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毅謙
(成都大學,四川成都610106)
夏(夏有為,簡稱夏):成都大學作為一所地方本科院校為服務地方經濟和人才需求構建大專業平臺培養模式,特別是在加強實踐教學環節,走實踐育人之路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經驗。請談談你們的思路和采取的措施。
唐(唐毅謙,簡稱唐):實際上,實踐教學特別是實驗室對于地方本科學校尤為重要,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對實驗教學和理論教學重要性應該同等看待。像成都大學這類作為地方屬的學校,更應該突出它的地域性、應用性和實踐性,也就是要為成都的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成都的經濟發展培養人才,培養應用型人才。在這種指導思想下,我們學校的周校長提出了改革和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即:大專業平臺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和創新,其內涵是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以產業調整和發展為依據,打破校內學院、學科、專業的限制,組建跨學院、跨學科、跨專業的人才培養平臺。應該說在全國高校中這還是首次提出。其目的是培養既具有一定理論基礎,又掌握較強實踐技能的應用型人才,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同時是為了深度開展政、產、學、研的交流合作,實現學校、政府、社會的資源整合、資源共享,構建政產學研的合作大平臺。實際上也是現在從教育部一直到我們學校領導提出的合作教育,合作育人,實踐育人來構建這樣的新機制。目前,我們以成都市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為指導,以其支柱產業目錄為依據,結合現有學科、專業布局,建立了“文化創意”、“汽車產業”、“健康產業”、“電子信息”、“教師教育”、“國際合作教育”六個大專業平臺,并取得了初步成效。為了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我們周校長又對人才培養提出了四個要素,也就是四個關鍵點,即:具有良好的科學人文素養,系統的專業理論知識,過硬的專業實踐能力,突出的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整個學校就以這個人才培養目標的四個要素來進行人才培養工作。學校提出了“頂天立地”的戰略,所謂“頂天”,就是我們現在大學的屬性,既然叫大學,就要搞學科建設,以學科建設為支撐搞好專業建設;“立地”就是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就是“接地氣”。為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四個要素,“頂天立地”的發展戰略,我們的抓手就是以構建大專業平臺為基礎進行教學改革,走實踐育人的道路,培養應用型的創新人才。
對學校提出的四個“人才培養要素“,我們的一些具體做法是在培養方案修訂過程中充分體現。
(1)科學人文素養。就是對于文科的學生和理科的學生,都要交叉了解一些科學的人文知識,提高他們的整體文化素質。
(2)專業理論知識。我們大量地在培養方案中增加了與專業理論知識緊密聯系的實驗、實習、實訓、設計類的實踐型教學環節,以全面加強學生專業理論知識理解和掌握。
(3)過硬的實踐能力。就是不斷加強規定的課內學時以外,還要在第二課堂、校外實習、社會實踐過程中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動手能力,接觸社會,了解社會,了解自己的專業知識的用處。
(4)突出的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我們在校內和校外,把專業實習和畢業就業實習基地結合起來,通過學生在課程實習、專業實習的基礎上,鍛煉自己的專業技能和創新、創業能力。我校畢業生的就業率,最近連續幾年都是90%以上,應該說就業率是非常高的,受到了學生、家長和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
夏:在加強實踐教學方面你們是怎樣落實的?
唐:我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樹立正確的理念。實驗教學也和其他理論教學有相通的地方,關鍵是理念問題。現在各個高校實驗教學之所以和理論教學相比重視的不夠,主要也是在于高校領導的觀念。應用型人才區別于學術型人才的關鍵點是前者強調的是知識的串聯和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大學生必須走出象牙塔,改變重知識、輕能力,專業適應面窄,動手能力差的狀況。在構建大專業平臺過程中,我們成都大學充分認識到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關鍵環節。整個學校觀念更新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開展了教育思想大討論,經充分論證,結合學校定位和大專業平臺的培養目標,推進實踐教學改革,加強實踐育人。
(2)構建實踐教學體系。在我們整個培養學生的過程中,尤其是要加大實踐能力的培養。今年我們學校的工作要點中,除了日常的教學工作以外,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廳的要求,我們對本科教學課程做了精品課、實驗示范中心、實驗教學基地、專業綜合改革等項目的改革。重點是優化課程體系,調整課程結構,優化課程內容,難點是實踐教學環節的突出,要把整個實踐教學體系真正科學地建立起來,這里包括組織機構、管理辦法、實施方案、保障措施等等。
