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青/編譯
可汗學院虛擬與現實結合的探索
朱 青/編譯
● 技術使課堂人性化。
每當人們想到虛擬的事物時,總是會立馬將它和與之相對應的物質實體對立起來——像是亞馬遜網上書店與傳統書店,維基百科與紙質的百科全書。人們認為,這些虛擬物體將會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效率取代有形實物。不過,在教育領域,虛擬物體應該不會取代有形實體,而會是另一番模樣。我們不應以取代傳統的物質課堂為目的,而應將虛擬技術與物質實體結合起來重構整個教育體制。
當前,大部分的學生只是坐在教室里,一邊聽老師講課一邊做筆記。盡管教室里的學生少則20多人,多則300多人,可是他們之間并沒有互動。考試是老師用來了解學生到底掌握了多少知識的主要手段。即便考試結果顯示學生們在對基本概念的理解上有差距,整個班級的教學還是會向更高級的概念繼續。
虛擬技術讓我們有了對這種教學方法進行反思的機會。如果課程可以在線開放,那么課堂教學就可以用來讓學生們進行討論、互相輔導或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做研究。如果講課可以從課堂教學中轉移出來,而我們又能根據實際需要進行練習和測驗,那么就根本不需要再延續那種源自19世紀普魯士時代的工廠化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們被安排在一起,只能按同一個進度學習。如此一來,學生就可以按自己的節奏學習,還可以在正式的課程結束之后做進一步的深化和提升。
未來的10-20年里,混合式學習還能將文憑從學習中分離出來——就目前而言,文憑和學習都在同一個制度體系內。混合式學習能讓所有經過學習(不論是從工作中學習,還是在傳統的有形學校學習,或是通過在線課程學習,最有可能的是以上學習皆而有之)的人證明自己掌握了一套高水平的技能。
或許,混合式學習最有力的影響在于其對教學質量和其他一般性學習資源的影響。傳統的教師和教科書出版商幾乎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教學或教材是否真的有效。通過將豐富的實際經驗與在線工具相結合,教科書的編寫者和教師就能獲得有關其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實際效果的最新和最詳細的數據。
在這種“混合式學習”的條件下,教師的作用就能提升到更具價值的事情上。教師不用再將大量的時間耗費在講課、準備考卷和改卷上面,而可以更多地與學生互動。老師不用再強制學生被動地坐著聽課,而是指導和激勵學生自己掌握學習——這才是所有技能中最為重要的一項。尤其是對處在服從性學習環境中上進的學生而言,這些虛擬工具——假設我們能克服其獲取性方面的難題——能對他們的學習起到促進作用。在發達國家,最好的經驗將是利用在線工具解放物理時間,使它不再被動,而是更加的人性化。對教育而言,亦是如此。
[資料來源:Nature][責任編輯:彥 隱]
本文作者薩爾曼·可汗(SalmanKhan),孟加拉裔美國人,一位充滿熱情的互聯網教育家,他創立了一家教育性非營利組織“可汗學院”,主旨在于利用網絡視頻進行免費授課,現有關于數學、歷史、金融、物理、化學、生物、天文學等科目的內容,免費視頻已達數千段。機構的使命是加快各年齡學生的學習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