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漢
商事登記制度改革,作為珠三角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的一項重要內容,在深圳、橫琴新區、順德、東莞市大朗鎮等地方有序試點推進。日前,珠海市以政府令的形式發布了《珠海經濟特區橫琴新區商事登記管理辦法》,成為全國第一個地方立法的商事登記政府規章。橫琴新區在推進商事登記改革工作中,主要歷經的進程包括:
2011年11月24日,珠海市人大常委會頒布《珠海經濟特區橫琴新區條例》,該《條例》第40條對橫琴新區實施工商登記改革做出原則性規定。
2012年3月10日,國家工商總局發布《關于支持廣東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的意見》,明確規定在橫琴新區試點開展統一商事登記改革。
2012年3月15日,廣東省政府印發《關于加快橫琴開發建設的若干意見》(粵府[2012]30號文),授予橫琴在企業發展、企業登記等方面的部分省一級經濟管理權限,明確支持實施企業登記制度創新。
2012年5月23日,珠海市政府常務會議審定通過《珠海經濟特區橫琴新區商事登記管理辦法》,明確橫琴商事登記制度的具體內容,作為市政府規章于5月24日正式發布實施。
《珠海經濟特區橫琴新區商事登記管理辦法》借鑒國外及香港的先進理念和成熟經驗,轉變政府職能,降低交易成本,構建“寬入”的商事登記制度和“嚴管”的商事監管制度,在打造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方面邁開大步。橫琴新區商事登記的核心內容主要包括:(1)改革以“營業執照”為中心的登記制度,實行商事主體資格登記與經營項目許可相分離的登記制度;(2)改革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實繳登記制度,實行注冊資本認繳制度;(3)降低住所證明的審查條件,實行方便商事主體經營的住所與經營場所登記制度;(4)改革年檢驗照制度,實行商事主體年度報告制度;(5)改革企業退出機制,實行商事登記簿除名制度;(6)改變審批部門“只重許可,不重監管”的現象,實行“誰許可,誰監管”的監管制度;(7)實行信息公示制度,建立統一的商事主體信息公示平臺;(8)建立有限責任公司的公司秘書制度,向社會公眾披露應當公開的信息。
商事登記改革推進過程中,雖然還有一系列改革步驟必須加緊實施,特別是制定與改革有關的工作實施方案、相關許可審批部門職能調整、具體許可審批和監管配套措施等等。然而不可否認的是,改革后新的商事登記制度,對進一步降低市場準入門檻,推動構建與國際接軌的新型社會管理體制和公共服務體系,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
首先,充分發揮市場主體作用和市場機制基礎性作用,實現社會經濟資源的優化配置。其次,轉變政府職能,充分發揮社會中介組織的作用,實現法律責任社會化和社會經濟的有效協調運轉。第三,創新監管方式,實現政府部門責、權、利的協調統一和商事登記監管總體效能的全面提升。第四,尊重商事主體高度自治和自我管理,實現公平、規范、自律的市場經濟秩序。
總之,橫琴新區商事登記改革用“服務本位”代替“監管本位”,弱化政府干預,培養市場誠信,發展市場自律自治,代表著服務型政府的改革方向,豐富服務型政府的內涵,體現橫琴新區作為國家改革試驗田的示范作用和創新價值。對稅務機關深化稅收征管改革,具有積極的借鑒作用。
橫琴新區作為“特區中的特區”,是全國唯一一個“一島兩制”的國家級新區和全國首個粵港澳緊密合作示范區,橫琴開發的靈魂和關鍵在于體制機制創新。在稅收征管體制改革方面,橫琴開發的歷史使命,同樣要求稅務機關在體制機制創新方面有所作為,要努力突破傳統發展模式,大膽創新、先行先試,從建立兼具港澳特色與內地特點的稅收征管體制,從解決當前征納雙方權責是否清晰、納稅服務是否優質、稅收征管是否高效作為出發點,為深化稅收征管改革探索新鮮經驗。
商事登記通過簡化登記手續、廢止不必要的登記,改變不合理的登記等改革,合理地分配政府的行政管理資源,使政府專注于提供優質公共服務,從萬能政府回歸到有限政府,用服務本位代替監管本位,以觀念更新促進政府職能的轉變,解決政府職能越位、缺位、錯位問題。
