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蕾
(浙江師范大學 文科綜合實驗教學中心,浙江 金華321004)
我國的經濟、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急需大批創新型人才,提出建設創新型國家,實驗、實踐則是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關鍵環節[1-3]。目前在高等學校中開展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大力推進實驗教學改革,完善實驗教學體系,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形成各具特色的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特別是2008 年開始增設的文科綜合類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評選,極大地促進了文科綜合類實驗教學的改革,樹立了以學生為本,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提高協調發展的實驗教學觀念[4]。
認識錯位,認為實驗是理工科的教學方法,文科內容不需要或者無法進行實驗;傳統文科人才培養模式存在重理論,輕技能;重專業,輕綜合;重人文,輕科藝;重講授,輕實踐等問題;主觀意識不重視,沒有專門的文科實驗教學和實驗室建設組織機構或協調機構。
文科實驗教學管理思想落后,管理體制滯后,管理制度欠缺,缺少相應的檢查和監督措施;組織機制不健全,缺乏整體規劃,功能定位不準,實驗室形式單一,使用效益較低;缺乏對外開放機制,重復建設嚴重,不能實行資源共享。
實驗資源存量不足,增量不大,即可用資源的數量不足、質量不高、范圍有限;實驗項目不精,實驗教材不優,教師隊伍力量薄弱,教學評價方式落后,實驗設計、實驗內容、實驗程序等不規范。
按“跨學院、跨專業、大中心、大平臺”的新型實驗平臺概念,高起點建設4 個實驗教學平臺,以轉變觀念為先導,以“厚素養、精技能、強能力、善創新”的高素質文科人才培養為核心,以實驗隊伍建設為基礎,以改進文科實驗教學方式為途徑,以建立高效管理體制為保障,強化對學生創新實踐的支持,優化實驗環境構建,積極推進文科實驗教學改革,全面培養文科學生的人文素養、科學素養、藝術素養和基本技能、專業技能、創新能力。
按照這樣的改革思路,確立“多元融合、學用兼善”為文科綜合實驗教學的基本理念,將多元平臺、多元素養、多元能力進行有機融合,融文科各專業實驗教學于一體,融知識傳授、素養熏陶、能力培養、素質拓展于一體,融教學、科研、服務于一體;強調“學以求知,用以煉能”,“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結合”。
建立文科人才“素養能力一體化”實驗教學體系,即“433 體系”。“4”代表綜合素養、基本技能、專業技能和創新創業四大實驗實踐教學平臺,兩個“3”分別代表文科學生的人文素養、科學素養、藝術素養三大素養和基本技能、專業技能、創新能力三大能力[5]。
打破原實驗教學依附于理論教學的模式,按文科人才“素養能力一體化”實驗教學體系,實驗的性質和技術類型統一規劃實驗項目,使文科各專業學生能夠選擇與理論課程配套的實驗,建立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有機結合,能促進學生能力培養、自主學習、分層次、模塊化的實驗教學課程體系[6-8]。
實驗課程設置要做到:①實踐性,即滿足學生學習需要和走上工作崗位的實際需要。②探索性,即能給學生提供一個探究的空間,能在實驗中采取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來研究實驗問題,解決實驗問題。③綜合性,即既要開發學生的智力因素,又要注意開發其非智力因素;既要注重學生理科思維的培養,也要注重人文素質的提高。
(1)積極探索符合文科實驗教學方法。針對人文學科的專業特點及其需要,采用“情境體驗式、技能操作式、應用實踐式”等三類基本的實驗教學方法。
(2)以學生為中心。開展自主式、開放式、項目式實驗教學[9-10]:積極嘗試以學生為中心的實驗教學方式,在研究創新型實驗中,由學生自主選擇實驗題目,自行申報實驗項目,自行設計實驗方案,自行組建項目團隊,合作完成實驗過程。
(3)教學手段現代化。運用數字技術、多媒體技術,借助生動的圖像、形象的動畫,化靜為動、化小為大、化繁為簡,使實驗操作立體化、生動化、形象化;建立網絡實驗教學平臺,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網絡學習素材,開展網上實驗、網上輔導、答疑工作,實施網上輔助教學,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互動式教學,為教師與學生提供無時空限制的交流通道。
在整合全校文科實驗隊伍基礎上,合理規劃、配置職稱、學歷、年齡梯隊結構,努力建設一支由學術帶頭人和高水平教授領銜,專職、兼職實驗教師、實驗技術人員、研究生助教四位一體,核心骨干相對穩定,熱愛實驗教學,教育理念先進,學術水平高,實踐經驗豐富,熟悉實驗技術,勇于創新的新型實驗教學隊伍。
通過設立實驗技術人員“教學特聘崗位”和實驗技術開發專項基金;制訂專門的優惠政策,引進高學歷、高職稱、高素質、具有較強動手能力和實際操作經驗的專門人才到實驗室工作;加強崗位在職培訓,將實驗技術人員的進修、培訓列入教師的進修培訓計劃中,并按比例名額單列;進一步細化、明確實驗教師、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崗位職責,完善考評制度,引入激勵機制,實行目標管理;大力支持并鼓勵實驗教師、實驗技術人員進行實驗教學、實驗技術改革、科學研究、科技開發、社會服務,并對做出顯著成績的人員給予獎勵等措施,切實加強實驗隊伍建設[11-13]。
文科綜合實驗教學中心于2009 年11 月被教育部評為國家級文科綜合類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010 年,學校專門投資300 多萬元,建設文科公共實驗教學平臺,新增實驗用房2 700 多m2,建成陶藝、版畫、手工制作、素描、音頻制作、藝術欣賞、藝術表演、器樂、錄播、科學、電子商務、統計分析、創意設計、社會適應等14個公共實驗實訓室。同時,將原分散在各相關文科學院的實驗室進行整合,成立法律事務與社會工作、語言、音樂與表演、視覺藝術、商貿電子等5 個實驗教學分中心,為素養能力一體化文科實驗教學體系的實施提供了有力的硬件保障。
(1)實驗教學和理論教學研究相結合。從事理論教學的教師參與課程的實驗指導,參與制定并不斷完善實驗內容,改進實驗方法,引導學生完成“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同時,解決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兩張皮”的問題,實現兩者的有機融合。
