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虎成,閆海魚,邱興春
(1.中國水電顧問集團貴陽勘測設計研究院,貴州 貴陽 550081;2.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貴州 貴陽 550002)
環境影響后評價是在開發建設活動正式實施后,以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為基礎,以項目投入使用等開發活動完成后的實際情況為依據,通過評估開發建設活動實施前后污染物排放及周圍環境質量變化,全面反映建設項目對環境的實際影響和環境補償措施的有效性,分析項目實施前一系列預測和決策的準確性和合理性,提高決策水平,為改進建設項目管理和環境管理提供科學依據,它是提高環境管理和環境決策的一種技術手段.其目的和作用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1]:①對環境影響預測和環保設計成果進行驗證;②為進一步加強工程環境管理提供科學依據;③為其他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和環保設計提供借鑒;④檢查工程項目環保設施 "三同時"制度執行情況;⑤檢查環境監測設施的運行情況,為環境監測斷面和監測項目的調整和優化提供依據.
河流水電梯級開發環境影響后評價是在環境影響后評價概念的基礎上衍生而來的.為了從宏觀層面統籌考慮流域性水電工程的開發建設對環境的總體影響、優化流域性環保措施站網的總體布局,節約資金提高保護效率,補救流域性規劃環評的缺失或不足,從全流域角度統籌考慮驗證環境影響評價的結論,發現流域性水電工程開發存在的主要環境問題,為后續的環境管理提供科學的依據,開展流域性環境影響后評價成為非常重要的工作,其意義不言而喻.
我國關于環境影響后評價的研究始于20世紀90年代,作為建設項目環境管理的不同程序,目前已經開展的還有:環境影響評價、環境監理、環境保護竣工驗收等.環境影響后評價概念的提出就是緣于環評制度的執行和實施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環評制度的深入貫徹及環評的實際效果和作用,認為環境影響后評價可以作為一種對原評價的驗證和補充.
目前,我國在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后評價方面還沒有明確的規定,只是對某些大中型建設項目開展了環境影響后評價的試點工作.開展較多的是單個項目環境影響后評價.水利水電項目為:丹江口水利樞紐、河北潘家口水利樞紐、廣東高州水庫、鶴地水庫、湖南韶山灌區、河南宿鴨湖水庫、山東陳垓灌區、內蒙永濟灌區、西藏自治區羊卓雍湖抽水蓄能電站等工程項目的后評價,上述后評價基本上肯定了這些項目已發揮的作用和效益,同時指出了不足和存在的問題.總結了經驗教訓,提出結論和建議,為進一步提高這些項目的綜合效益作出了貢獻[2].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為了嘗試與探索這種工作的具體操作模式及相關的評價技術,根據國內水電開發建設已經基本建成的兩條河流,曾于2007年,在貴州烏江和黃河上游龍羊峽至劉家峽河段[3,4]開展此項工作的試點.隨后其他流域也相應根據自己的建設進程進行了一定的嘗試.針對水庫群的環境影響后評價目前國家還尚未出臺相關規范和技術導則,但隨著我國水電事業的快速發展,開展重點河流水電梯級開發環境影響后評價工作將很快提上議事日程.河流水電梯級開發環境影響后評價既是流域規劃環評和項目環評的延續,同時也是強化水電工程環境管理的重要環節.
在國外,關于建設項目事后環境管理方面的一個較為普遍的提法是環境審計.20世紀70年代末,為了響應環境立法---對污染者實行重罰,美國率先采用了環境審計.1988年,歐洲經濟委員會 (Economic Commission for Europe,ECE)通過對l1個案例研究的比較分析,確定那些已成功進行了環境影響后評價的項目所使用的環境影響評價方法,從而使其他的項目以此為鑒來改進實踐中的環境影響評價方法,同時還提出了環境影響后評價的用途以及環境影響后評價與環境影響評價的關系,確定了環境影響后評價的分類以及實施程序等[5].
(1)梯級完建不充分.目前國內絕大多數河流上規劃的梯級完全按規劃建成并穩定運行的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并不完全.各個梯級分別處于不同的建設期,這會導致開展整個流域環境影響后評價工作的整體滯后.因為環境影響后評價的主要特征就是針對基本完建并運行3至5年的梯級開展的,而對于尚未動工或處于建設期的梯級開展此項工作的意義不大.
(2)環境本底基本數據嚴重缺乏.前期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特點之一是針對單個建設項目,其二是評價工作不系統、不深入,有的根本就沒有開展過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前期流域環境的本底環境基礎數據嚴重缺乏.這就會導致在開展此流域的環境影響后評價時無工程建設前的數據可以參比對照,因而不能客觀反映工程建設前后的環境變化.