在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的工作中,要堅持征納雙方法律地位平等的原則,進一步明晰征納雙方的權利和義務,進一步強化稅務機關的公共服務職能,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地推進納稅服務體系建設,拓寬服務領域,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創建服務型稅務機關。要科學利用政府資源,綜合運用現代化信息手段,建立跨部門聯合統一的服務機制,提升政府服務職能,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府服務,實現社會經濟的有效協調運轉。稅務機關的公共職能要與政府服務職能相統一相配套。
商事登記改革,大膽借鑒國外和香港的成熟經驗和先進理念,構建“寬入嚴管”的登記監管體系,實行登記資格與經營項目許可相分離、方便經營住所與經營場所登記以及實行注冊資本認繳制度等,最大限度放寬市場準入門檻,監管工作重心后移,改變重審批、輕監管的狀況。
在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的工作中,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從理念、思路和舉措上,進一步推進稅務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遵循依法治稅、簡政放權、精簡高效、便民利民的原則,確立誠信納稅推定理念,以簡化審批流程、強化事后監督為要求,理順納稅人與稅務機關的各自責任,實現稅務管理從后臺向前臺的工作轉移,加強納稅人涉稅申請事項的后續管理,及時糾正納稅人的政策執行錯誤,充分體現納稅人依法申請,稅務機關依法對申請事項進行審核,從而不斷精簡審批事項,優化審批流程,縮短審批時間,提高審批效率,實現“事項最精、程序最簡、條件最少、時間最短、效率最高、服務最優”的目標。
商事登記建立全程電子化網上登記年檢平臺,推行網上申報、受理,審查、發照、存檔全程電子化和年檢報告模式,實現申請人足不出戶就可以完成相關事項。政府相關部門之間,通過信息平臺實現許可審批和監管信息互通,并將主體基本情況和信用記錄提供社會公眾查詢。
在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的工作中,稅務機關必須強化信息技術的應用,加大現代信息技術與稅收業務的融合。首先全面推行網上登記,探索建立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和國稅、地稅稅務登記證“一次登記、數證合一”的“一證通”電子證照登記制度,實現將市場主體登記“一張表格、一份材料、一次申請、一套證照”的目標。其次,完善網上辦稅平臺,強化網上辦稅平臺在辦稅服務體系中的主體作用,逐步實現網上申請、受理、審批和回復全程無紙化辦稅功能。第三,建立辦稅公開信息平臺,面向納稅人開通基于互聯網、短信、12366熱線的適時查詢服務,提升服務層次,方便納稅人監督。第四,建立以數字證書和電子印章為基礎的網絡認證體系,提高系統的運行效率和穩定性,實現電子登記、網上辦稅電子檔案材料的有效性和合法性,使電子檔案和紙質檔案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商事登記改革,要求在政府信息平臺上公示章程、經營范圍、注冊資本繳付和經營場所等信息,采用公司秘書制度加強披露信息責任,將年檢驗照制度改為報告制度等。通過強化公示監督,推進自律機制生成,加強信用體系建設,促進商事主體高度自治、自我約束、自我管理。
在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的工作中,由政府統籌各部門開放共享的企業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完善工作機制,分類采集、歸類、整合與創新體系建設的有關信息。通過明確政府、各行政部門及企業公開信息的責任,整合政府各部門的公開信息,建立完整、準確、動態的企業信用信息和基礎信息數據庫。稅務機關要整合信用資源,建立多部門共享的信用信息數據庫,建立定稅、審批、處罰、退稅、稽查、欠稅、注銷等信息變化的信息化平臺,在保護納稅人秘密信息的前提下,為社會提供稅收信用查詢服務,形成失信行為聯合懲戒機制,促進社會信用和納稅遵從水平的提高,努力構建和諧誠信的稅收征管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