(2)實驗教學與學生課外活動相結合。堅持優化課內,強化課外,堅持為組織科技活動、學科競賽、教學研究無條件提供方便,成為大學生參加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的重要場所。對內面向全體學生,對外面向教學、研究、中小學校開放;組織學生參加專業社會實踐、學科競賽等,讓學生利用學到的知識服務社會,也成為檢驗實驗教學成果的有效手段。
(3)實驗教學與科研相結合。充分發揮我校人文社科底蘊深厚、綜合實力強、承擔重大研究項目多的優勢,注重將教師的科研項目引入實驗教學中,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科研意識和創新能力[14-15]。
(4)實驗教學與社會服務項目相結合。充分利用一流的硬件資源,主動面向社會,開展社會服務,解決生產、生活實際問題。
改革傳統的教—學—評模式,加強過程管理,抓好實驗教學中目標定位、手段選擇、施教控制三環節。
(1)目標定位。預設學生應該掌握的某項知識技能或者工作方法的定位;
(2)手段選擇。確定通過什么樣的方式傳授技能和方法,絕不是教師單向的說教式傳授,需要有明顯的活動教學;
(3)施教控制。在整個教學過程設計中,必須要有嚴格的課程設定,需要有發散式的聯想思維和嚴密的邏輯把實驗推升到相應的高度。
(1)學生選課積極踴躍。2011 年首次面向全校學生開設文科綜合公共實驗實訓課程,春季計劃開設27 門31 個班。許多課程在初選階段的實選人數就遠超可選人數,其中器樂訓練(葫蘆絲)、器樂訓練(電子琴)、配樂與音效、普通話正音、篆刻藝術、Photoshop 圖像初步處理等7 門課程超選100 多人,剪紙藝術超選313 人,為此擴班9 個。全年共開設28 門71 個教學班,修讀學生達3 315 人次。2012 年上半年開出34 門55 個教學班,修讀學生達2 204 人。
(2)社會影響逐漸擴大。2011 年5 月,全國首屆國家級文科綜合類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理論與實踐研討會在浙江師范大學舉行,來自北京大學、遼寧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26 所高校的近百位專家齊聚一起,圍繞“文科綜合”的內涵、文科綜合類實驗課程體系的建設等議題展開深入廣泛的研討交流;來自全國各高校的相關專家、學者紛紛蒞臨指導、交流;來自美國、韓國、日本和非洲等10 余個國家和地區的客人數百人次訪問;每年有數千人次到中心開展實驗、實訓、參觀活動。
(3)實驗成果逐年增多。文科綜合實驗課程的運行情況良好,成效初顯,“裝飾木版畫”、“綜合材料裝飾畫”等兩門課程組織的10 余件作品參加校第16 屆大學生美展,獲得非專業組二等獎2 項,三等獎3 項;“中國戲曲欣賞與實踐”課程班的同學自發組織匯報演出,產生良好反響;剪紙班同學設計制作大型剪紙作品“90 周年慶”,為建黨90 周年獻禮。
文科綜合類實驗教學改革是適應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高等教育大發展對文科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的新形勢下應運而生的,是我校培養“厚素養、精技能、強能力、善創新”高素質文科人才的重要舉措。要進一步做到優化整合、優勢集成、資源共享、統一管理,繼續在實驗體系科學化、實驗內容綜合化、實驗管理智能化、實驗資源共享化、實驗裝備現代化、實驗環境開放化等方面狠下功夫,建立實驗教學平臺的科學管理體系、考核體系、質量監控體系,提升教學質量,有力促進文科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協調發展。
[1] 黃小斌.拓展高校實驗室建設內涵,培育創新人才[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27(8):31-33.
[2] 何業東.談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J].中國高等教育,2010(7):43-44.
[3] 李紅陽,王立峰,高永豐.高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與創新性人才培養[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27(9):111-114.
[4] 徐 平.搭建文科綜合實驗平臺 培養文科復合創新人才[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29(6):1-4、(7):1-5.
[5] 潘 蕾.素能一體化文科實驗教學體系的探索與實踐[J]. 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7(4):112-115.
[6] 劉道玉.論大學本科課程體系的改革[J].高教探索,2009(1):5-9.
[7] 程德林.論高校文科實驗教學管理[J]. 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28(10):115.
[8] 孫純學,白德成,高若宇. 高校文科跨專業實驗教學中心建設[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28(3):174-177.
[9] 張 波,貫會明.開放性實驗在實驗教學體系構建中德作用[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29(9):135-137.
[10] 魏 偉,魏嵐婕.加強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培養創新型人才[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7,26(8):69-71.
[11] 黃永琴.實驗隊伍建設模式改革的研究與探索[J]. 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27(4):156-158.
[12] 張少翎.高校實驗人員激勵機制的缺陷與對策[J]. 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27(1):137-139.
[13] 花向紅,鄒進貴,許才軍,等.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實驗隊伍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29(2):85-87.
[14] 趙 紅,李著成.高校文科實驗室建設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3):169.
[15] 王永生,屈 波,劉 拓,等.構建本科生科研訓練與創新實踐的長效機制[J].中國高等教育,2010(6):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