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 晨,湯秀芬
(寧夏大學a.資產管理處,b.物理電氣信息學院,寧夏 銀川750021)
隨著近些年中央和地方財政對高等院校投入的加大,高校的辦學條件和規模得到了較大的改善。新設備的購進,一方面使高校的教學和科研能力、水平及技術手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隨之而來的是儀器設備更新換代速度的加快,有相當數量的儀器設備被替換下來[1]。如何認識報廢儀器設備的價值,怎樣開發利用和處置它們,讓報廢儀器設備做到物盡其用,成為一個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這不僅體現高校資產管理水平的高低,也體現了堅持節約經費勤儉辦校,提高投資效益更好地為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的理念[2]。
儀器設備主要是由于自然壽命、經濟壽命和技術壽命等原因而報廢[3-4],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儀器設備的更新換代速度明顯加快,平均使用年限逐漸縮短。根據有關資料統計,因技術壽命而報廢的儀器設備,占被報廢總數的比例在逐漸上升;而另兩種原因被報廢的儀器設備,占被報廢總數的比例呈現下降趨勢。
自然壽命是指儀器設備從投入使用到正常報廢所經歷的時間。這類儀器設備都達到甚至超過了使用年限,作用和效益發揮得比較好,其共同特點是隨著使用時間的延長儀器設備的精度逐漸降低、故障率逐漸上升、性能趨于不穩定以至不能正常使用,進而發生故障無法修復、無維修價值或確已喪失效能而被報廢。
經濟壽命是指儀器設備在自然壽命結束前,因為能耗高、嚴重污染環境、危害人身安全與健康、修理費用過高等原因而被報廢所經歷的時間,大多未滿使用年限。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因環保或安全等原因被國家或上級主管部門強制報廢又不能改造達標;由于主要部件損壞,無主要部件供應而無法修復;設備雖然能修復,但修理費用接近或超過新購價值;儀器設備必須易地而又不能遷移。
技術壽命是指儀器設備在自然壽命結束前,因技術性能指標不能滿足和適應工作的要求,必須被性能更高、更為先進的儀器設備替代所經歷的時間。這些儀器設備大多未滿使用年限,原有功能和外形基本完好,但由于科學技術的進步,其性能和精度已不能達到最低限教學、科研要求,且無改造價值。
主要是指由于管理不善,責任心不強,使用維護不當,儀器設備長期帶病工作等非正常原因,導致儀器設備的使用壽命提前結束。
報廢儀器設備的二次利用是儀器設備管理工作的最后環節,也是體現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應該采取多種形式和方法對報廢儀器設備進行二次利用,做到節約資源,物盡其用,力爭實現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實驗教學是高校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手段之一[5-6]。利用報廢的儀器設備建立開放實驗室,充分利用報廢儀器設備的再利用價值為學生提供一個動手實踐、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創新能力的教學基地。學生在實驗室中充分發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對報廢儀器設備的拆卸、組裝、研究、探索、改進等活動,不僅開闊視野,滿足好奇心,增強感性認識,還可以了解儀器設備內部各部件的組成及工作原理,鍛煉實際動手能力,激發潛在的研究能力與創新精神[7]。結合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進行科技制作和發明創造,提高自身的科研技術水平。
高校的報廢儀器設備中計算機占居了相當的比例,將報廢的一部分計算機組建成計算機硬件開放實驗室,學生在那里可以點播相應的課件,了解計算機工作原理、硬件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學習計算機拆卸和組裝的相關知識,動手組裝一臺完整的計算機,并安裝相應的操作系統和應用軟件,讓學生在相對寬松、自主的環境下學習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和技能[8]。
很多儀器設備報廢后,雖然已經不能正常使用,但其內部結構仍然完整,零部件仍然齊全,挑選部分典型儀器設備拆解并加以修整和改造后,制成實物教具用于示范性教學和展示,使學生在獲得理論知識的同時進一步感性認識儀器設備的內部結構及工作原理,更加直觀生動地理解、記憶和掌握所學知識[9]。
不同時期儀器設備反映了我國設備制造技術發展的不同階段[10],可以將每類設備各選出一套以時間為軸線做觀摩教具,學生們了解儀器設備的發展過程。
通過在學校內部校園網上建立報廢儀器設備的網絡數據庫,將整機和部件相對完整的報廢儀器設備清單及簡要技術參數、自然狀況在校園網上公布,供需要的單位和大學生科技制作小組領用,進一步挖掘報廢儀器設備的價值。
報廢儀器設備雖然從整體功能而言已經無法正常使用了,但儀器設備中的很多零部件還是完好的,將這些有使用價值的零部件拆下來作為其他同類設備的維修備件和材料。另外,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些儀器設備的零部件可能已經不生產,買不到或可以買到但價格昂貴,給儀器設備的維修帶來一定的困難,而同型號的報廢儀器設備無疑是解決這類設備維修配件的重要來源[11]。通過建立零配件維修備件倉庫,既為學校節省了維修經費,又增強了教職工的節約意識,同時也延長了那些因維修時無法購買到合適配件的儀器設備的使用年限,達到了雙贏甚至多贏的目的。
