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琪
(武漢理工大學 教務處,湖北 武漢430070)
世界著名的研究型綜合性大學不僅擁有一流的實驗設備,而且有著高水平的實驗師資隊伍(指導教師)[1]。我國一流高校與國外著名高校的差距的一個重要的指標就是實驗技術條件與實驗師資力量的差距巨大。就目前的現狀來看,很多高校實驗室的硬件條件都得到了很大改善,較本科教學評估前有了質的改變。然而,由于缺乏高水平的實驗技術人員,不能充分發揮這些設備應有的效益,這是一種極大的浪費。
隨著高等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特別是高等工程教育回歸工程的理念越來越受到社會的廣泛認同,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等一系列工程教育改革政策的陸續出臺,高校已經開始重視和加強實驗教學師資隊伍建設,眾多專家學者在一領域的相關研究,對實驗教學師資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分析也比較深刻。其中比較普遍且沒能有效解決問題:①實驗技術人員一直沒有被作為高校師資隊伍的主流,而是被作為教學“輔助”人員[2];②實驗技術人員隊伍結構不合理,老齡化嚴重,學歷層次偏低,高級職稱人員缺乏[3];③實驗技術人員知識結構老化;④考核激勵機制不健全,引進優秀人才難,留住人才更難[4]。對這些問題的調研和分析,相關的文章很多,在此不再贅述[5-6]。
實驗教學師資隊伍出現當前這些問題,是長期以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高等教育發展積累起來的,這些問題不利于高等教育改革特別是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已經受到了高校和眾多專家學者的重視,高校也均在采取相應措施,但收效不甚明顯,究其問題根源。
隨著工程教育回歸工程的相關改革措施的深入推進,實驗教學在人才培養特別是工程技術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日益突顯,實踐教學環節需要大力加強。為了加強對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實驗室開放已經逐漸被高校視為常態。為了能夠滿足這些改革措施的順利進行,首先就必須保證實驗技術人員的數量,沒有足夠的實驗技術人員,實驗室開放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只能成為空談。工程教育改革到底需要多少實驗技術人員,一直困擾著很多高校[10]。關于實驗技術人員的定崗定編,很多專家學者也有不少相關的研究成果,但實際運用效果不佳。出現如此局面,主要是核崗定編讓高校陷入了兩難境地。人數不夠肯定無法滿足相應的需求,特別是實驗室開放的需求;人數增加太多,人員的編制、效益、發展空間都會受到限制。
目前,實驗技術人員隊伍結構不合理在很多高校存在,而比較突出[11-12]。造成這種局面,主要是長期以來人才的引進和補充太少,適合崗位的優秀人才難以留住[13]。比較廣泛的呼聲是給予實驗技術人員合理的定位和優惠的個人發展政策,以利于吸引和留住人才[14]。但是,這其中同樣存在兩難境況,人才引進的門檻降低,引進的新人可能與學校的地位與發展不適應,也影響學校其他類別的人才引進,門檻高了,符合條件的優秀人才又不愿意進來;職稱晉升等個人發展政策,標準和要求降低,可以解決表現問題,長期下去與學校發展不適應,標準和要求高了,加上實驗技術人員地位和待遇等難以吸引和留住人才。
既然問題的根源在實驗技術人員,何嘗不可大膽進行假設,從根源上取消實驗技術人員,讓教師進入實驗室。
教師隊伍的建設,各高校都很重視,而且均有一支適合學校發展的強大師資隊伍,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教師進入了實驗室,實驗室的建設,實驗教學和實驗開放的保障,在人員數量上,均不會再有問題。
教師進入了實驗室,承擔了實驗教學任務,高校就不存在為如何引進合適的實驗技術人員,引進多少數量的實驗技術人員而費盡周折。也為學校解決了吸引人才和保障實驗技術人員隊伍持續發展的難題,職稱政策必須改革。
理論課教師很大程度上只重視基本知識的講授,而相關實驗內容則交給實驗室,由學生進入實驗室在實驗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完成相關實驗內容。實驗效果以及通過實驗反映出的理論課教學過程中存在問題與不足得不到很好反饋和利用,學生真正的實踐能力培養很難得以落實。教師進入實驗室,由于教師同時承擔理論課教學工作,即使一段時期以實驗教學工作為主,也可以很好實現實驗課程與理論課程同步化,讓理論和實驗互為補充,真正發揮實驗教學在創新人才培養過程中的作用[15]。
教師進入實驗室后,有一部分教師以實驗教學為主,實驗室的建設和管理可以得到保證。實驗室也因此成了繼教研室之后教師的另一個工作場地,實驗室隨時有了老師,學生才有可能隨時進入實驗室,才有可能在老師指導下完成相應的實驗與實踐。實驗室開放也會因此得以深入推進。
為了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為本科生配備“導師”目前也是很多高校相繼實行的一項重要舉措,但很大程度上這個制度發揮的作用遠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很難讓本科生象研究生一樣得到“導師”的指導。教師進入實驗室以后,實驗室可以成為深入實施“導師制”的一個很好場所,學生可以在實驗室受到導師的真正指導。
