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鵬
(濟鋼集團有限公司 績效管理部,山東 濟南250101)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國內鋼鐵工業遭到重創,盈利空間大幅度壓縮。傳統的績效管理模式無力助推濟鋼快速轉型發展,一方面,內部計劃成本核算、考核體系已不能準確、及時反映市場變化,成本考核導向與公司創利目標不統一,無法體現內部工序的市場貢獻和對公司的效益貢獻;另一方面,單一的績效管理模式無法適應不同工作性質的生產單元,無法調動所有單元的積極性,不能實現系統效益最大化。為實現多元化轉型發展,必須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針對不同單元的運營特點,建立與企業發展相適應的多元化績效管理模式,加強對不同單元的經營管控與激勵約束,提升企業整體的市場應變力和核心競爭力。
以“創利優先、系統效益最大”為原則,逐步打破傳統的以成本、產量為中心的單一績效管理模式。針對同一體制下不同單元的運營性質和市場特征,量體裁衣,分步實施。以“常規體系+變量”的靈活組合方式,以效益為中心建立差異化、多模式、能夠充分調動各單元積極性的多元化績效管理機制,引導各種類型、不同性質的單元均圍繞濟鋼整體效益目標開展工作,實現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局部目標與公司目標雙統一。
運營特點:子公司在體制上是獨立法人,單獨核算,自負盈虧;在經營上是獨立的經營實體,直接面對市場,直接參與市場競爭。
原管理模式存在的缺陷:1)內部市場強行劃分,破壞了自由競爭的市場環境,過度的內部市場保護導致部分子公司長期依靠內部市場生存,沒有真正面向社會市場,獨闖市場的能力較弱;2)內部計劃價格體系與市場脫軌,不能真實反映子公司的經營業績,不能公平、公正地評判經營者的經營能力;3)績效考核導向不明確,設置了收入、成本等過多的過程控制指標,多目標導向易導致迷失方向。
針對子公司運營特點建立多元績效管理模式:1)建立市場化價格體系,按照市場化原則重新調整內部市場定價,濟鋼集團內部的關聯交易一律采用當期市場價格結算。2)建立內部市場化競爭規則,所有單位均按照市場化原則進行競爭,內、外公司一視同仁。同時,對子公司發展予以扶持,同等條件下允許子公司優先進入內部市場。3)按照創利優先原則,突出利潤考核導向,設定考核、奮斗兩檔目標,以工效掛鉤方式建立市場化績效評價機制:利潤低于考核目標,按比例扣減工資總額;高于考核目標,按提成比例增加工資總額;高于奮斗目標部分,提成比例增加10%。
機制效果:通過導入完全市場化的績效管理模式,突出利潤導向,強化子公司的危機意識,引導其獨闖市場、參與競爭,迅速提高獨立生存能力。
運營特點:屬于輔助工序,長期不受關注;長期虧損,是整條產線上的效益洼地;運營相對獨立,處于產線后端,生產經營活動接近市場。
原管理模式存在的缺陷:1)原有的內部管控機制束縛了其市場行為,處于市場的前沿卻無法主動適應市場;2)與主體生產工序相同的管理模式無法適應本工序的運營特點;3)由于處于產線的后端,核算流程較長,與前端盈虧因素交織在一起,無法真實評價本工序業績。
針對本工序運營特點建立多元績效管理模式:1)建立市場化管理機制。一是劃小核算單元,在組織機構上將本工序從整條產線中獨立出來,單獨核算;二是突出完全成本核算,改變原有的消耗性成本控制概念,將與生產經營直接相關的資金占用、計檢化驗等各項費用全部納入生產成本核算;三是建立市場化價格體系,將成本、利潤核算與市場接軌。2)建立模擬法人經營機制。模擬法人指不具有法人資格,但具有與法人相同的生產、服務等經營權,即體制不變、機制授權,其主要特征是充分授權、模擬核算、獨立經營、自負盈虧。3)按照創利優先原則,以模擬利潤為中心,建立與子公司相同的工效掛鉤績效評價機制。
機制效果:提高了本單元經營靈活性、自主性,以經營機制創新促使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主動適應市場,快速提升經營績效。
運營特點:鋼軋產線是濟鋼主導產品的生產線,是濟鋼生產經營的重心,是運營成本、產品質量控制的主體,也是濟鋼利潤的主要源泉。
