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4月1日起正式實施
修改后的《可再生能源法》于2010年4月1日起開始實施。依據法律,中國將設立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實行對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全額保障性收購,為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構筑“綠色通道”。財政部、國家能源局等政府有關部門紛紛表示,已在財政支持、具體細化措施等方面做好準備,盡最大努力推動該法的有效實施。
中國是世界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水電裝機容量、太陽能熱水器集熱面積、光伏發電容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根據最新的《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被確定為“風能、太陽能、水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它們也是中國今后將大力發展的清潔能源;而利用秸稈、薪柴、糞便等通過低效率爐灶直接燃燒方式,則被排除在外。2009年底,法律修正案通過之時,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這樣介紹這部法律的亮點和意義:“修改后的 《可再生能源法》,從法律上確立了國家實行可再生能源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制度,建立了電網企業收購可再生能源電量費用補償機制,設立了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要求電網企業提高吸納可再生能源電力的能力等,將有力地推動我國可再生能源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促進能源結構調整,加強環境友好型和資源節約型社會建設?!?/p>
建立相關發展基金是不少國家推進可再生能源發展所采用的有效辦法,是《可再生能源法》修改后引起廣泛贊譽的焦點之一??稍偕茉窗l展資金來源包括國家財政的專項資金和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收入兩大部分。設立之后,包括中國農村、牧區生活用能的可再生能源利用項目、偏遠地區和海島可再生能源獨立電力系統建設等將獲得這一基金的支持。
法律實施前夕,財政部副部長李勇表示,先進工程、技術研發和農村能源發展是2010年中央可再生能源專項資金的重點支持方向:“2010年,中央財政已安排可再生能源發展專項資金109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加30億元。主要包括穩步推進新能源示范工程建設、支持新能源技術研發和標準制定等,支持農村能源發展。”
可再生能源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制度以及電網企業收購可再生能源電量費用補償機制,則被視為是針對中國目前可再生能源發電全額收購難以落實、可再生能源差價支付來源不明晰等問題而制定的。2005年頒布的《可再生能源法》雖然規定了全額收購制度,但實施中既缺乏對電力企業的有效行政調控手段,又缺乏對電網企業保障性收購的約束性指標要求。因此,修改后的法律明確提出,要確定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全部發電量的比重、制定電網企業優先調度和全額收購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具體辦法,同時還明確了監管機構。
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劉琦在法律實施前夕表示,將從三方面采取措施確??稍偕茉措娏Φ膬炏日{度和全額收購。他說:“一是在保障電網運行安全的前提下,優先安排可再生能源發電;二是科學確定可再生能源電量消納范圍;三是進一步加大調度信息公開力度,制定《節能發電調度信息公開辦法》?!?/p>
