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霞,曹冬云,宗 亮
(山東省淮河流域水利管理局,山東 濟南 250100)
風雨治淮,盛世安瀾
——紀念山東省淮河流域水利管理局建局50周年
李 霞,曹冬云,宗 亮
(山東省淮河流域水利管理局,山東 濟南 250100)
一部中國文明史也是一部中國人的治水史。治國先治水,有土才有邦。從大禹治水的開天辟地,到三峽工程的舉世矚目,從鄭國渠的開篇之作,到南水北調的巨匠手筆,我們的先人在這片充滿神奇的土地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固堤建壩、攔蓄洪水、灌溉發電、科學調度、調水調沙……我們淮河人更是踏著改革開放的凱歌,拼搏奉獻,用辛勤和智慧,在滔滔江流中鋪開了一幅生機勃勃的治淮畫卷,在滾滾浪花里奏出了一曲跌宕起伏的世紀交響,在流域治理上譜寫著永載治淮史冊的新篇章。
淮河,是一首流淌的詩,綿延不絕,記載著流域百姓難以言說的恩怨。
淮河,是一首悲傷的歌,如泣如訴,傾訴著多少自然災害和辛酸苦痛。
縱觀整個治淮史,可以說沿淮人民對淮河的感情是很復雜的,既愛她為我們沖刷出肥沃的土地,撫育著我們一代代淮河兒女;又怕她無常的河流野性,給流域人民帶來一次又一次深重的災難。為了馴服這條喜怒無常的“長龍”,從大禹治水開始,不知有多少人把一生的心血都拋進了這東逝的長河之中,然而,歷史留給人們更多的還是無奈。
50載治淮歲月,50年艱辛歷程。
50年來,淮河流域兒女歷經艱苦奮戰,在被稱為“最難治理的河流”上筑起了一座又一座治水豐碑。如今,昔日洪流宣泄時哀鴻遍野、民不聊生的景象不再,清凌凌的淮河水灌溉著淮河兩岸的萬頃良田,滋養著這片土地上的一家一戶、一草一木……我們可以告慰周恩來總理:淮水安瀾,功在禹上。
50年持續治理,流域的面貌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較高標準的防洪減災和水資源保障工程體系已經建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高,工業化和城市化加快推進,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小康生活目標基本實現……今日的沿淮人民,不僅遠離洪水威脅,更實現了安居樂業,和全國人民一樣,將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目標。
50年持續治淮,流域基本建成了防洪、除澇和水資源綜合利用體系,基本理順了紊亂的水系,減災興利能力得到顯著提高,實現了洪水入江暢流、歸海有路,可以防御新中國成立以來發生的流域性最大洪水。流域水資源配置格局初步形成,城鄉供水保障能力顯著提升,水資源和水生態得到保護。
盡管淮河流域告別了“大雨大災,小雨小災,無雨旱災”的落后面貌,但中游平原洼地澇災嚴重、下游洪水出路不暢、行蓄洪區安全設施薄弱等問題仍然困擾著淮河流域。流域治理,任重道遠。
繼往開來——水多與水少,排污與治污,發展與生存……特殊的地理、氣候和社會條件,決定了治淮必然是一項艱巨復雜、長期持久的系統工程,治淮大業任重道遠。
當前,淮河流域治理邁入新的歷史階段,面臨新的重大機遇。國務院治淮工作會議,明確了新一輪治淮的重點:實施行蓄洪區調整與建設、平原洼地治理、居民遷建以及重要支流河道治理等,構建較為完善的防洪排澇減災體系。以此為新起點,淮河流域各地正緊鑼密鼓,即將打響新一輪治淮戰役。
六十一甲子,五千載春秋。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有共產黨的英明領導,有優越的社會主義制度,有流域人民的團結奮戰,到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目標實現之時,淮河流域的防洪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將會得到可靠保障,一個碧波蕩漾、江河安瀾、人水和諧的新淮河必將展現在世人面前!
50年風雨,歲月崢嶸,波濤滾滾的河水是對歷史最好的見證。從淮河流域源頭秀美的桐柏山到淮河入??趯拸V的扁擔港,淮河的湍湍水流,走的是一條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發展之路。在這金秋時節,探訪流域人民,撲入眼簾的是:兩岸林木延綿不盡,田間機耕縱橫交錯,城里高樓整齊林立,一派和諧的景象。如果沒有盛世安瀾,又哪有流域人民的富裕;沒有淮河水源源不斷的滋潤,哪有流域經濟社會的發展?!白咔А⒆呷f,不如淮河兩岸”這一對流域人民美好生活的描述,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今天,才真正得以實現。
人民治淮史上的奇跡太多太多,又怎能道的完、說的盡。從源頭到河口,從細流到湖泊,淮河凝聚著民族的精華,吟唱著祖國的昌盛,見證著人民治淮的新篇章。
見微知著,雖微而博。我們繼續堅持在歲末尋找大湖中的漣漪,以滴水見證壯闊的波瀾。紀念,為難以割舍的細節;致敬,為勇于擔當的你。
時光如注,溯洄難從。送別往事,來者可追。當太陽擎起清晨的第一束光線,我們仍然志愿與你同行,堅持對美好的追求。
祝福水利,祝?;春泳郑8D阄?。
李霞(1980—),女,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