高校報廢儀器設備中由于技術落后而報廢的比例不斷上升,這些設備在高校已沒有使用價值,但對于高校的一些實習基地卻還有可以挖掘的潛力[12],將這些批量報廢的儀器設備,經過檢測并維修后向實習基地無償調撥,既騰出了高校有限的實驗室空間,使國有資產發揮了最大的效益,又加強了同他們的聯系,改善了實習基地的條件,支持了基地的建設和發展。
由于我國教育資源分布很不平衡,貧困地區的中小學及職業教育學校教學儀器設備極為有限和落后[13]。經修復、檢測后的報廢儀器設備有償或無償調撥到這些地區,使其繼續發揮相應的使用價值,這不僅可以緩解貧困地區教育經費困難,減輕上一級地方政府的財政壓力,緩解貧困地區儀器設備短缺問題,改善貧困地區學校的辦學條件,還可以提高高校聲譽、擴大影響力,提高這些儀器設備的社會效益。
在報廢儀器設備中收集學校在不同發展時期教師和科研人員從事教學科研活動使用過的各類儀器設備及為節約經費自行設計制作的教學器材,學校知名學者教授曾經使用過并取得科研成果的儀器設備等資產,作為校史紀念館的展品進行陳列,展示學校的發展奮斗史[14]。
高校對報廢的儀器設備應實行公開招標拍賣的方式回收固定資產殘值[15]。由資產管理、儀器設備使用、計劃財務管理及監察審計部門共同成立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形成相互監督制約的機制,規范操作程序,堅持公開、公平、公正,最大限度地回收報廢儀器設備的殘值,完成殘值處置工作,維護學校的利益。
學校采取上述幾個措施,對近年來報廢的儀器設備進行處置,先后補充了學校開放實驗室的儀器設備;支持了學校大學生科技創新制作活動;儲備了一定數量的維修備件;支援了實習基地和寧夏南部山區的部分貧困學校;采取公開拍賣的方式回收了剩余的儀器設備殘值。從校內外的反饋情況來看,確實收到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高校報廢儀器設備二次利用是高等院校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資產管理人員應以對學校高度負責的態度,充分認識到報廢儀器設備新的使用價值,采取多種方式科學地處置報廢儀器設備,提高報廢儀器設備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最大限度地為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16]。這對于當前高等院校在經費投入相對有限的情況下,進一步提高儀器設備管理水平,提高學校投資效益,創建節約型校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值得廣大高校資產管理工作者認真加以研究和探討。
[1] 劉鵬起,徐 坤,張玉娜.設備報廢過程中幾個問題的探討[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6):401-403.
[2] 楊國華,徐 毅.儀器設備調劑報廢管理工作的新思路[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7,26(12):160-163.
[3] 鄭春龍.從報廢處置探討儀器設備管理[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6,25(3):377-379.
[4] 沈恒堅.淺談新時期高等學校淘汰儀器設備的開發利用[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28(5):166-167.
[5] 張民生,樊玉清,洪 波,等.利用淘汰儀器進行本科生技能拓展訓練課程的建設[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3):310-313.
[6] 王金明.“微機組裝與維修”實訓教學模式的探討[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28(12):182-184.
[7] 甘曉曄,劉志遠,吳 健,等.利用淘汰儀器開發實驗項目的嘗試[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5,24(1):103-105.
[8] 朱連章,田 新.淺談計算機設備報廢與合理使用問題[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7,26(12):223-224.
[9] 曹義親,吳效葵,譚兆平. 對高校淘汰報廢設備再利用的探討[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9,26(3):298-300.
[10] 呂洪軍.高等院校閑置、報廢儀器設備管理辦法探討[J].河北科技大學學報,2006,6(1):37-38.
[11] 黃久龍.充分發揮報廢儀器設備作用的舉措[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29(11):168-170.
[12] 王友建,孫光環,吳 元. 高校報廢儀器設備再利用的方法初探[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6,23(8):146-148.
[13] 焦萃峰,王 健,陶 順.儀器設備報廢及處置管理探討[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28(12):228-231.
[14] 董彩霞.對高校淘汰報廢設備管理的若干探討[J]. 赤峰學院學報,2010,26(12):176-177.
[15] 趙志強,閆克勤,吳 兵.引入監督機制,強化固定資產報廢處置管理[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27(9):212-213.
[16] 張青山.合理處置地方性高校報廢設備[J]. 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28(7):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