中國已經提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約15%的目標。根據新修改的《可再生能源法》,國家在編制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規劃時,還將對風能、水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各類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作出統籌安排。
新修改的《可再生能源法》4月1日起實施,與此相配套的實施細則也將于年內出臺。作為實施細則的主要制定單位之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解振華日前也明確表示,除了確保法律得到切實有效的貫徹落實外,加強可再生能源技術開發和推廣應用、發展產業體系也是今后工作的重點:“加大基礎研究和技術研發投入力度,建設有利于提高基礎研究能力的支撐體系,加強可再生能源新技術的試點示范和推廣利用,加快新技術的商業化、產業化。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體系,要把可再生能源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采取扶持性政策,使其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p>
(劉軼瑤)
江西洪屏抽水蓄能電站項目獲國家核準
2010年3月8日,江西洪屏抽水蓄能電站項目獲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核準。
江西洪屏抽水蓄能電站位于江西省宜春市靖安縣境內,靠近江西電網負荷中心,規劃裝機容量240萬kW,擬分期建設,本期裝機容量120萬kW。樞紐工程由上、下水庫、輸水系統、地下廠房和開關站等建筑物組成。電站建成后具有周調節能力,在電網中承擔調峰、填谷、調頻、調相和事故備用等任務。該項目由國家電網公司獨資建設,中國水電顧問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負責勘測設計工作。
(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
四川省大渡河硬梁包水電站預可行性研究報告通過審查
2010年3月12~14日,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會同四川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在成都主持召開了四川省大渡河硬梁包水電站預可行性研究報告審查會議,有關單位的專家和代表參加了會議。會議聽取了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關于四川省大渡河硬梁包水電站勘測設計成果的介紹,并分專業組進行了討論。會議認為,該報告滿足水電工程預可行性研究階段的設計內容和深度要求,基本同意該報告。
硬梁包水電站是四川省大渡河干流水電規劃調整報告推薦的22級開發方案中的第13級,上游為瀘定水電站,下游為大崗山水電站。壩址控制流域面積5.95萬km2,多年平均流量898 m3/s。初選水庫正常蓄水位1 246 m,相應庫容2 075萬m3,初選裝機容量120萬 kW,與上游雙江口水庫聯合運行多年平均年發電量54.22億kW·h。
(嚴秉忠)
四川木里河立洲水電站項目申請報告通過評估
2010年3月26日~27日,受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委托,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在成都主持召開《四川木里河立洲水電站項目申請報告》評估會議。會上,貴陽勘測設計研究院詳細匯報了項目申請報告的主要內容。與會專家對項目申請報告進行了分組討論和審議。會議認為,立洲水電站的開發符合西部大開發戰略決策,具有清潔能源優勢,工程建設條件較好,樞紐工程設計方案可行,環境評價報告已通過國家環保局批復,征地、移民安置、項目債務資金滿足建設要求,該項目已基本具備核準條件,建議國家核準項目申請報告。
