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科團隊上門服務
老西門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位于上海黃浦區老城廂,與歷史古跡文廟相毗鄰,區域特色明顯,人文資源豐富。中心下設一個分中心,三個標準化衛生服務站,核定床位50張。服務面積1.24 km2,服務人口9萬。中心現有職工130人,其中衛技人員105人,中高級職稱45人,全科醫生15人。中心連續三屆榮獲“上海市文明單位”稱號,也是“上海市衛生系統文明單位”和“區文明單位”。2000年中心是上海市二十家示范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之一, 2004年又列為上海市社區衛生服務綜合改革33家試點單位之一。是上海交通大學臨床醫學院和口腔醫學院的社區教學基地,上海市首批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2012年再次創建為“上海市示范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老西門街道現有戶籍人口9.17萬,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占街道總人數25%。是上海人口老齡化、高齡化程度較高的社區之一。多年來,中心緊緊圍繞民生工作,積極探索社區服務新模式,以課題研究為基礎,打造社區為老服務品牌。2005年中心《獨居老人生理心理康復的社區適宜技術和服務模式研究》經過層層選拔,成為上海市重點社區項目,在全市率先探索獨居老人綜合健康管理服務新模式。在課題研究基礎上,我們與社區民政部門聯手,構建了集生活照料、康復保健、娛樂休閑為一體的為老服務綜合網絡。八年來中心領導換了幾任,但愛老敬老實事項目越做越好,成為街道的名片,社區的品牌。我們還編印了《老年人意外傷害預防手冊》、《老年人心理健康保健手冊》、《老年人合理膳食指導手冊》和《老年人中醫藥養生保健》系列叢書,深受社區老年人的歡迎和好評。
自1995年起,中心作為上海交通大學附屬醫學院臨床學院(原第二醫科大學)和口腔醫學院的社區教學基地,實行醫、教、研結合,是上海市衛生局認證掛牌的全科醫師規范化培養的社區基地。2011年中心與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九人民醫院聯合申報住院醫師規范化培養全科醫學教學基地,每年有數十名醫學生來老西門教學基地實習進修,十年來已完成教學論文數百篇。
發展是永恒的主題,人才是成功的保證。中心一貫注重人才梯隊建設,通過優秀青年醫師和拔尖人才培養、積極鼓勵在職人員參加學歷教育、外出進修及參加各類學術交流活動,支持醫務人員積極申報課題研究,為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在2012年中華醫學會全科年會上,我中心的論文作為黃浦區唯一入選論文參加大會壁報交流,多篇論文參加上海市醫學會全科年會大會交流,承辦了由上海醫學會全科醫學專科委員會主辦的第58期社區全科醫師沙龍學術活動。
黃浦區是有名的寸土寸金,雖然中心占地面積不大,但我們注重內涵建設,螺螄殼里出精品。對照示范中心創建指標,我們在以下三方面進行重點改進:一是布局重新調整,就醫環境更加人性化。中心建立了集中醫內科、針灸、傷科和理療為一體的中醫綜合診療服務區;放射影像、藥劑、檢驗等科室重新翻修改造、預防保健和門診醫療區分門(梯)進出;規范了各類標識、增加無障礙設施,就醫環境更加寬敞舒適。二是規章制度更新完善,內部管理更科學化。我們對制度進行了梳理和完善,注重各項制度的落實和督查,保障了醫療服務規范有序、內部管理科學合理。三是服務內涵拓展提升,服務功能更趨完善。中心在街道支持下,發動社區參與,積極開展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體檢、家庭醫生責任制簽約、社區舒緩療護等工作。以創建活動為契機,健康管理得到落實,服務模式不斷創新,內涵建設更加深化。
黨支部以精神文明建設為抓手,以中心文化建設為載體,倡導“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內抓“凝聚力工程”,外樹“家庭醫生“良好服務形象;制作了院徽、院歌,創辦院刊、院報;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為職工提供了展示才藝的平臺;每年舉辦退休職工歡送會、春節聯歡會、5.12國際護士節主題活動、中秋節病房送月餅,員工健康體檢等;中心工會每年組織職工運動會、歌詠會,組織職工外出旅游,參加衛生局金秋文藝匯演和廣播操比賽等。通過精神文明建設,陶冶了職工情操,培養了職工集體榮譽感,營造了文明和諧的工作氛圍。中心先后獲得“上海市衛生系統首屆醫院文化建設優勝單位”、“醫院文化建設優勝獎”等稱號,連續十年獲得黃浦區衛生局黨政目標管理考核一等獎,是上海市文明單位、上海市先進基層黨組織、上海市衛生系統文明單位、黃浦區文明單位。
中心全體員工將繼續秉承“愛心、人性、誠信”的服務宗旨,勤奮耕耘、開拓創新、追求卓越,以嶄新的姿態為社區居民的健康保駕護航,為創建健康社區、和諧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