運河樞紐節制閘閘上喇叭口河道擴大,南四湖湖東、西股引河開挖,南四湖湖區莊臺、湖內清障行洪工程以及劉家道口樞紐、沂河沭河邳蒼分洪道治理、新沭河治理、分沂入沭擴大、韓莊運河續建、南四湖湖東堤、湖內工程以及湖西大堤加固等近30項工程建設管理工作,累計完成投資60多億元,為推進山東治淮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
目前,流域防洪除澇減災工程體系基本形成,綜合防洪標準顯著提高,基本解除了沂沭泗地區的洪澇威脅,治淮工程發揮了巨大的防洪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有力地推動了流域乃至全省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發展。
建局50年來,山東省淮河流域水利管理局廣大干部職工忠實踐行“獻身、負責、求實”行業精神,牢記職責,不辱使命;揮灑汗水,奉獻智慧;艱苦創業,團結奮進,在探索中前行,在實踐中成熟,在發展中壯大。
50年來,流域管理職能逐步落實拓展。為適應不同時期治淮和流域水利事業發展的需要,先后經歷了“山東省南四湖流域治理工程局”、“山東省治淮南四湖流域工程指揮部”、“山東省淮河流域工程局”和“山東省淮河流域水利管理局”等發展階段,2008年由濟寧成建制遷至濟南。繼2005年《山東省實施〈水法〉管理辦法》明確了省級水利流域機構的行政管理職責后,省編辦于2009年在批復省水利廳的“三定”方案中進一步明確了省淮河局的具體行政管理職能。在廳黨組的關心支持下,流域管理工作越來越受到重視,2010年以來,又先后加掛了“山東省南四湖水利管理局”的牌子,成立了“山東省淮河流域水政監察支隊(后調整為省水政監察總隊二支隊)”、“山東省水利建設項目稽查工作站淮河流域分站”。2011年,省防總批準成立“山東省淮河流域防汛抗旱指揮部”,由省淮河局具體承擔流域防指辦公室的日常工作。目前,作為省水利廳派出的流域管理機構,工作職能已逐步由治淮建設管理為主向加強流域水利綜合管理轉變,主要代表省水利廳行使流域規劃編制、跨市工程建設管理、防汛抗旱、水政監察、水資源監督以及南四湖協調管理等水行政主管職責,多年來特別是在為省水利廳當好參謀,做好技術性、事務性工作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50年來,流域管理水平不斷提升。認真履行防汛抗旱職責,扎實做好防汛抗旱督導檢查、預案修訂、隊伍建設和物資儲備等基礎性工作,在流域各市防指的共同努力下,圓滿完成了流域防汛抗旱任務。經省廳批準,省淮河局于1999年成立了第一家省直防汛搶險機動隊,于2001年建設了第一家流域防汛物資倉庫,先后在2001年東平湖金山壩和2003年東明縣黃河灘區抗洪搶險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表彰。2002年,南四湖及周邊地區發生百年不遇的大旱之年,在國務院的親切關懷和水利部、淮委協調下,按照省水利廳的部署要求,省淮河局在最短的時間內制訂了引江補湖應急調水方案,通過山東、江蘇2省共同努力,成功實現了長江水與黃河水在南四湖的第一次匯合,為化解南四湖因干旱帶來的生態危機作出了貢獻。特別是近年來,不斷強化流域防汛應急能力建設,積極發揮流域防指辦公室的指導協調作用,先后戰勝了2009年、2010年流域嚴重的冬春干旱以及2011年、2012年局地強降雨和強臺風影響,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有力地保障了山東省糧食連續豐產豐收和城鄉用水安全。加快推進流域水利管理,認真開展有關重點課題研究,先后承擔了2項水利部公益性科研項目和7項省、廳重點科研項目,其中,南四湖流域洪水安全調控關鍵技術研究榮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基于山東水網建設的沂沭河雨洪資源利用研究等2個項目榮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積極爭取南四湖湖東堤工程省級維護經費,研究制定工程管理方案,加快推進山東省對湖東堤工程的規范化管理。積極配合做好《山東省湖泊保護條例》的立法調研等基礎工作(《條例》已于2013-01-01起施行),認真組織編制南四湖保護規劃,扎實開展重點河道執法巡查、水資源專項巡查和工程建設項目稽查工作,積極組織參加邊界水事調處、全省農村通自來水督察、全省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督導和小農水重點縣建設督導等工作,較好地發揮了流域機構的指導、協調、監督作用。
