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8年7月,九江失守,國民政府緊急調薛岳為第一戰區第一集團軍司令,守衛鄱陽湖至南潯一線。薛岳(1896~1998年)又名薛仰岳,廣東樂昌人。他出生時正是中日甲午戰爭時期,其父為他取名“仰岳”,即效法民族英雄岳飛之意。
薛岳到達南潯一帶后,并不急于找日軍主力決戰,而是和日軍打起了運動戰。他利用南潯一帶山嶺縱橫的有利地形,和日軍展開了周旋。兩個月過去了,負責進攻南潯地區的日軍方面指揮官岡村寧次,一直無法找到薛岳的主力與之決戰。日軍也漸顯疲憊。
在于敵人周旋的過程中,薛岳一直在思考著破敵之策。終于,薛岳想出了一個新招,在南潯的正面構建了一個“反八字形陣地”。
薛岳對這個戰術十分滿意。他說:該陣地如張袋捕鼠。敵犯右則中、左應;犯左則中、右應;犯中則左、右應。日軍很難撞破這道南墻。
而此時,岡村寧次注意到了中國守軍的一處防守漏洞,決定抓住這個機會。10月1日,他派日軍106師團主力從這個漏洞鉆進去,直搗守軍的心臟。但106師團走到了萬家嶺一帶,卻被守軍發現了。
擔任萬家嶺守衛的軍隊,是剛從金官橋一線撤下來的第4軍。第4軍的警哨發現日軍已經偷偷摸進了陣地,就立即把情況報告給軍長歐震。10月2日,各方不斷傳來發現大批日軍的報告,令他既緊張又興奮。由于日軍另一個師團尚在遠處,被友軍所阻,第4軍并無太大顧慮。歐震果斷下令全軍布防,攔腰側擊突入之敵。
薛岳很快就得到了日軍在萬家嶺出現的消息。他即刻命令南潯、德星方面的第4軍、第74軍及第187師、第139師,從東面包圍萬家嶺日軍,切斷其退路。同時,他又電令在瑞武線作戰的新13師、新15師、第91師、第142師、第60師及預6師,包圍萬家嶺西南。
10余萬中國大軍飛調萬家嶺,把淞浦師團的1萬多人團團包圍在10平方公里的山嶺中。日軍第106師團偷襲不成,反而陷入四面楚歌的絕境。從1938年10月2日起,抵達萬家嶺的中國10萬大軍四面出擊。各路大軍在兵力占絕對優勢的情況下,斗志旺盛。
日軍發動了瘋狂的反撲,企圖突圍。負責圍殲敵人的第74軍和第58師為阻止日軍突圍,損失巨大。
第58師由馮圣法將軍率領,全師在戰斗中幾乎傷亡殆盡。薛岳緊急命令第74軍馳援,但是由于日軍已經不顧一切向前突圍,俞濟時的第74軍行動十分緩慢。薛岳打電話怒斥俞濟時:“你部屢屢增援不力。你要是再往后退,使前方部隊撤不下來,就軍法從事。我先殺了你,委員長再來殺我!”
由于第74軍的馳援,第58師終于扼住死敵第106師團的退路,保證了合圍萬家嶺的成功。該軍的另一個師為王耀武的第51師,他們奉命攻占張古山。王耀武觀察地形后發現,該山易守難攻,卻是整個戰役的關鍵,因此必須奪占,但勢必傷亡巨大。
第305團團長張靈甫提議,出奇兵從山后的絕壁攀援突襲,配合正面進攻。他親自帶領精兵上陣,果然很快占領該山。日軍又以飛機重炮攻擊,第51師只得退下,入夜又將其奪回。經過5個晝夜的反復爭奪,張靈甫帶傷堅持戰斗,終于牢牢控制該陣地。
這一戰,日軍僅遺留陣前尸體就達4000多具!可以說,沒有張古山爭奪戰的勝利,就不可能有萬家嶺大捷。
1938年10月7日,薛岳下令圍殲日軍第106師團的各部隊開始總攻。10月9日,在薛岳的死命令下,萬家嶺地區的各師都組成了數百人的敢死隊,向萬家嶺、雷鳴鼓、四步蘇、箭爐蘇等敵人最后幾個據點發動了全面攻擊。
最后5分鐘,對兩個搏斗得精疲力竭、傷痕累累的人來說,與其說比戰力,不如說是在比意志。薛岳這最后一擊,在氣勢上徹底摧垮了日軍。10月10日,戰斗基本結束。
日軍第106師團有萬余人被殲,被俘300余人,不到1000人突圍。
萬家嶺大捷是中國在抗戰以來,首次殲滅敵軍整個師團的一次戰役。此次戰役使薛岳一戰成名。一個師團被圍殲,這是日軍繼臺兒莊慘敗后的又一次重大恥辱。
(摘自中國長安出版社《國民黨抗日驍將》 作者:風喚雀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