立洲水電站位于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洲木里藏族自治縣境內,是木里河干流水電規劃“一庫六級”的最后一個梯級,工程開發任務為發電。水庫正常蓄水位2 088 m,總庫容1.897億m3,調節庫容0.82億m3,具有季調節性能。電站總裝機容量355 MW,采用混合式開發方式。樞紐工程主要由碾壓混凝土雙曲拱壩、壩身泄洪系統、右岸引水隧洞及地面廠房等組成,最大壩高138 m。施工總工期64個月。
(貴陽勘測設計研究院)
國家同意四川大渡河安谷水電站開展前期工作
合理開發利用大渡河水能資源,增加四川電力供應,滿足電網用電增長需要,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促進地方經濟和社會的發展,2010年4月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以發改辦能源〔2010〕768號文復函四川省發展改革委和中國水利水電建設集團公司,同意四川大渡河安谷水電站開展前期工作。
安谷水電站位于四川省樂山市市中區安谷鎮與沙灣區嘉農鎮接壤的大渡河干流上,為大渡河干流梯級開發中的最后一級,上游為在建的沙灣水電站。壩址控制流域面積7.67萬km2,多年平均流量1 490 m3/s,工程開發任務為發電、防洪、航運、灌溉和供水等。電站初擬裝機容量68萬kW,樞紐工程主要由左岸面板堆石壩、泄洪沖沙閘、廠房壩段、通航建筑物、右岸混凝土接頭壩等攔河樞紐建筑物及主壩上游左岸長副壩、右岸太平鎮防護副壩、下游長泄洪渠、長發電尾水渠等組成。項目由中國水電建設集團圣達水電有限公司負責建設和管理,四川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負責勘測設計工作。
(水電水利規設計總院)
瀑布溝水電站4號機組投產發電
2010年3月31日,由中國水利水電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安裝的國電大渡河瀑布溝水電站4號機組順利完成72 h試運行,正式投產發電,投入商業運行。4號機組是瀑布溝水電站投產發電的第3臺機組,同時也是四川電力裝機容量達到4 000萬kW的標志性機組。
大渡河瀑布溝水電站繼2009年順利實現雙投后,承擔安裝任務的中國水電七局瀑布溝水電站機電安裝項目部按照2010年6臺機組全部投產發電的目標,繼續發揚科學組織、連續奮戰的精神,總結前兩臺機組安裝經驗,進一步提高質量控制水平,就關鍵工序施工實行24 h不間斷輪班作業,工程快速推進。4號機組于2010年3月20日開始對壓力鋼管充水,3月22日機組一次啟動成功;僅用7天順利完成了機組有水調試和啟動試運行的各項試驗,機組兩次甩負荷試驗僅用了18 min,各項試驗參數均滿足機組啟動試運行要求;3月28日12時進入72 h試運行,創造了國內同類型大型機組啟動試運行的新速度。
大渡河瀑布溝水電站位于大渡河中游四川省漢源縣和甘洛縣境內,是一座以發電為主、兼有防洪攔沙等綜合效益的特大型水利水電樞紐工程,具有季調節能力。電站共設計安裝6臺機組,總裝機容量360萬kW,年發電量145.8億kW·h。4號機組投產發電,對于電站年底前實現全部投產目標意義重大,將有力緩解當前西南抗旱電力緊張的局面,對調整四川電源結構,促進四川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牟善鑄 胡海英)
丹江口大壩加高全線到頂
2010年3月31日,丹江口大壩加高工程混凝土壩段最后一個壩段加高到176.6 m設計高程,至此,丹江口大壩需要加高的54個壩段全部加高到頂。這標志著南水北調中線源頭工程——丹江口大壩加高工程取得重大階段性勝利。
丹江口大壩加高工程是在1973年建成的丹江口水利樞紐工程的基礎上貼坡加高而成,總投資為24.25億元。工程完成后,壩體高程從原來的162 m加高至176.6 m,表孔壩段溢流堰頂高程由原來的138 m加高至152 m,正常蓄水位從157 m提高至170 m,可相應增加庫容116億m3,通過優化調度,多年平均可為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供水95億m3,對緩解華北地區水資源短缺的緊張局面,促進我國北方地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環境的改善具有巨大的作用,同時為南水北調中線二期工程調水奠定基礎。
