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艷,王 寧
(淄博市水利勘測設計院,山東 淄博 255020)
隨著水利事業的不斷發展,水利資源的多重價值和綜合功能開始得到重視,生態水利、綠色水利成為了現代水利的重要目標。從現代水資源利用的角度看,陸地水體及濕地具有多方面的用途和功能,如防洪滯洪、凈化防污、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娛樂觀光等。新時期水利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將水土資源的生態保護、修復、娛樂利用及水利風景旅游觀光作為發展方向和任務之一。水利風景區開發建設受到多方面的重視和關注。
水利風景區依托水利工程所在的水體及周邊風景資源和環境條件,其最大特點是水體及其優美環境為公眾提供了開展風景游憩活動的物質空間條件。在水利風景區開發中滿足娛樂休閑利用、旅游觀光組織、科普教育宣傳等功能,都離不開風景資源提供的條件。水利工程區如何向水利風景區轉化,關鍵在于以風景資源及環境條件為基礎,根據資源特征與空間類型選擇開發策略,健全完善各種基礎設施,有序開發,注重風景區內水土流失和生態環境的保護,使水利風景區的開發能夠從生態、工程、游憩、經濟等方面實現目標和效益的統一。本文就博山五陽湖水利風景區的實際出發,分析水利風景區基礎建設的重要性,以及水利風景區開發建設與水土保持及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
淄博市博山區自然風光秀麗、人杰地靈,素以“魯中山水畫廊”和“淄博后花園”著稱于世,博山旅游成為山東省旅游產業的重要板塊。五陽湖水利風景區位于博山區南部(依托石馬水庫),2010-11申請成為山東省水利風景區,總面積約31 km2,其中水面面積3km2。定位為水利型休閑度假勝地,依托水利工程主體和水文化景觀為兩條主線,構建以 “綠色植被,藍色水體”為風格,以實現水利工程與水景工程兼顧,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和諧的生態休閑、度假勝地。
整個區域依托以水利工程為主體的水文化景觀、特色自然景觀、孝文化景觀,共分為9個景區,即五陽湖休閑生態園、五陽山景區、鳳凰山景區、五鳳山景區、金牛景區、顏文姜汲水泉景區、水庫觀光區、水上娛樂區、生態濕地及現代有機生態農業觀光區。
五陽湖水利風景區水文化特色突出。作為淄博市五大水庫之一的石馬水庫其有水清魚躍、碧波蕩漾、楊柳依依的生態景觀,滿足了大眾親水、戲水和日常休閑娛樂的心理需求。
五陽湖水利風景區四季分明,天象景觀豐富,包括雪景、雨景、霧淞、朝暉、晚霞等種類。年適游期為220 d,適游期較長。
景區內生物種類繁多,有10多種魚類,野鴨、天鵝、鸛類數量眾多,已成為鳥類生長、繁殖天堂。景區內古樹參天,以松科等為主構成植物群落,并有灌木叢林,攀沿植物,觀賞林木和部分經濟林木。
五陽山、鳳凰山、響泉峪、金牛山、五鳳山、霧云洞等文化景觀豐富,擁有美麗動人的神話故事,生動的古代戰況記載,承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和豐富的生態旅游資源。
五陽湖水利風景區區位優勢明顯,交通發達,205國道和博萊、濱博高速公路貫穿境內,省道803、仲臨路、博沂路縱橫交織,與濟南市、青島市、濱州市、萊蕪市等城市鄰近,并與泰安、曲阜等省內重點旅游區相接。
基礎設施建設是景區發展的前提。接待服務、交通道路、園林小品、餐飲住宿、環衛等基礎設施,在風景區規劃時應納入其中,針對風景區客源的分析預測確定各個基礎設施的規模。