50年來,自身科學發展能力持續增強。伴隨著治淮事業和流域管理事業蓬勃發展的步伐,流域水利管理體制機制進一步理順,黨的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反腐倡廉工作扎實推進,連續16年保持“全省水利系統文明單位”,連續11年保持“省級文明單位”稱號。專業人才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培養和造就了一支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吃苦耐勞、樂于奉獻的優秀隊伍,成為治淮建設和流域管理的中堅力量,為推動流域水利改革發展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半世紀風雨兼程,五十載春華秋實。50年來的輝煌成就飽含了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對流域人民疾苦的高度重視與深切關懷,融入了廳黨組的堅強領導與正確指引,凝聚了流域各級黨委政府、水利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團結協作與大力支持,也匯集了山東治淮人的不懈追求與薪火相傳。
50年來取得的成就令人鼓舞,今后面臨的任務依然繁重而艱巨。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期,也是實施新一輪治淮的關鍵時期。黨的十八大把水利放在生態文明建設的突出位置,國務院將進一步治淮位列全國江河治理的首位,省委、省政府對加快構建現代水網、積極推進現代水利示范省和水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了重要部署,這些都對流域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山東省淮河流域水利管理局將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全面踐行新時期治水方略,充分發揮省級流域水利管理機構的宏觀管理和綜合協調作用,為全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加快實施新一輪治淮建設,進一步鞏固完善流域防洪減災工程體系。充分利用國家新一輪治淮的有利時機和國家大力開展中小河流、江河主要支流治理的大好機遇,圍繞美麗山東、生態山東發展戰略,大力推進堤防達標和河道治理,加固沂沭泗河上游堤防,完善南四湖防洪體系,加快實施重點平原洼地治理和南四湖湖東滯洪區建設,進一步提高治淮對流域經濟社會發展的保障能力。
著力提升防汛抗旱工作水平,全力保障流域防洪安全。加快構建權責明晰、協調配合、執行有力的工作機制,扎實做好防汛抗旱責任制、防洪預案、預警機制、防洪調度等基礎工作,不斷提升應急管理和現場指揮能力。重點做好南四湖和沂沭泗河以及重要支流的防汛工作,加強臺風、山洪災害防御,做好在建工程安全度汛工作。積極配合完善沂沭河洪水調配及南四湖調蓄等工作的開展,不斷提高流域雨洪資源開發利用能力。
不斷強化流域水利管理,扎實推進依法治水管水。扎實做好有關流域規劃編制工作,科學統籌流域和區域現代水網規劃,加快構建山東現代水網建設。認真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進一步加強水政執法工作,積極做好南四湖保護管理和事關流域水資源管理的相關工作,扎實做好水政執法巡查、水行政許可稽查和重大水事違法案件督辦工作,加快推動依法治水管水。健全完善流域水事矛盾預防與調處機制,著力維護和諧邊界。認真履行流域稽察工作站職責,健全完善工作體制機制,著力提高稽查工作水平,進一步規范工程建設行為,確保工程、資金、干部安全。
切實加強自身能力建設,全面提高公共服務水平。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加強學習型黨組織和學習型領導班子建設,不斷提高干部隊伍的思想政治素質、專業技術水平和業務工作能力。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建立反腐倡廉長效機制。不斷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干部選拔任用、教育培訓、考核評價和交流等機制,著力抓好年輕干部培養和后備干部隊伍建設。統籌做好事業單位改革和內部管理改革,不斷加強制度建設,全面提高黨的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水平,積極營造和諧奮進的工作氛圍,進一步凝聚改革發展合力。
50年崢嶸歲月,50年執著追求。在當前加快水利改革發展、推進淮河進一步治理的偉大征程中,山東省淮河流域水利管理局將在省委、省政府和省水利廳的領導下,緊緊依靠流域各級水利部門的共同努力,繼續發揚山東治淮人“團結、拼搏、奉獻、進取”精神,努力踐行可持續發展治水新思路,搶抓機遇,乘勢而上,開拓進取,扎實工作,奮力開創山東治淮事業和流域管理工作新局面,為加快山東省經濟文化強省建設和水利事業科學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責任編輯趙其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