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強 韓書煜 林建東 斯烈鋼
(北海高仕科技有限公司 廣西 北海 536000)
(北海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廣西 北海 536000)
(寧海縣大佳何鎮政府農辦 浙江 寧波 315000)
(寧波市海洋與漁業研究院 浙江 寧波 315000)
前言:青蟹(Scylla Serrata),分類學上隸屬于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甲殼綱(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梭子蟹科,廣泛分布于中國東南沿海,是我國珍貴的水產品之一。
近年來,人工養殖青蟹的規模和面積不斷擴大。挖塘池養的傳統養殖方式,因受池塘地理環境、潮汐大小、進排水設施、池塘蓄水深度、汛期淡水注入量大小以及天氣狀況和青蟹相互殘殺等諸多客觀因素的影響,青蟹的成活率低、單位面積產量不高。為克服傳統養殖模式的缺點,筆者于2012年6月開展籠式吊養青蟹的養殖試驗,現將養殖試驗情況總結如下。
1、試驗場地。
試驗場地選擇在北海市銀海區北海高仕科技有限公司養殖場。試驗池塘2口,每口池塘面積為5畝。池塘水深2m,池塘底質為泥沙質,設中央排污口。每口池塘配備4臺1.5KW的水車式4葉增氧機。
2、養殖設施。
養殖籠為長方形的塑料箱,長度為40cm、寬度為30cm、高度為25cm、箱身孔徑為1cm,箱蓋開有一個10×10cm2投喂口,投喂口用網目為0.5cm的塑料網片裁制后固定,網口有活結以方便投喂餌料。
3、苗種放養。
池塘進行徹底消毒注入新水后,投放苗種。要選用殼寬5cm以上、體質健壯、肢體完整、爬行迅速、反應靈敏、無病無傷的青蟹苗種。然后根據氣候氣象狀況,確定放苗時間。每個籠子放養一只青蟹,每個池塘投放2000個養殖籠,養殖試驗所使用的池塘同時散養有同批次的青蟹苗種2000個,以進行養殖試驗比較。本次試驗共投放8000個青蟹苗種。
4、日常管理。
⑴水質調控。放苗初期,池塘水深保持在1.2m左右,然后逐漸加注新水至水深2m;養殖前期,不用換水或少換水;中后期少量換水,每隔2d利用中央排污口排出池塘中央的殘留物。每半個月潑灑生石灰10~15mg/L,pH保持在7.8~8.5之間,透明度控制在30~50cm,水色呈黃綠色或綠色。養殖中后期的水質管理重點是控制水體的微生態平衡,適時使用微生物制劑、水質和底質改良制劑等,對改善與穩定水質有明顯作用。
⑵飼料投喂。投喂的餌料以小雜魚為主,不定期投喂低值貝類。為了提高飼料的利用率,減少浪費,投喂飼料應做到“四定”,即:定時、定位、定質、定量。投放餌料,要根據青蟹的大小、健康狀況、水質情況和青蟹蛻殼規律進行。水質好,青蟹活力強的時候可以多喂,水質差或青蟹蛻殼時少喂,每天1餐,投喂時間在傍晚太陽快下山的時候,日投喂量一般為蟹體重的10%-15%。同時,要針對青蟹依靠蛻殼而得以生長的特點和規律,在青蟹蛻殼前后的一周內要適當增加投喂低值貝類來增加營養以利于它的順利蛻殼和體質恢復。期間,每15-20d測量一次青蟹的體重體長,做好試驗記錄。
⑶病害防治。整個養殖期間,在易發病季節,定期投放芽胞桿菌、光合細菌等微生物制劑。發生流行疾病時,定期用二溴海因、聚維酮碘消毒水體,及時用藥治療。
⑷巡察及記錄。要堅持巡塘觀察,檢查吃食情況和觀察活動情況等。建立并記錄好養殖日志,為分析養殖效果、總結生產經驗等提供數據或依據。
經過81d的養殖試驗,排干池塘的水收捕青蟹。試驗結果如下:
⑴產量
養殖池塘中散養的青蟹是按照傳統養殖方法進行養殖的,在試驗結束時,平均每只青蟹的體重為215g,平均殼寬為10cm,成活率為32%,平均畝產為27.52kg。
籠式吊養的試驗結果:每個青蟹的平均重量為199.2g,平均殼寬為9.9cm,成活率為83%,平均畝產為66.13kg。
⑵水質指標
在整個養殖期間,養殖池塘的水溫變化范圍在25~32℃;溶解氧指標在4.0~6.0ppm的范圍內變化,總體的趨勢是下降的;酸堿度的變化范圍是7.9~9.0;氨氮含量變化范圍是0~0.4ppm;鹽度的變化范圍是1.014~1.018‰。
從試驗的過程和結果來看,籠式吊養青蟹的優點是明顯的,具有成本低、易操作、產量高、資源省的特點:
1、本次養殖試驗籠式吊養的青蟹成活率為83%,要比傳統養殖模式成活率的32%高出51%,這是由于青蟹較其它蟹類更具好斗性,相互殘殺是影響其成活率的主要原因之一。籠式吊養模式因為每籠只養1只蟹苗,這就成功地解決了在養殖過程中青蟹相互殘殺的習性問題,同時可以根據各自的攝食情況及時調整投餌量從而提高了青蟹的成活率。提高成活率后平均產量也相應提高,籠式吊養平均產量為66.13kg/667m2比傳統養殖的27.52kg/667m2高出38.61kg/667m2,提高比例為140.3%。
2、成本低、易操作。籠式吊養選擇范圍廣,既可在池塘養殖,也可在淺海養殖,另一方面,采用籠式吊養既便于喂養,節省鉺料,又便于清理、便于收獲,改變傳統池塘養殖需要排水捉蟹的方法。
本次試驗中,仍存在一些需要進一步探索研究、改進提高的問題:
1、不能生產出膏蟹
因為在籠養模式中每個籠子只養殖一個青蟹,其在生殖蛻殼的時候無法進行交配,而無法生產出膏蟹,這是籠養模式的一個缺點,唯有把籠養的青蟹在其生殖蛻殼前進行混養,讓其在生殖蛻殼時進行交配后再進行籠養育肥以生產出膏蟹。傳統養殖模式由于青蟹是散養狀態而不存在這個問題。
2、養殖籠具問題。吊養籠具用什么材料做,設計什么樣形狀才有利于青蟹的生長發育?籠具吊養用單層、二層還是多層才能進一步提高產量。上述這些問題有待于進一步研究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