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寧, 王 凡, 馮兆坤, 季 沛
(上海電力學院 a.教務處;b.電力與自動化工程學院,上海 200090)
近年來,政府從財力、人力和物力等方面都加大了對大學生創新活動的支持力度,如上海市繼在2008~2010年3年投入1 000萬元,開展了第一輪上海高校大學生創新活動,2011年9月又投入3 000萬元啟動了第二輪上海高校大學生創新活動;浙江省開展了新苗人才計劃。在此基礎上各專業教執委、協會和大量公司企業又合作開展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需求的不同類型的科技創新比賽和學科競賽,如大學生數學競賽、物理競賽、機械創新設計大賽和各類車模、機器人比賽等。大學生創新活動開展的成效已成為高校教學質量考核的一個重要標準[1-4]。
從學生自身發展來看,隨著高校擴招,高校對學生的要求有所降低。學生進入大學階段后,不少學生難以像中學階段那樣從考試中找到自己的價值,找不到成就感和滿足感,從而失去學習動力,失去前進方向,甚至沉迷于網絡游戲中難以自拔。調研結果顯示,通過參與大學生創新活動、科創比賽和學科競賽,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有明顯的提高,參與大學生創新活動和各類競賽的學生在畢業設計環節的平均成績要遠遠高出沒有參加大學生創新活動的學生。對上海電力學院2011屆畢業生的畢業設計成績統計,成績獲優秀的學生當中,曾參與各類大學生創新活動和各類競賽的學生比例高于不參加任何相關活動的學生2倍以上。通過用人單位反映以及學生面試情況調查,在找工作的時候,用人單位也比較看重學生是否有參與此類活動的經歷;對于畢業留學的學生,國外大學的教授也非常看重學生在大學期間是否曾參與過相關科創活動,以及在活動中的作用和成果等。因此,大學生創新活動不但對于促進學生發展非常重要的,而且也有利于推進高校學風建設[5-7]。
國家和地方對大學生創新活動的重點扶植,以及學生自身發展的需求等多方面的因素對高校、特別工科院校科技創新活動的發展是非常好的機遇,強化大學生創新活動體系、模式和制度改革與創新,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和工程素質。因此,構建和完善大學生創新活動體系與功能是當下推進高校工程素質教育和創新素質教育的重要源動力[8-9]。
現階段,各高校開展大學生創新活動的理念和重視程度不同,各高校的大學生創新活動體系建設也不同。大部分工科院校采用舉校機制從校級層面建立大學生創新活動體系,人、財、物等投入全校統籌;綜合型高校多采用校級指導,二級學院根據具體情況建立獨立的創新活動體系[10-12];也有少部分學校出于某些原因,并沒有實質的大學生創新活動體系,只有極少數教師和學生自發的實行各類創新活動或者競賽。當然,重視程度不同、投入不同,各高校獲得的各類競賽成績也是不同的。雖然大學生創新活動體系在各個院校有所不同,但其基本體系和功能應該從學校、學生和指導教師的功能出發進行完善[13-16]。
雖然各個院校的大學生創新活動體系有所不同,但其基本體系和功能均應該從學校、學生和指導教師的功能出發進行完善。高校的大學生創新活動體系中,學校搭平臺、學生是主角、指導教師是配角,三者相輔相成。在好的平臺上,學生和指導教師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才能出更多的成果,從而適應對學生的工程素質和創新素質培養的要求。因此,大學生創新活動體系的建設和完善應從學校、學生和教師三方在體系中擔任的角色和功能出發,主要需要解決幾個基本問題和功能。①讓學生想做;②讓學生能做;③讓老師想做;④讓老師愿意做;⑤合理規范的制度和流程。
雖然現在的部分大學生,特別是大城市的學生在中學階段也曾接觸到一些科創小活動,但僅限于科技興趣小組之類的活動,而更多的學生對大學生創新活動沒有概念。因此,大學生創新活動體系首先要培養學生參與創新活動的思想,讓他們了解創新活動,并產生興趣,想參加大學生科創活動。如何做到這一點,宣傳、引導和氛圍非常重要。
通過課堂教學、各種宣傳方式,包括講座、網絡平臺、專業介紹、沙龍、創新活動項目申請和結題的公開答辯、作品展覽、獲獎團隊交流等方式營造學校的創新活動氛圍,通過多種渠道告訴學生什么是大學生創新活動,為什么要參加大學生創新活動,參加創新活動有什么好處,讓更多新生入校時產生興趣和向往。
另外,學校還應采取某些措施進行引導和約束,比如在培養方案中加入創新學分,從培養方案上要求學生必須參加,引導學生參加相關課程和技能培訓;優秀的創新活動成果替代畢業設計;對于在學科競賽中的獲得優秀成績的隊員進行碩士生保送等。實際上,已經有不少工科院校采取了這些的方式,比如部分高校規定,在省部級學科競賽中獲二等獎以上的學生就可以獲得研究生保送資格。
有了創新思想,有了創新設計,學生還需要具備實現設計目標的能力,因此,大學生創新活動體系應該有相應的措施保障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在對上海市大學生創新活動第一輪項目進展的調查中發現,部分學生在一、二年級時對有機會參加大學生創新活動時還有積極性,但到大三的時候,會出現主動退出的情況。究其原因,雖然也包括興趣變化和學習目標改變等原因,但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學生能力不夠,學生難以完成當初的創新思想,以至于產生放棄的想法。
對于工科學生,如測控技術與儀器、自動化等弱電專業的學生做創新活動項目,較多需要單片機、ARM等工具,但相關的專業選修課一般都安排在大三上學期,甚至是大三下學期。雖然有少數學生能在指導教師指導下自學,但更多的學生需要有專門的培訓。針對這個問題,大學生創新活動體系中應組建指導教師團隊,如同一個創新學院,開設相關的講座、技能培訓課程和定期的指導,培養學生的動手興趣和能力,從而讓學生的思想、設計和實踐更加緊密聯系。
在大學生創新活動體系中,指導教師是重要的配角。隨著想要參加大學生創新活動的同學越來越多,也出現了指導教師不夠的情況,特別是對于教學型高校。而其中有一個重要原因并不是老師的能力不夠,而是很多老師并不知道大學生創新活動是干什么的,具體要實現什么,也不知道在這個活動中的角色。另外,由于某些原因,部分高校也限制了實驗室老師參與指導工作,但處在實驗教學一線的老師具有更好的實踐教學能力,是非常適合指導大學生創新活動。因此,很多老師缺少主動參與其中的意愿。對于這個問題的解決,主要也是要通過學校的氣氛,通過相關方面的介紹和指導,讓老師有主動來參與其中的想法。
