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張容
(成都師范學院物理與電子技術系,成都 611130)
物理師范生實踐教育體系的改革
——以成都師范學院為例
李斌,張容
(成都師范學院物理與電子技術系,成都 611130)
提高師范生各方面素質,著力培養他們實踐能力、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已成為時代的迫切要求。本文在借鑒國外實踐教育經驗的基礎上,結合當前物理師范生的培養目標,對現有物理專業師范生的實踐教育體系的改革進行探討和研究,提出了改革的具體措施。
物理師范生;實踐教育體系;改革
師范專業是一個有別于其他專業的一個專業,有其特殊性。就其他專業而言,所涉及到的專業核心知識就是所學學科專業的知識;而師范專業,所涉及的專業知識不僅有學科專業知識,而且還包括作為一名合格教師所應具備的教育教學知識及技能,即雙重知識。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變遷,對教師素養的要求也在不斷的變革和提高,從而導致合格師范生的培養往往難于其他專業人才的培養。特別是當前普通教育所進行的課程改革,給師范生的培養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以往的培養體系已不能適應新的要求,暴露出許多不足,如何調整和改革?結合時代發展的要求、基礎教育發展的要求、教師教育本身發展的要求,我們調整物理教育專業的培養方案,對其實踐教育體系進行改革、創新和實踐,以期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
實踐教育不是一個新的概念,其內涵隨著社會歷史的發展在不斷地豐富。不同時期,不同學者對實踐教育的理解是不同的。我們比較傾向這種認識,即“實踐教育并非簡單指稱大學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實踐教學”環節,而是指在大學人才培養的全部過程中貫穿實踐教育的思想,通過課堂內外各個環節,全面構建完整的實踐教育體系,提高大學的人才培養質量”[1]。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召開的第38屆國際教育會議指出:“把理論知識用于實踐,以及學生參加勞動,是現代化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通過提供與外界包括與勞動界更多的接觸,促進學生品格的全面發展;除此之外,還使他們個人和集體加深對社會道德、教學和經濟價值的理解,教育學生認識不同類型勞動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向他們反復灌輸尊重勞動者和勞動人民的思想。這一論述對于實踐教育的的意義作了比較完整的概括[2]。
在國外許多國家,18世紀以后,隨著工業化時代的來臨,各大學為了適應產業界對應用人才的迫切需要,紛紛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并在整個教育過程中滲透實踐教育思想,大力培養學生理解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逐漸成為大學制度化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加強實踐教育的過程中,人們對實踐教育的認識和理解也逐步趨于成熟,但是因為各國大學的歷史、傳統不同,以及各國進入工業化和現代化的時段也不相同,因而大學對實踐教育的理解和態度,以及大學介入實踐教育的歷史、程度和范圍也不盡相同。比如加利福利亞大學強調“本科生教育計劃要把知識和技能傳授給學生”,加州大學非常重視學生的實際能力訓練,開設了一系列的實踐教育項目,如本科生科研計劃、合作教育計劃、證書計劃等。劍橋大學在其教育使命中提出要“從普遍的生活世界中提高學生的能力”,“鼓勵質疑精神”,“強烈支持學生參加科研”等。阿肯色大學認為,實踐教育(practice education)是要“把研究和真實的生活、知識和經驗結合起來”。該校規定,大學生必須參加不屬于課堂的任何某個與學生的專業相關的學術環境,以鍛煉才干。此外,阿肯色大學還鼓勵本科生參加科研、參加海外學習(studyabroad)、校際合作等多種實踐教育活動,以全方位加強學生能力的培養[1]等等。
目前,國外大學的實踐教育模式主要有兩種類型:1)以課堂教學為依托的認識實踐,這種模式主要是通過知識的傳授和習得來增加知識,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主要方式有課堂講授、課堂討論、講座、實驗等;2)以課外活動為依托的操作實踐,通過課外活動鍛煉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應用知識的能力,主要方式有本科生科研、社團活動、小組活動、實習、職業適應培訓等[1]。國外的這些理念與實踐可以為我們實踐教育體系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鑒。
教育教學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實現人才培養目標,提高培養質量,使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能更好地服務于社會,所以物理師范生實踐教育體系的改革必須服從于物理師范生的培養目標。而培養目標又取決于社會對物理教師所需的知識、能力范圍及其結構的判斷與界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 D)認為:教師既要具備一些基本的為師素質(比如說掌握各種知識,具備專業教學能力,通曉并遵從專業倫理等等),還要與時俱進地更新和充實自己,具備知識更新與拓展能力、終身發展能力、人際合作能力、靈活應變能力、信息技術素養與能力、自我反思意識與能力等等[3]。所以物理師范生的培養目標更應強調對學生能力的培養。這里所說的“能力”不僅是崗位能力,更是職業崗位群能力;不僅是專業能力,也是綜合能力;不僅是就業能力,更是創業能力。而這種能力的培養是離不開實踐教學的反復訓練的。因此,我們以“注重基礎、強化實踐、培養能力”為指導思想,重視和加強對實踐教育的理論研究,積極探索實踐教育的方法與手段,構建具有專業特色的實踐教育體系[4]。
3.1 調整和優化課程體系及課程內容
當前基礎教育實施的新課程改革遵循全新的教育理念,在課程的目標、結構、功能、內容、實施、評價、管理等方面都發生了重大變革[4],這些變革給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教師要具備更加廣博的人文素養、全新的專業知識和更高的專業適應能力;教師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技能;教師要有更強的教育教學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等。