原管理模式存在的缺陷:1)內部計劃價格體系與市場脫軌,經營決策不能快速適應市場;2)成本按煉鋼、軋鋼工序分塊核算,無法實現產線貫通,各工序只注重本工序局部成本而不注重整條產線的產品成本;3)“成本+產量”考核模式不能體現產線的市場貢獻和效益貢獻,造成煉鋼、軋鋼、銷售三方關注點不一致,利益無法統一,產銷脫節。
針對鋼軋產線運營特點建立多元績效管理模式:1)建立市場化內部價格體系,內部成本核算由原來的計劃價格調整為當期市場價格,外銷產品按照市場價格與內部產線結算。2)建立產線化管理機制。一是將煉鋼、軋鋼工序按產線化管理方式重新拆分、組合,形成以不同產品定位為區分的多條鋼軋產線,推倒內部成本核算壁壘,實現按產線、產品核算;二是將產品銷售職能劃歸各產線,負責本產線產品的銷售和服務,實現產銷銜接。3)按照創利優先原則,以效益為中心,以邊際貢獻為尺度,建立產線貢獻評價機制。按照有貢獻(虧折舊)、有毛利(產線核算實現盈利)、有凈利(公司核算實現盈利)設立分檔目標,分檔定基數,指標定獎金。
機制效果:以創利為中心,按照價值鏈流程統一了同一產線各工序、環節的目標,強化產線協同、產銷協同,達到了產銷利益統一;實現了內部產線與市場接軌,及時傳遞市場壓力,讓內部生產可以快速適應市場變化;引導生產工序由向內型轉變為內外兼修型,變被動式管理為主動式管理。
運營特點:前端業務、流程復雜(包括采購、物流、配料、生產等多道工序),后端產品單一(向鋼軋產線供應合格、廉價鐵水)。
原管理模式存在的缺陷:1)煉鐵內部工序分割,配料、球團、燒結、高爐均為獨立工序,成本分塊核算,無法實現從原料至鐵水一貫制核算;2)內部計劃價格體系與市場脫軌,價格導向、成本核算與市場不同步,影響后端鋼軋產線效益核算;3)采購與生產環節責任無法區分,簡單連掛考核不能準確評價兩者的責任與貢獻。
針對鐵前系統運營特點建立多元績效管理模式:1)變革組織機構,將鐵前多個工序合并為1個核算單元,變分塊式核算為流程化、產線化核算,實現物流、價值流從原料至鐵水一貫制核算。2)建立市場化價格體系,按照原料實際采購價格計入生產消耗成本,內部運營成本直接體現市場行情變化。3)按照創利優先原則,以控制鐵水成本為中心,以礦價指數為基準,分清采購、生產環節責任,建立鐵前兩線績效評價機制。以月度平均普氏礦價指數為基準,評價原料采購單元的采購成本績效;以行業平均生鐵成本為基準,評價煉鐵生產單元供鋼軋產線的鐵水成本績效。
機制效果:以煉鐵成本目標為統領,以礦價指數為基準,實現采購績效與生產績效的統分結合。
運營特點:無獨立產品,運營性質單一,業務相對獨立。
原管理模式存在的缺陷:1)與主體生產工序相同的考核模式無法適應本單元的運營特點;2)內部分項費用指標繁多,業績難以用相同的尺度進行量化評價。
針對費用單元運營特點建立多元績效管理模式:1)建立模擬核算、費用總包機制。將本單元模擬獨立核算,以總費用降低為目標,自行管理和優化內部過程性指標。2)建立可持續發展機制。由于費用單元沒有收入來源,而既定條件下的費用降低是有限的,為實現良性循環,降低的費用再投入本單元用于內部運行設施改造、升級。3)按照創利優先原則,以控制總費用為中心,建立導向明晰的績效評價機制。低于目標費用,按提成比例增加工資總額;高于目標費用,按比例扣減工資總額。
機制效果:以總費用降低為目標,不過多干涉內部過程控制,賦予更多的經營決策權和自主權,實現總費用的可持續降低和良性循環。
常規考核體系缺點是時效性差,無法快速適應市場變化。為提高績效管理體系的適應性,圍繞濟鋼生產經營特點,對重點工作、關鍵環節、效益短板動態設定目標,重點跟蹤、監控,建立專項激勵約束機制。重點激勵靈活性及針對性強,緊扣濟鋼各階段的效益目標及關鍵點,彌補了常規考核體系一成不變的缺陷,是常規績效管理模式的有效補充。
濟鋼多元績效管理模式自2011年初運行以來,打破了傳統的以成本和產量為中心的管理理念和模式,逐步建立了以效益為中心的多元績效管理模式,實現了企業內部與外部市場的無縫對接,激發了各單元緊跟市場、細化管理、降本增效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整體盈利能力增強。與2010年相比,2012年濟鋼子公司外部市場收入增長15.2%,模擬法人單位增利2.6億元,鋼軋產線噸材利潤與行業平均差距縮小了57元/t,煉鐵成本與行業平均差距縮小了267元/t,可比成本費用降低率達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