通過調查,教師參與大學生創新活動的積極程度分三種情況。第一種是有興趣,不在乎報酬,喜歡帶學生參加類似活動。這部分老師中有些是年輕老師,他們喜歡和學生打交道;有些是科研不錯的老師,有較成形的團隊,他們也希望有學生幫忙,而且的確有不少本科學生具備不錯的能力;還有些老師是覺得這是老師應該做的,把指導學生當成一種責任。第二種是老師想參加,但他們也要看學校的相關制度,考慮相關待遇,如果有合適的激勵政策和工作量界定,他們愿意帶學生,而且也帶得不錯,當然也有很少部分老師屬于濫竽充數。第三種是老師不愿意參與大學生創新活動,他們也許是因為太忙,或者沒興趣。大學生創新活動體系中,應有合理的制度來鼓勵屬于第一種和第二種中大多數教師參與,給予相關的工作量,進行相關的評優,開展“導師制”,對于優秀創新指導教師,以及在各類競賽中獲獎的指導教師在職稱評定、年終評優等方面給予優先考慮,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讓更多的教師自愿參與到大學生創新活動中。
合理、規范的制度和流程是保障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順利、有效開展的基礎。對于項目申報、項目公開答辯遴選、項目經費管理、項目實施過程管理、項目成果驗收和結題答辯等各個流程都應該制定規范的制度和表格。如創新活動管理辦法、經費管理辦法、立項申請書、結題報告、中期報告、半年度報告等在內的相關制度和表格,并放在創新活動網站。對于項目申報和結題都應該進行公開答辯,答辯的過程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報項目,也能讓學生更加珍惜機會。項目經費管理需要合理的經費使用規范,宜采用分批下撥的方式,學生對經費使用需要有自主權,但也不能不管,這方面需要規定指導教師做好引導工作,學校應該做好監督工作。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應加強過程管理,比如要求學生寫項目進展周記或半月記,并進行定期檢查,包括年度檢查、期中檢查和季度抽查等工作,并將檢查結果與經費的下撥結合,根據項目進展情況和成果進行經費下撥。
大學生創新活動體系的建設,是高校開展大學生創新活動的保證,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和工程素質培養的有效保障。高校的大學生創新活動體系應完善“活動宣傳→項目申報→項目遴選→項目資助→項目管理→成果驗收→項目總結評價→表彰獎勵”,并營造“項目人人可以申報,參與人人機會均等”的氛圍;其基本功能是能讓以學生為主,指導教師為輔的創新活動團隊可以在學校的大平臺盡情發揮自己的作用,培育更多的優秀創新活動成果,讓學生的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References):
[1] 付興鋒,張常年,肖秀玲.以大學生競賽活動為契機,推進實踐教學改革[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29(1):127-129,148.
[2] 梅書霞,謝峻林.關于在校本科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措施的探討[J].理工高教研究,2010,29(1):46-49.
[3] 李舜酩,王亞彤.抓好創新基地建設,促進大學生創新能力提高[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29(12):73-75.
[4] 吳朝峰,史抗洪.地方本科院校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現狀與思考[J].安陽工學院學報,2011,10(4):120-122.
[5] 邵世志.上海大學生科技創新的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J].現代管理科學,2011,15(11):79-81.
[6] 張友志,蘇本躍,江 偉.以大學生科技創新基地為平臺的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模式探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0(32):148,149.
[7] 徐才千.工程應用型本科大學科技創新活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探索,2011(7):97,98.
[8] 張所鵬.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發展—以北航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為例[J].理論研究,2010(11):137,138.
[9] 張京海,閆大偉,劉傳社.關于高校大學生創新活動實踐的思考[J].科教導刊,2011(12):161,162.
[10] 梁春芳.大學生創新活動中常用的技法及其應用[J].中國電力教育,2009(3):59,60.
[11] 胡慶武.大學生創新活動目標導向的探究[J].理工高教研究,2009,28(5):33-36.
[12] 梅永剛,王春娟,呂軍戰.淺談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西安郵電學院學報,2009,14(3):166-168.
[13] 劉青林,張新虎,魏彥明,等.實施大學生創新工程提升大學生創新能力[J].管理科學,2011,40(6):109-111.
[14] 賈 靜.技術應用型本科大學生創新活動的探索與實踐[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11,30(5):107-109.
[15] 張洪芹.大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機制[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4):64-66.
[16] 余華東.大學生創新能力的構成要素探究[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2011,10(3):11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