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志明,張少博,姚超
(河北工業大學社會科學部,天津北辰 300401)
邯鄲區縣城鎮化建設分析
馮志明,張少博,姚超
(河北工業大學社會科學部,天津北辰 300401)
通過對邯鄲區縣發展的歷史與現實的成就和問題分析,尋找邯鄲區縣城鎮化發展的存在問題和剖析原因,并從城鎮規劃、培育邯鄲經濟增長極、制度創新、積極發展重點區縣、大力推進工業化和第三產業的進程、加大城鎮公共事業的投入,改善公共設施設備、轉變政府職能、進一步優化城鎮發展的軟環境等措施入手,提出邯鄲區縣城鎮化跨越發展的對策。
邯鄲;城鎮化;制度創新
城鎮化指農村人口不斷向城鎮轉移,第二、三產業不斷向城鎮聚集,從而使城鎮數量增加、規模擴大的一種歷史過程。城鎮化的過程也是各個國家或地區在實現工業化、現代化過程中所經歷社會變遷的一種反映。自改革開放后,我國城鎮化開始復蘇和發展,從1979年的18.96%提升到2000年的36.2%,在2001年,我國城鎮化進入快速發展的新時期,在“十五”計劃綱要中首次將城鎮化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城鎮化進程取得顯著成果。十八大報告中在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相關章節中不斷地提到城鎮化,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新一代領導已經堅定決心,唯有不斷地推動城鎮化,才會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
2.1 基本現狀
邯鄲市位于河北省南端,因邯山至此而盡得名。西依太行山脈,東接華北平原,與晉、魯、豫三省接壤,轄4區、1市、14縣,總面積1.2萬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450平方公里,截止到2012年全市總人口約1000萬,屬于人口超百萬的“特大城市”。解放初始,邯鄲僅是面積1平方公里,人口2.8萬的小鎮:街道狹窄、道路坎坷,沒有一條瀝青路,房屋低矮簡陋,沒有自來水和下水道,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一片空白。新中國成立60年來,尤其在1978年實施改革開放以來,邯鄲市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制定了戰略發展規劃,城鎮化建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預計到2020年,邯鄲中心城市人口規模達525萬人,城鎮化率達到80%,形成功能分區明確空間布局合理、等級規模有序、基礎設施完善的城鎮體系。城鎮化建設是以經濟發展為前提的,200年,邯鄲首次跨入全國成員不多的G D P2000億城市俱樂部,財政收入突破200億元,4年實現翻了一番,城鎮化率達到了45.2%。
2.2 存在問題
邯鄲雖然正處于城鎮化建設加速發展期,經濟實力有所增強,但也面臨著許多問題,主要體現在(1)2009年全國城鎮化率達到46.6%,邯鄲為45.2%,低于全國1.4個百分點。作為全國66座特大城市之一,城鎮化率卻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所以邯鄲更加不能停下發展的步伐;(2)城鄉差距拉大甚至連城市郊區也處于貧困狀態,是邯鄲區縣城鎮化進程發展過快而質量較低所導致的一個現象,也是我國城鎮化的一個顯著特征;(3)城市化滯后于工業化,二元結構失衡,第一產業所占比例偏大,第三產業發展嚴重滯后。
3.1 歷史的原因
新中國成立之初,邯鄲已經從一個歷史名城淪為一片廢墟,可以說是百廢待興。1945年設市,為晉冀魯豫邊區政府所在地。1949年降為鎮,但仍為邯鄲專區專署駐地。1952年12月22日復升為市,1954年改為省轄市。1956年峰峰市并入邯鄲市,1983年邯鄲縣并入邯鄲市。1984年改為省轄市。1986年武安縣(后改市)劃歸邯鄲市。“1993年經國務院批準,撤消邯鄲地區,實行地市合并,將邯鄲地區所轄各縣劃歸邯鄲市管轄,稱邯鄲市至今”[1]。短短幾十年間,邯鄲地區的區域行政編制多次發生改動,導致沒有一個穩定的發展規劃。
3.2 客觀的原因
邯鄲市城區偏小,人口多,大大制約了邯鄲市區規模的擴大,城市規模如果過小,在城鎮化過程中無法發揮市區的帶頭作用,由于第三產業發展滯后,城區也無法安納在城鎮化進程中失地的農村剩余勞動力,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產業結構的不合理,導致邯鄲的人均G D P,農民人均收入,工業品市場占有率以及財政收入等各項指標上都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3.3 現實原因