丹江口大壩加高不同于新建大壩,是在原有大壩的基礎上加寬加高,技術復雜,施工難度大,工藝要求高,施工布置受到制約。大壩加高施工期間,樞紐仍正常運行,擔負防洪、發電等任務,需要協調好工程加高施工和樞紐正常運行調度之間的矛盾。另外,丹江口大壩加高工程貼坡混凝土溫度控制要求難度大,由于混凝土溫控要求嚴格以及為了保證安全度汛,貼坡混凝土及溢流壩的加高不能全年施工,只能在低溫季節和枯水期進行,因此對工期要求比較嚴格。
丹江口大壩加高工程2005年9月26日開工建設,同年11月25日,第一倉主體混凝土開始澆筑;2007年3月7日,第一倉大壩加高混凝土開始澆筑;同年6月23日,大壩加高貼坡混凝土全線達到原壩頂高程;2008年12月28日,右岸土石壩填筑到設計高程176.6 m;2009年6月20日,混凝土壩壩頂全線貫通。
(姚潤豐)
三峽水利樞紐地下電站正式進入機組安裝階段
2010年4月1日,三峽地下電站首臺32號機組定子機座開始組裝。標志著三峽地下電站6臺發電機組安裝與調試工程正式拉開序幕。
32號發電機定子機座是哈爾濱電機公司設計、制造,機座共分5瓣,每瓣重達37.2 t,現場進行組圓、焊接,該機組計劃于2011年5月投產發電。
2009年5月26日,中國葛洲壩集團機電建設公司中標三峽地下電站機電設備安裝與調試工程,包括6臺/套單機容量70萬kW水輪發電機組、全廠公用系統設備及輸變電設備等安裝與調試任務。
三峽地下電站6臺(27~32號)機組分別由哈爾濱電機公司、東方電機公司及天津ALSTOM公司三家設計、制造,結構各不相同。從水冷技術、空冷技術再到蒸發冷卻技術,葛洲壩集團面臨著新的挑戰。蒸發冷卻技術運用到700MW級水輪發電機組中,尚屬首次,許多技術細節需要在安裝與調試過程中進一步探索與研究。機電建設公司從管理、技術、資源等各方面精心準備,強化科研,再接再厲,科學組織,精心施工,刷新超大型水輪發電機組安裝新紀錄。
(張冬梅)
南水北調引江濟漢工程開工建設
2010年3月26日,由中國葛洲壩集團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承擔施工的中國當代最大人工運河工程——南水北調引江濟漢工程正式開工。
引江濟漢工程是從長江荊江河段引水至漢江興隆河段的大型輸水補水工程,也是中國當代最大的人工運河工程。引江濟漢渠首位于荊州市龍州垸長江左岸,線路沿北東向穿荊江大堤,在潛江市高石碑鎮北穿漢江干堤入漢江,全長67.23 km。一公司中標并承擔了該工程進口段泵站與進水節制閘土建及金屬結構、機電安裝工程,合同金額1.95億元。主要施工內容:泵站與進水節制閘土建工程、配套渠道工程、泵站與進水節制閘金屬結構、機電設備安裝工程、監測儀器埋設與施工期觀測及臨建項目工程,計劃工期33個月。該工程是一公司參與承建南水北調工程的第五個項目。
南水北調引江濟漢工程的開工建設,對于加快南水北調工程建設步伐,推進漢江中下游綜合治理開發,促進漢江中下游乃至湖北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姚仁濤)
烏溪江水力發電廠日發電量創歷史最高記錄
2010年3月12日,浙江華電烏溪江水力發電廠湖南鎮電站發電量766萬kW·h,黃壇口電站發電量117萬kW·h,合計883萬kW·h,創該廠日發電量歷史最高紀錄。
近年來,該廠持續開展機組減振增容改造,湖南鎮電站5號機于2009年完成改造,2號機減振增容,1號主變更新改造2010年2月完成,有效地減輕了防汛壓力。
入春以來,烏溪江流域“春汛”早,降雨比較集中,隨著水庫水位上升,防汛形勢吃緊。廠防汛指揮領導小組提前進入實戰階段,對“春檢”、“防汛”工作詳細部署。水庫調度部門積極收集資料,分析水情做好調度方案,為湖南鎮水電站機組滿發創造條件。提前做好庫區雨量站自動測報系統檢查維護工作,及時與地方防汛部門和電網調度中心做好溝通聯系,爭取較多的電量計劃,降低水庫水位,緩解防汛壓力。
運行值班人員加強與調度溝通,合理安排黃壇口電站機組運行,控制黃壇口水庫水位以防御區間洪水;加強監控,精心調節,保證機組最佳經濟運行。計劃調度部門認真策劃汛前設備檢修時間表,合理解決設備停役檢修與發電的矛盾。檢修、設備部門加強設備巡檢和缺陷分析處理工作,認真開展發供電設備和防汛設施小修、維護。水工維護人員加大防汛力度,對防汛物資、工器具和設備進行了特急檢查,對廠房、廠區排水系統檢查疏通。
(周 萍)
巖灘水電站最大限度提高水資源利用率
