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君 朱 青/編譯
數字時代的學習
王 君 朱 青/編譯
科技,正在重塑教育的方方面面,讓世界上最貧困的居民也能享受到一流的課程。科技,也讓學生們的學習方式慢慢發生了改變。
在過去的幾個世紀里,教育方式幾乎一成不變。學生上課聽講、做筆記、完成家庭作業。教師在課堂上授課,偶爾布置一場測試。學生們在經過一輪考核之后進入下一個主題學習。一般而言,學生都會就近擇校,尤其是貧困人家的孩子,他們通常不太注重教學質量。
現在,這些常規的學習方式正發生改變。在一小部分(其范圍正不斷擴大)學校里,學生們正在接受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他們在線觀看講課視頻,然后去課堂上處理作業,或者和老師、同學一起協作解決難題。
計算機程序使得他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步調來學習,不用考慮其他人的進度。教師們利用這些程序給學生們進行測試考核和論文評估,這樣,他們可以同時關注更多的學生。當地學校不再是學生們的唯一選擇。只要連有網絡,任何一個人都可以享用到這些不以盈利為目的的高質量課件。
是什么推動了這場數字革命呢?動力之一是學校所肩負的前所未有的壓力。如今,越來越多的學生追求高等級的教育,而學校卻因資金短缺無法組建與之相匹配的師資隊伍。同時,在雇傭單位的敦促下,政府和教育系統也在不斷提高每個教育階段的標準。
很多人認為技術是解決一切的密鑰。然而懷疑論者則認為,新技術對教師的幫助甚微,并且可能威脅到了學生的隱私。應當探究新數字時代教育體系的前沿科學及其對于父母、學生和老師,甚至是整個社會的意義。
從遍布全球的大規模網絡公開課(MOOCs),到可以提供定制的學習經驗并記錄每個學生進步過程的自適應數字工具,技術正在改變21世紀的學生。《自然》和《科學美國人》兩大雜志合作,梳理了這一領域內的專題文章和評論,對教育領域正在發生的變革及其對學習和研究的意義進行了探究。
[資料來源:Nature][責任編輯:彥 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