實踐教學體系的建立,需要整個學校共同努力,從上到下,從領導到教師,從教師到學生,在認識上都需要提高。在實驗內容上,我們的驗證性實驗逐漸減少,設計型實驗、綜合性實驗、創新性實驗越來越多。尤其是現在我們提倡要盡可能地把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融合在一起,就是理論、實踐,實踐、理論。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興趣,又能使學生加深對理論的認識,擴大眼界,還可以促進創新。因為只有在實踐過程中才能發現越來越多的問題,才能對理論的理解得以補充和深化。
(3)加強實驗隊伍建設。尤其要注意的是我們要提高和加強實驗管理隊伍的建設,現在學校有相當一部分學院都設立了主管實驗教學的副院長,就是二級學院有專門抓實驗教學建設和管理的領導,這是管理隊伍方面。在實驗教學師資方面,我們從實驗員的編制,一直到實驗教師的各種待遇,都是和相應的教師待遇同等的。所以現在實驗教學的教師隊伍得到了不斷充實,大家積極性也非常高。整個實驗隊伍正在不斷完善,特別是最近兩年,我們還通過社會招聘,招進了一大批,有的是從工廠來的工程師,招聘這些人員直接充實到實驗室隊伍中。實際上,這支實驗教學隊伍對于我們整個教學起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4)加大設備投入。我們的實驗教學和其他的普通大學一樣,過去也是非常薄弱的一個方面。2010年我們整個實驗設備就投入2000萬元,對于我們這樣的二本學校來說,應該是較多的。在2011~2013年的三年中,我們學校每年至少要籌措1000萬元的教學設備費,這里還不包括每年的中央財政有500萬到1000萬不等支持我們地方學校的實驗室建設。無論是實驗室建設也好,還是其他建設也好,實際上有兩大保障措施,一個是體制機制,或者叫政策的保障,那么學校無論是隊伍建設,還是實驗室的投入,都需要一個好的政策,先進的理念。第二個就是條件保障,硬件建設,就是經費投入。最近幾年從管理體制、政策保障,經費投入上都有了一個大的提高。
近幾年,麥克斯公司對我們學校畢業半年以上的畢業生跟蹤調查表明,整個學校的實驗實踐性環節的強度、力度逐年提高,學生滿意度也逐年提高。對于實踐教學,也是學生提出問題最多的,雖然同學們對這方面有一些訴求,但他們的滿意度也在逐年提高。
夏:在實踐育人方面你們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唐:下一步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做。雖然前幾年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難點也是在這里,我們著重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深化。
我們教學系統當中有工作重點,有工作亮點,也有工作難點。我們把2013年的工作難點以及今后五年之內的工作難點都定位到實踐教學,加強實踐育人。難點也正是我們下一步要攻克的,如果把這個難點或者說這個短板,能夠把它補齊,那么整個成都大學的教學質量將有一個極大地提高,社會的滿意度也將會有一個極大地提高。現在全校上下,整個學校的班子成員一直到我們每個老師,都感覺到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實踐育人的必然性。國家本科教學評估的時候,對我們這些二本院校,合格評估的標準是大的文科類實踐性教學環節是20%,大的理工類是25%。這次我們學校已經規定了,比國家規定的要高出5個百分點,也就是大文科類至少25%,大的工科類至少30%。我們學校還有四個國家級卓越工程師培養教育計劃專業,2012年批了兩個,今年又批了兩個。我們規定卓越工程師培養教育計劃專業實踐教學環節至少占35%,現在他們的實踐教學環節都已經達到了40%。
一直以來,我們的實踐教學環節通過人才培養方案中把它固化下來。我們的培養方案,除了教育領域的專家簽字以外,還要行業專家簽字,這個方案才能通過。當然在前面都要經過二級學院的論證、學校的論證,然后召開行業專家、教育專家等全國的各個方面的專家到學校來給每個專業論證,論證后再找一個知名的教育專家和一個知名的行業專家再一次系統審核,所以每次至少三上三下。現在整個學校,好多教師和領導非常歡迎這種舉措,同時也給一些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他們很有危機感,壓力非常大。因為過去從書本到書本,從學校到學校,沒有這個要求。現在提出這個要求之后,老師覺得自己的實際動手能力、專業的實踐能力不夠了,所以他們感覺到危機。為此學校現在也采取各種辦法來提高教師水平,以充實實踐教學。
在理論教師隊伍中,要引進雙師型的教師,要引進有企業背景的教師,充實教師隊伍。
對我們的校內教師要培訓,沒有得到學校雙師型認證的教師,必須到工廠或其他的科研單位去實習,得到認證。對老師規定了這種強制性的政策性培訓,沒有實踐經驗的教師,特別是45歲以下的教師,如果取不了這種雙師型的認證,以后都要出去進行培訓。更準確地說是建立雙師型團隊,或者叫雙師型隊伍,我們盡可能讓這些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達到雙師型。當然這種要求,對于每個人,他各方面的天賦不一樣。為啥叫雙師型結構或者雙師型隊伍更科學呢?因為作為教師有三大類,一類擅長于搞理論,一類擅長于搞實際,另一類是二者兼有的。所以說是要建立團隊。這種團隊可以使大家互補,可以人盡其才。現在做得比較好的是我們的生物產業學院,旅游文化管理學院,美術學院,他們的雙師型的教師都能達到40%左右。當然這也是有差異性的,年輕人還要提高。但從整個團隊來看是完全可以承擔學校規定的實踐性的所有教學工作。所以要按團隊來分,想讓一個人什么都能做,這不符合客觀規律。按照統計規律就是三三制,即:三分之一理論性的,三分之一實踐性的,三分之一雙師型的,但是盡可能雙師型。所以有時候為了補充雙師型三分之一的人,要把社會上的人請來,不為所有,但為所用。有些工程師招聘他也不來,他在社會上收入很高,像土木的、機械的。我們就把他們請來,在知識前沿、知識講座方面來做工作,還可以讓他在課程中帶一小部分教學,例如美術學院,我們可以找著名的民間藝人,能帶我們一兩個學生就可以了,還有機械的、土木的也是這樣,這些工程師們我們不要求帶得多,帶幾個就可以。也就是說在學生培養的整個教學過程中,可以拿出一段也可以拿出某一個課程的一部分,只要有利于學生的成長,有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不拘泥于形式,學生認可,社會認可我們都可以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