自2009年8月份至今,廣西河池地區遭受了50年一遇的重大旱情。受其影響,紅水河流域來水情況不容樂觀,巖灘水電站正處于枯水期,2010年以來水庫入庫流量明顯較去年偏少,水電站發電形勢十分嚴峻。面對不利局面,大唐巖灘水力發電公司始終堅持以經濟運行為主線,多措并舉,最大限度地提高水資源利用率,靈活運用各種有效調節方式,保證水庫供、蓄水調度的成功,同時盡全力確保機組在高水位狀態下運行。
巖灘水力發電公司從發電效益出發,安全合理調度,采取多種應對方式,確保最大限度發電量。擬定在2010年3月上旬后開始少量供水,4月中旬前盡量將庫水位控制靠近上調配線,達到充分利用水頭的目的;4月中旬后應適當加大供水量,4月底或5月上旬把水庫消落到219 m附近,同時根據流域水情的變化實況確定水庫進一步運行方式。如來水偏枯,則將庫水位保持在較高位置運行,提高水能的利用程度;若預計未來來水超過機組引用流量,可提前加大機組出力降低庫水位,并在洪水過后庫水位恢復到較高的位置運行;枯水期調度主要是供水調度,盡可能在可靠的水情預報指導下不斷進行調整,以提高發電效益。在來水正常的情況下,庫水位按正常方式運行。當庫水位較高時,注意避免水位超高而棄水。庫水位較低時,則注意避免較長時間在低水位、高水耗情況下運行。
據悉,2010年1~2月份,該公司在來水較2009年同期減少的情況下,累計發電 5.14億 kW·h,成功實現盈利1 788萬元,為2010年實現全面盈利打下了堅實基礎。
(韋 雷)
高壓水頭下鉆孔鉆桿內防高壓返水安全控制裝置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
2010年3月24日,中國水利水電第九工程局有限公司基礎分局 “高壓水頭下鉆孔鉆桿內防高壓返水安全控制裝置”獲國家知識產權局實用新型技術專利(ZL200920125701.2)。標志著公司擁有了高壓水頭下鉆孔鉆桿內防高壓返水安全控制裝置的知識產權。
水利水電工程施工過程中,對常規透水處理前期主要采取模袋灌漿為主、臨時平壓堵頭為輔的處理方法,但對高壓力、高射流、大流量透水、滲水問題效果不明顯,對承受130 m高水頭壓力下滲水處理這一世界級難題,國際國內尚無有效的處理手段。水電九局基礎分局針對貴州北盤江光照水電站導流洞頂部特大流量高速透水處理展開技術攻關,研制出了高壓水頭下鉆孔鉆桿內防高壓返水安全控制裝置。該裝置安全、可靠、經濟、實用,在基礎分局研發的130 m高水頭下大流量高速射流封堵施工技術中起到關鍵作用,成功制服導流洞頂部特大流量高速透水,達到了理想效果,攻克了一道世界級難題,該裝置在同類工程中可推廣應用。
(湯向華)
2MW級永磁直驅風力發電交流器制造成功
由海軍工程大學電力電子技術研究所等自主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 “2MW級永磁直驅風力發電交流器”的制造成功,我國該類產品完全依賴進口局面就此結束。2010年2月27日,該成果在武漢順利通過國家有關部門的成果鑒定。
風力發電交流器是風力發電機組的核心部件之一,其作用是將風力發電機在自然風作用下發出的電壓頻率、幅值不穩定的電能轉換為頻率、幅值穩定,符合電網要求的電能,并且并入電網。我國已能自主生產2 MW級永磁直驅風力發電機組,但與之相配套的全功率交流器還只能依賴進口,嚴重制約著國內風電產業發展。
海軍工程大學電力電子技術研究所聯合大全集團公司、湘電集團公司,在中國工程院院士馬偉明率領下,經過兩年多的艱苦努力,成功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2 MW級永磁直驅風力發電交流器。該成果具有運行性能高、功率密度大、適應惡劣運行環境等特點,填補了國內空白,相關創新技術獲得國家專利,總體技術性能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試驗表明,該成果在系統效率及電壓諧波等指標上均優于國外同類產品,可以與相應永磁直驅式風力發電機組直接配套并提供符合標準的高品質工頻電源,可替代進口永磁同步直驅式風力發電配套交流器系統,為我國大容量直驅式風力發電交流器技術國產化與產業化提供技術支撐。
據介紹,該項成果不僅可以滿足未來直驅式風力發電應用的需求,其相關成果還可推廣應用于其他領域的能量變換環節中,對于新能源、分布式發電技術的國產化具有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