五陽湖水利風景區基礎設施規劃較為齊全,景區內規劃設有2處咨詢點;交通道路建設由三級組成,對外主要交通道路設置為一級游覽路,寬為7~9 m,使景區大巴車及電瓶車輛能夠方便的到達賓館、別墅和主要景點。聯系九大景點的道路為二級道路,寬為3~6 m,為水泥路面,局部為青石路面,盡量沿現有道路的路基進行布置。九大景點內道路為三級道路,為水泥路面和青石路面,隨山就勢布置,主要滿足游覽的需要。各種游玩設施、園林小品均根據九大景點現狀空間、地形地貌布設。
五陽湖風景區在建設過程中根據其特點、景區范圍,針對預測的游人規模和不同水平的消費需求,利用水庫管理范圍用地,不新增占地的原則,集中設置游客住宿餐飲、會務接待、休閑娛樂等大型服務設施,集吃、住、購、娛為一體,讓旅客真切的感受到水利風景區的魅力,盡興而來,滿意而歸。
景區建設與工程建設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景區內的道路、餐飲、住宿、通信、供電、供水、環衛等基礎設施建設要納入景區建設規劃當中,規劃中明確基礎建設是水利風景區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基礎建設與風景區建設同步實施,避免重復建設,資金浪費;在基礎建設外觀風格上可以根據景點的自身特點,張揚自身的個性,如江河可開發漂流;塘堰、無供水要求的水庫區水面可開展垂釣、水上游樂,現代農業生態游等;對于已經建成的工程,如果旅游資源條件好、有較大發展潛力,水利風景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可結合風景區的擴建進行改造,但應遵循適地適用的原則,依附現狀地形地貌實施。
水利風景區的建設和發展在促進水生態環境改善的同時,也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原有地貌,干擾地表,容易引發植被破壞,致使水土流失,甚至威脅到水域或水利工程安全。在水利風景區規劃時,往往傾注于風景區的觀光、娛樂、休閑、度假或科學、文化、教育活動,卻忽視景區內水土流失治理及生態環境的保護。
五陽湖水利風景區現狀水土保護狀況良好,林草面積占宜林草面積達93%以上。風景區建設時每個景點的構思和定位都充分考慮了景點自然環境的保護。如水面娛樂區規劃時以觀湖光山影之美、享休閑垂釣之娛、體漁夫捕撈之樂為建設內容,突出玩水理念,做活湖水文章。由于石馬水庫是博山城鄉供水的水源地,不宜搞大型的水上娛樂項目,在景區建設時應以水源地水質保護為首重,所以定位于建成一個欣賞、了解大自然的場所,讓旅游者“留下腳印,帶走照片”而不污染水源。
景區生態環境保護措施主要有:1)根據自身特點有針對性的開發利用,做好景區的綠化和污水處理、垃圾清運等配套設施設計,充分保護景區的生態環境體系不被破壞。2)設置濱水濕地景觀帶。針對岸線的斜坡地段,設置約3~5 m的濕地植被緩沖帶,如濱水平坦地帶可種植菖蒲、蘆葦等水生植物。河道岸線植被的增加會減少進入河道的泥沙量,減少溝蝕的發生,降低邊坡崩塌的危害,達到保護水質的目的。3)嚴禁在景區內坡地開荒,推廣林間套種觀賞性植物,攔截地表徑流,進一步減輕土壤侵蝕,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滿足作物生長需要。每一個水利風景區都是一個自然生態區。水生態環境的改善,將極大地提高水利風景資源的價值。
水利風景區的特征是水域景觀、陸岸景觀和工程景觀的結合,其開發應在水利風景資源的基礎上,研究如何實現自然資源與空間利用方式之間的最佳適配。既要保護好各種水利風景資源,突出體現水利風景資源特色和優勢,又要合理規劃安排基礎建設工程構筑、生態環境與游憩科普教育等不同的功能及空間實體的關系,最終實現水利風景開發建設的多重目標和價值。總之,只有做好水利風景區的基礎建設,有效地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才能促進水利風景區長效機制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