教師取代實驗技術人員,能夠有效解決困擾實驗教學的根源問題,但這個假設的可行性還需要分析和論證。
(1)必要性。實驗技術人員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已經得到了公認,而且很長時間也沒有行之有效解決根本問題的方案。同時,實驗技術人員隊伍目前吸引不到人才,也留不住人才,要想補充這個隊伍,高校必須退而求其次,拿出有力的政策以吸引和留住人。
(2)充分性。西方先進國家的大學教授大都是理論和實驗同時講授,以達到最佳教學效果,特別是在工學院的教學中,教師指導實驗是理所當然的[3]。例如,劍橋大學的卡文迪什實驗室,有著數十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先后工作過,正是如此,該實驗室與劍橋大學一起舉世聞名[1]。工程教育回歸工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這一系列工程教育領域的新的改革措施有一個共同的要求,提高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很多高校因此也出臺了相應措施鼓勵教師走進企業鍛煉。實驗室正是高校和企業的過渡環節,提高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應該從實驗室做起。
(3)可行性。取消實驗技術人員后,實驗室只需根據場地面積等因素保留一部分工人,負責實驗室的環境、安全、衛生。現有實驗技術人員符合崗位需要的,可以繼續留在實驗工作,繼續專職從事實驗室建設和管理工作,至自然減員。教師進入實驗室后的管理,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以理論課教學為主兼顧實驗課指導和實驗室建設工作;另一部分以實驗教學和實驗室建設為主兼顧理論課教學。兩部分教師按一定時間輪換,所有教師都必須經歷以實驗教學為主的階段。實驗教學管理進一步規范,和理論課一樣接受督導和效果評價。
以教師取代實驗技術人員,全面進入實驗室參與實驗教學和實驗室建設,對現行體制而言,是一種很大的改革,對教師來講,可能意味著增加了新的工作內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觀念上需要一個接受和轉變過程,但是只要給予正面的解釋和宣傳,制定相應完善的管理制度,最終受益的肯定是學校、教師和學生。
[1] 韓 冰.加強實驗技術人員的素質建設,提高高校實驗教學及科研水平[J].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2007(2):76-77.
[2] 蔣志堅,王 佳,何偉良.實驗教學隊伍建設的若干問題與對策[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3):110-112.
[3] 李佳瑋,劉志東.新形勢下高校實驗教師隊伍建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2):150-151.
[4] 向 東,王 青,段平忠,等.高校實驗技術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6):204-206.
[5] 譚冠中.基于創新人才培養的高校實驗技術人員隊伍建設[J].高教論壇,2010(1):102-104.
[6] 姜海容.實驗技術隊伍建設的研究與探索[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6):114-115.
[7] 王 莉,徐四平,張可軍.高校實驗技術人員編制核算辦法的探討[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6(10):140-142.
[8] 賈功利,孫 歡.規范高校實驗技術人員崗位設置和編制核算辦法的探討[J].實驗室科學,2009(2):174-176.
[9] 朱永飛,孫 健.實驗技術人員定編方案的探討[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0(5):129-131.
[10] 侯新春,應安明,王桂玲.加強實驗室建設要以人為本[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5(6):104-105.
[11] 溫光浩,程 蕾.當前高校實驗技術隊伍建設的思考[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9(5):8-9.
[12] 譚冠中.基于創新人才培養的高校實驗技術人員隊伍建設[J].高教論壇,2010(1):102-104.
[13] 齊志廣,趙寶華.高校實驗技術隊伍面臨的主要問題與解決對策[J].實驗室科學,2009(4):7-10.
[14] 黃永琴.實驗隊伍建設模式改革的研究與探索[J]. 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4):156-157.
[15] 劉江鵬,高智琛.加強實驗隊伍建設 促進高校實驗與理論教學一體化發展[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1(7):89-90.
[16] 趙望達.創新研究型大學實驗技術隊伍現狀及對策[J]. 長沙鐵道學院學報,2010(1):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