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全勝 崔榮麗
駐馬店市建工實業有限公司(411700)
粘鋼加固具有施工簡便易行、占用空間少等優點。粘鋼加固一般按照如下施工工藝進行:測量定位→粘合面處理→粘合劑調配→涂敷膠→粘貼→固定加壓→固化→卸支撐→檢查→防腐粉刷。目前國內一般采用手工操作,施工工序和質量方面應加大控制力度。加固施工結束后,現場檢測手段和設備較復雜,且受現場很多條件的限制,費用高。因此,粘鋼加固施工過程控制顯得尤為重要。
在某辦公樓改造過程中,梁柱部位大量采用粘鋼加固施工,我們通過全過程施工管理,就如何控制好粘鋼加固施工質量做一些經驗交流。
對設計圖紙應充分熟悉,并對設計圖是否滿足規范要求的構造規定進行審查,如粘鋼加固基層混凝土強度等級應大于C15、粘鋼加固鋼板厚度以2~6 mm為宜、受壓區側梁粘結鋼板寬度應小于梁高的1/3、鋼板在加固點外的錨固長度應滿足規定要求等;同時還應要求設計人員對加固受壓區高度、受拉鋼板在其加固點外的錨固粘結長度和截面承載力等進行驗算,以確保設計方案正確。
粘鋼加固所使用的材料主要是鋼板及粘合劑,應確認進場材料的型號、規格、數量、技術要求等和設計是否相符,還需檢查材料的質量保證書、合格證、產品使用說明書、材料性能檢及成分檢的報告是否齊全。鋼板和鋼板焊接接頭需現場按照規范要求進行抽檢,確保其抗拉、抗剪強度滿足設計要求后方可使用。對于粘結劑,若為規范規定的膠種,可進行現場抽樣進行抗拉抗剪強度試驗。若為其他膠種,還需由廠家提供產品質量證明并經現場抽樣送檢,其抗拉、抗剪強度滿足設計要求后方可使用。
粘鋼加固施工前需按設計要求進行現場測量放線,施工人員應跟蹤檢查驗收,確保鋼板粘貼部位、長度、間距等符合設計要求。
混凝土構件表面處理的質量好壞是粘鋼加固質量能否滿足要求的關鍵,也是控制的重點之一,質檢人員應逐一進行檢查,檢查驗收的重點有以下兩個方面:
經過處理的混凝土表面應潔凈,無粉塵浮渣,并用脫脂棉蘸丙酮擦拭,舊混凝土面應完全露出新面,新混凝土表面應完全去除表面松散浮渣。曾有混凝土表面未清理潔凈的反面例子:某工程粘鋼加固混凝土構件表面清理不達標,在進行臨近構件施工時,粘鋼加固鋼板被震掉。分析原因:1)外部受力;2)混凝土和鋼板表面未清理干凈;3)粘合劑與構件粘結不牢。
經處理的混凝土表面應完全干燥后方可粘貼鋼板。對濕度較大的混凝土構件需進行人工干燥處理,否則會造成粘鋼加固空鼓。
鋼板粘合面處理和混凝土面處理同樣重要。施工人員應著重檢查,鋼板需除銹至出現金屬光澤,并進行打磨處理,打磨粗糙度越大越好,打磨紋路與鋼板受力方向垂直,并用脫脂棉蘸丙酮擦拭表面,待表面干燥后方可粘貼。
粘合劑調配對粘合劑的強度、粘結質量產生一定影響,主要檢查調配容器是否做好防雨、防水措施,檢查粘合劑是否按照產品說明規定的配方和攪拌方法配制和攪拌,檢查粘合劑調配后使用及盛放的時間要求。只要按粘合劑產品說明調配,就一定能滿足使用要求。
鋼板粘貼前應對加固構件進行卸荷。鋼板粘貼時,檢查鋼板周邊應有適度膠液擠出,用手錘沿粘貼面輕輕敲擊鋼板,檢查是否空鼓。鋼板粘貼后,應加壓固定,順序為由鋼板一端向另一端或由鋼板中間向兩端加壓,不得由鋼板兩端向中間加壓,固定加壓時用力應均勻,力度適中,鋼板粘貼時表面應平整,高低轉角過度應平緩,不得有折角。加固結束后,禁止在鋼板表面進行電焊等高溫作業。
常溫下,鋼板粘貼完成24 h后即可拆除臨時夾具或固定支撐,3 d后即可進行質量驗收。最后的驗收主要是檢查粘貼鋼板的密實度,可采用錘擊法判斷是否空鼓,亦可采用超聲波法探測粘貼的密實度。若錨固區粘結面空鼓面積大于10%,非錨固區粘結面空鼓面積大于30%,則判斷粘結件無效,驗收不予通過,應剝下重新粘貼。檢查驗收應作驗收記錄。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重大工程還需抽樣進行荷載試驗,委托有資質的檢測單位進行,以確定其構件的變形和裂縫開展是否滿足設計和規范要求。
粘鋼加固檢查驗收合格后,可進行粉刷防腐,鋼板表面用M15水泥砂漿抹面,其厚度在梁上不小于20 mm,在板面不小于15 mm。對局部不能粉刷防腐的,可按一般鋼結構防腐措施進行防腐。粉刷防腐的驗收重點應檢查水泥砂漿配合比及粉刷厚度,并同期做砂漿試塊送檢,核對砂漿試驗強度是否滿足要求;按普通鋼結構防腐處理的,質檢員重點檢查鋼板表面除銹效果。
配置粘合劑的原料應密封儲存,遠離火源,避免陽光直接照射,配制和使用場所保持良好通風,操作人員應穿工作服并戴防護口罩和手套,工作場所配備滅火器材以備救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