受制于全國實行的戶籍制度,邯鄲的鄉城人口流動和遷移也受到了很大限制,導致城鎮化水平無法與工業化非農化同步發展。不過城鎮化的滯后也不能全部歸咎于體制問題,由于資源,人口,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響,邯鄲各區縣的發展極不均衡,2011年,邯鄲魏縣的全年財政收入不到5億元,同屬邯鄲的磁縣財政收入卻已超過23億元,這種不均衡也是影響城鎮化建設的重要問題。
4.1 編制好邯鄲區縣城鎮化專項規劃
(1)要明確當前經濟發展所處的階段。同發達國家相比,當前我國三次產業結構的發展水平,要落后40年。有些地區和有些領域甚至要落后100年。我國欠發達地區,多數仍處于農業經濟階段。“綜合起來看,我國只多也是處于工業化的中期階段”[2]。邯鄲市的情況大致也是如此。邯鄲第一產業在整個產業結構中的比重,都高于全國水平,農業不僅比重大,而且機械化程度低。工業的增加值很大程度上也主要靠開發資源。產品附加值低,產品競爭力不強。這就是邯鄲經濟發展的現狀。制定長遠發展戰略規劃,必須從這一客觀現實出發。
(2)是在今后的發展戰略規劃中,應把結構調整,包括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和所有制結構的調整放在極重要的地位。“根據邯鄲市的實際情況,當前不能忽視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和作用,特別是加入W TO后,對勞動密集型的紡織工業的發展,可能有利,應當有所準備”[3]。但從長遠看,尤其在所有制結構方面,應特別重視發展中小企業,尤其是個體和私營經濟。
4.2 合理利用兩黑兩白,培育邯鄲經濟增長極
邯鄲資源豐富,習慣表述為“兩黑兩白”。兩黑是指鐵礦、煤炭。邯鄲是高品位鐵礦石產區,俗稱“鐵參礦”,意思是鐵礦中的“人參”,已探明鐵礦石儲量4.8億噸。邯鄲還是我國著名的焦煤和動力煤產區,煤炭探明儲量43.6億噸,尤其是焦煤屬我國少有的保護性稀缺煤種。因此,被譽為現代“鋼城”“煤都”。兩白,是指小麥、棉花。邯鄲素有“北方糧倉”、“冀南棉海”之稱,耕地面積1010萬畝,糧食作物種植面積1173萬畝,總產528萬噸,在河北省排第三位;棉花種植面積186萬畝,總產16.8萬噸在河北省排第二位。
4.3 抓住制度創新關鍵,為城鎮化的加快發展提供動力
我國的城鎮化,是在相對固化的二元經濟結構下推進的,存在生產要素限制流動、勞動力主體權利存在制度化差異等種種障礙。制度創新,應隨著國家在不同時期城鎮化發展戰略目標和價值選擇加以調整,這必然涉及到對原有城鎮化制度與政策的創新與再調整。落實到根本上,通過制度創新而服務于城鎮化發展目標的過程,就是落實“以人為本”、“公平正義”發展理念的過程,其突出的特征就是通過制度化的賦權,讓公民享有平等的財產權、生存權、發展權和福利權。賦予農民自由遷居自主擇業的權利,逐步建立邯鄲市統一的戶籍制度和統一的勞動力市場,形成城鄉一體的社會保障制度,培育一種市場化的城鎮化發展機制。
4.4 積極發展重點區縣,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
武安市和峰峰礦區礦產資源豐富,工業基礎雄厚,擁有眾多效益良好的企業,是邯鄲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只要在政策上予以一定支持,武安和峰峰就能取得較大發展。另外邯鄲通過設立冀南新區將發展次于武安峰峰的區縣,比如磁縣,邯山區整合到一起,力爭把冀南新區建設成為四省交界區最大的現代物流樞紐、全國重要的現代裝備研發制造基地、產業與生態融合示范區。
4.5 大力推進工業化和第三產業的進程
邯鄲因為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所以在工業化建設上取得很大成就,建設了一批具有高水平的工業企業,邯鄲鋼鐵集團是其中最具知名度的企業,歷經幾十年的發展,已經發展成為總資產、銷售收入雙雙超過300億元,年產鋼達800萬噸的現代化鋼鐵企業集團。相對來講第三產業的發展就薄弱了許多,根據2008年的調查,邯鄲第三產業的發展水平在全省11個地級市里排名第5,與經濟總量排名第3的表現比較相形見絀。為此,邯鄲需要加大力度發展第三產業,加大對旅游業的投入,充分發揮邯鄲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和旅游資源大市的優勢,注重挖掘邯鄲“歷史文化名城”底蘊,體現特有風格,加大旅游業的投入,重點支持、推進邯鄲旅游業蓬勃發展,使之盡快形成新興產業。
4.6 加大城鎮公共事業的投入,改善公共設施設備