(3)環境影響管理要求不統一.目前我國的環境影響后評價工作只規定了 "在項目建設、運行過程中產生不符合經審批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情形的,建設單位應當組織環境影響的后評價";另外,針對一些未批先建、未開展過規劃環評的流域開發項目,為了彌補前期環保手續缺項并同時總結前期開發行為的經驗教訓,并指導下一步環境保護工作的重點和方向,環境保護管理部門責令這些項目開展環境影響后評價工作.這些要求也只是明確了單項工程需開展后評價,但對流域整體的環境影響評價卻沒有明確的規定,更無哪些河流需要開展流域性的環境影響后評價的要求.而全國的各大河流基本已有各大水電開發集團負責開發建設,為了節省經費,很少有建設單位主動提出開展此類工作,即使開展也是迫于環境主管部門的相關壓力不情愿的行為.
(4)河流梯級開發環境影響后評價的技術方法尚不成熟完善.雖然目前在某些具備開展此項工作條件的河流上開展了類似的工作,但河流或流域性的環境影響后評價技術方法手段尚不成熟、完善,導致在相關的工作過程中無據可依,隨意性較大.評價的技術方法基本也延用傳統的單項工程的環境影響評價方法,著眼于整個流域的系統研究技術方法還較為缺乏,得出的后評價結論尚存在不足.
(1)河流水電梯級開發環境影響后評價主要是通過前期評價與工程建成后的環境變遷進行對比分析的過程.流域開發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因而環境質量的變化也是一個較為漫長、持續的過程.通常河流水電開發涉及的流域范圍大,評價范圍較廣、時空變化系列較長,但通常也因歷史資料積累有限等的諸多限制因素導致許多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和明確闡述.因此,考慮流域后評價工作時應提前做好資料的儲備與分析;同時建議,開展類似的后評價工作時最好在整個梯級完建后并開展3~5年的監測工作.這樣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監測資料進行分析總結電站建成后的實際影響.考慮到后評價項目為今后環評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針對較大流域的水電規劃應作好詳細的生態環境本底調查,便于后續后評價項目總結時對比分析.同時,通過動態的后評價,了解水電開發或其他社會經濟發展進程所引起的環境影響,以采取不同的對策措施.
(2)開展相關的后評價技術方法研究.我國的環境影響后評價工作起步較晚,相關的研究工作尚未成體系.建議,今后著重從單個電站的環境影響后評價入手,逐步在更大層面上開展河流水電梯級開發環境影響的后評價工作,這樣從小到大,從局部至全局,逐步形成完善的后評價體系與技術方法;從而保證后評價工作的科學進行.
(3)累積影響研究正成為環境科學領域研究的一個新熱點.開展累積性環境影響評價已經成為大區域多梯級水電開發環境影響評價理論體系中不可忽視的重要部分.從較大時空尺度考慮多個項目對環境可能造成的不良影響及累積影響,有利于從區域整體上預防或減緩累積環境效應,制訂科學的預防措施和后續的監測計劃,以保證區域綜合環境質量.但目前該領域的研究仍處于起步階段,其理論與實踐還有待于發展和完善,建議今后在相關領域適時開展專題研究.
(4)目前有關環境影響后評價管理制度、標準規范、實施程序和評價指標體系 (核心評價體系與一般評價體系)及技術方法尚不健全,有待進一步出臺相關的制度,明確開展環境影響后評價工作的頻次、責任主體單位、資料的整理與歸檔、不同地域環境特點應關注的重點問題等.
(5)鑒于水電梯級開發環境影響后評價是與前評價和環境本底數據進行對比的,因此本底環境數據的積累非常重要.然而,從現實狀況來看,目前開展環境影響后評價還主要是收集零散的資料和有限的現狀調查來評價的,有限的數據和調查對后評價結論的形成具有很大制約性.建議相關主管部門(如漁政管理部門定期的對河流水生生態開展調查)履行政府職能,為客觀科學地開展河流水電梯級開發或其他相關研究提供科學的數據幫助.
[1] 中國水利經濟研究會.水利建設項目后評價理論與方法 [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4.
[2] 沈毅,吳麗娜,王紅瑞,等.環境影響后評價的進展及主要問題[J].長安大學學報,2005,25(1):56-59.
[3] 陳國柱,張虎成,金澤華,等.貴州烏江水電開發環境影響后評價研究報告[R].貴陽:中國水電顧問集團貴陽勘測設計研究院,2008.
[4] 黃玉勝,寇曉梅,蔣立哲,等.黃河上游龍羊峽至劉家峽河段水電梯級開發環境影響后評價報告書[R].西安:中國水電顧問集團西北勘測設計研究院,2008.
[5]UnitedNationsEconmicCommissionforEurope(UNECS).Post-Project Analysisin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M].NewYork:UNITED NATIONS PUBLICATION,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