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時代
1998年1月17日晚上11:32,在《新聞周刊》斃掉了一篇關于美國前總統克林頓白宮性丑聞的報道后一天,德拉吉(Drudge)的新聞網站德拉吉報道(Drudge Report)卻不顧一切地對此進行了報道。這是網絡媒體有史以來第一次搶了國家媒體的獨家新聞,這標志著網絡媒體時代到來。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電子媒介的沖擊、新聞紙價格上漲等諸多原因,美國報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發行量出現了連續20年的下滑。據統計,金融危機之后,美國有507家日報的發行量銳減,絕大多數報業公司只能勉強維持運營。
日本位居世界第二的報紙《朝日新聞》目前也正在經受創辦130年以來的首次財政赤字。
2013年8月5日,網絡購物公司亞馬遜創始人杰夫·貝索斯以2.5億美元現金收購久負盛名但近年陷入經營困境的《華盛頓郵報》。
2012年12月31日,美國著名新聞雜志《新聞周刊》進行最后一次出版印刷版雜志,從2013年初全面轉向數字化版本。同時,在過去一年多時間中,《德國金融時報》、《法蘭克福評論報》、《紐倫堡晚報》等德國紙媒巨頭紛紛倒下,數字化媒體時代正成為大趨勢。
日本《每日新聞》前總編歌川令三先生就曾在《報紙小時的日子》一書中預言:報紙消失的日子是2030年。
博客
2005年8月28日,颶風擊垮了新奧爾良后,Michael Barnes在他的博客中說:“我們正位于緊靠圣查爾斯大街的Poydras街上的一幢辦公樓的11層和12層。我們總共五個人,有發電機和大量食物和水。我不肯定這里的網絡連接是否會受到影響。我有一臺相機和一把槍……”
這個博客開啟了對美國有史以來最嚴重的自然災害的現場報道。之后的五天里,Barnes和他的同事安然躲過風暴潮的襲擊,并從在他們位于市中心的辦公室里通過博客發布關于這場災難的實時報道和照片,成千上萬的網民每天瀏覽他們的博客,以獲取CNN和紐約時報無法提供的親身涉險的第一手信息。
Barnes動人的報道證明了博客不僅僅是個人的觀點和自戀的隨筆,他們同樣可作為記錄和理解人類生活經歷的寶貴工具。
微博
一種140字左右的微型博客形式被用于內容分享,即微博的出現。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博是2006年創建的美國twitter。2009年8月中國門戶網站新浪推出“新浪微博”內測版,成為門戶網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務的網站,微博正式進入中文上網主流人群視野。
2004年,馬克·扎克伯格創辦社交網絡Facebook(類似于我們熟悉的微博),它成為社交網絡的帝國。
據統計報告稱,微博用戶數占在19歲及以上中國網民中占比88.81%,其中7成用戶擁有唯一賬號,用戶規模走向穩定。使用行為以瀏覽轉發發布為基本,收看視頻、聊天、參與商業促銷活動成為用戶新的興趣點。
截至2012年6月,微博用戶已增至2.74億,中國網民使用微博的比例已經過半。2013年新年來臨時,新浪微博每分鐘信息發送量729,571條。
2001年1月15日:維基百科刊登了第一條注解。“每個人都是專家。”用戶們無論從事哪個專業領域都可以在維基百科這本網絡百科全書上添加或編輯關于任何話題的條目。內容包羅萬象。網友們不斷對條目進行編輯,補充和修改。因此維基百科的內容龐大、無序,卻又不斷更新變化。
維基公司僅有23名專職工作人員,它龐大的網絡帝國依靠網民參與完成。
2013年7月9日,第五屆中國數字出版博覽會宣布: 2012年我國網絡游戲收入569.6億元,包含手機彩鈴、鈴音、手機游戲等在內的手機出版達486.5 億元,網絡期刊收入達10.83億元,電子書達31億元,數字報紙(不含手機報)達15.9億元,博客40億元,在線音樂達18.2億元,網絡動漫達 10.36億元,互聯網廣告達753.1億元。手機出版收入規模從2006年的80億元發展到2012年的486.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