加快小城鎮建設。推進縣改市工作進程,磁縣、永年、涉縣、大名四個縣要積極申報,爭取盡早批復運行。小城鎮建設要按照農業現代化、區域城市化、城鄉一體化的目標,立足本地實際,因地制宜,以規劃為先導,以產業發展為支撐,以人才、資源要素集聚為基礎,以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形象建設為重點,把小城鎮建成各具特色,充滿活力,能夠持續快速發展,對區域經濟具有較大的集聚力和輻射功能的經濟增長群和增長帶,建設一批資源型、交通型、旅游型、市場型、綜合型的中心城鎮和重點鎮,在更大范圍內規劃、構建優勢互補、分工合理、發展協調的城鎮體系。
4.7 轉變政府職能,進一步優化城鎮發展的軟環境
堅定地實行政企分開,把政府的職能切實轉換到宏觀調控、規范市場、搞好基礎設施建設和提供公共服務上來。“積極穩妥地推進政府機構改革,建立起政務公開、精干高效、運轉協調、行為規范、公正廉潔的政府宏觀管理機制,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服務水平和公共產品質量”[4]。
繼續改革和完善政府管理宏觀經濟的方式方法,加強計劃、財政、金融等經濟手段與法律手段必要的行政手段的綜合協調運用,強化宏觀經濟政策與結構調整政策、各項改革措施的相互配合,塑造良好的宏觀經濟環境。
[1]百科知識:[E B/OL].http://bai k e.baidu.com/view/1 951.htm.
[2]丁小平.我國城市化滯后的產業因素分析[J].經濟學家2004,(3).
[3]邯鄲市計劃委員會.邯鄲經濟發展戰略規劃調研報告1999.
[4]苗沐雨,王玉山.關于邯鄲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對策性思考[J],河北經濟研究.2000,(7).
TheAnalysisof UrbanizationConst ruction inHandan
FENGZhiming,ZH A NG S haobo,Y A OChao
(Hebei Universityof Technology,B eichen Tian j in300401)
B ased onanalysing the developinghistory,e x istingachievement and real istic issue in Handan,we search for its problemin urbani z at ion const ruct ion.W e propound some urbani z at ion de 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for Handan on some points about town planning,economic growth pole,in stitutional innovation,developingmain county,boosting indust rial i z ation and ter tiary indust r increasing investment and publ ic services faci l ities,t ransforming the function of the government andopt imi z ingsof t envi ron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wns.
Handan;Urbani z ation;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F127
A
1672-2094(2013)03-0015-0
責任編輯:鄧榮華
2013-03-08
馮志明(1968-),男,河北霸州人,河北工業大學副教授。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張少博(1988-),男,河北邯鄲人,河北工業大學社會科學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2011級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特
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
姚超(1987-),女,湖南彬州人,河北工業大學社會科學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2011級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