所以,我們調整了物理師范生的課程體系。對于公共基礎課,僅保留《大學英語》、《高等數學》《計算機基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增設《人文科學概論》、《大學生職業規劃和指導》這兩門必修課以及《美術基礎》、《音樂基礎》、《第二課堂這三門選修課,以此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加強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提高他們的綜合素養;在專業課中,增設《中學物理課件綜合設計》、《中學物理新課標解讀與教材分析》、《中學物理簡易實驗器材的設計》、《中學物理專題分析》等專業任選課程,以增強專業的針對性和應用性,提高學生專業素養和技能,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與此同時優化專業課程內容,注重課程內容的基礎性、應用性和前沿性比如,我們以梁燦彬等編的《電磁學》教材為藍本在認真分析高中新課標對電磁學內容的要求的基礎上,保留靜電場、恒定電流、靜磁場、電磁感應、麥克斯韋方程組與電磁波等基本內容;從物理思維和數學層面上提高師范生對中學已接觸的電磁學知識的學習;注重教材延伸內容的閱讀;而將交流電部分的內容略去不講。
3.2 創新物理實驗教學內容和方式
注重實驗的開放性、適應性和實踐性。所謂開放性就是指構建開放性實驗室,開放性的實驗內容適應性是指實驗內容一方面要適應基礎教育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與我們的生活相聯系,提高實驗的應用性;實踐性是指實驗內容不能只停留在驗證性實驗上,要切實以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目標。我們按照由易到難,由簡單到綜合,從注重傳授知識到注重創新能力培養,循序漸進、逐級提高的這樣一個路線來刪減、增加、整合、修改實驗項目和內容,建構起了一個以學生實踐能力逐步提高為目的的多層次的實驗教學體系。比如“中學物理實驗研究”實驗體系中,我們以培養學生教學能力、實驗室管理和實驗器材維修能力為目的,設置了認識性實驗、單項應用能力實驗和綜合應用能力實驗三個層次的實驗教學環節。其中“認識性實驗”要求學生認知中學物理常用的實驗儀器;體驗、了解實驗現象的原理和規律。“單項應用能力實驗”要求學生學會在中學物理教學中使用實驗儀器;學會常用物理儀器的維護和維修。“綜合應用能力實驗”要求學生能改進、優化實驗器材;能創新設計和制作實驗器材;能合理使用實驗器材提高教學效率。不同層次的實驗教學所要解決的問題、達到的目標和要求是不同的,實驗實施的方式和方法也不同,這樣使得實驗教學真正成為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潛能的主渠道。
3.3 構建起具有特色的職業技能訓練體系
在師范生的培養上,以往的訓練體系存在訓練內容陳舊、訓練陣地局限在培養學校內部、訓練的個性體驗僅停留在學習的層面上、教育見習和實習時間不足等缺陷,以致我們培養出去的學生有較長的適應期才能勝任教師這個崗位。為此,我們修訂了物理師范生的職業技能訓練體系,使其包括基本技能訓練、綜合能力訓練及系校合作三個方面,每個方面又包括若干項內容。要求在三個學年中的每個學期都有專題、專項的訓練內容和要求,并在訓練過程中實施“雙導師制”,目的就是通過各有側重點且相互銜接的、不同的訓練內容和漸進的計劃形成完整的培養進程。尤具特色的是我們的“系校合作”體系。比如,學生在一年級時,就進行專業認識教育,通過中學一線優秀教師、管理人員及校長的極具針對性的專題講座和短期的教育見習,使學生逐步了解中學的實際教學狀況,明確未來工作要求,提高對日常訓練目標的認識和自覺性,樹立職業成長信念和基本職業觀念,基本建立起工作理念,確定職業發展規劃。
3.4 鼓勵和組織學生積極參加競賽活動
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和教師技能,鼓勵和組織學生積極參加有利于專業成長的各種競賽活動。比如“全國大學生物理教學技能大賽”、“大學生物理知識競賽”等。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一整套完整而有效的培訓模式,不僅造就出一支技術過硬的師資隊伍,而且還提高了學生的教育實踐能力,增強就業競爭力。
3.5 構建起職前、職后一體化的合作平臺
我們利用承辦各級物理骨干教師培訓這一契機,與學校、教科所、部分縣市的培訓機構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借助該平臺,開展多方面的交流和合作。比如聘請優秀教師擔任學生的課外指導教師;我們的學生可定期到這些學校進行教學見習(聽課、觀察、訪問和評議)和實習,與優秀教師進行面對面地交流;還可參與到這些合作單位的教育研究課題中去等等。另一方面,我們的老師積極參與到這些合作單位的教育課題研究中,并把課題成果轉化為我們學生的課程資源。從而極大地提升了師范生的實際教學能力、教育研究能力和一定的創新能力。
[1]陳超,趙可.國外大學實踐教育的理念與實踐[J].外國教育研究,2005,(11).
[2]薄曉璐.實踐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重要舉措[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8,(8).
[3]鄧濤,饒從滿.論高素質教師及教師職前教育改革[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6).
[4]李斌等,楊祖念,張容,等.物理教育專業實踐教育體系的改革與實踐[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13,(1).
Reformon the Practical Education Systemof Physics Normal Students——TakingChengdu Col legeasanexanple
LI B in,ZH A NG R ong
(Chengdu Col lege,Chengdu S ichuan 611130)
To i mprove the quality of al l aspects of normal school students,cul tivate thei practice abi l ity,learning abi l ity and innovation abi l ity has become the urgent requirement of th t imes.B ased on the e x per ience of other count r ies'pract ice educat ion,combining the physics norma students t raining ob j ectives,this paper e x plores and studies the reform of e x isting physica professional practiceeducationsystem,and puts forward the concretemeasures of the reform.
Physical Normal S tudents;Practical Education S ystem;R eform
G652
A
1672-2094(2013)03-0117-03
責任編輯:張隆輝
2013-03-14
李斌(1969-),女,四川廣漢人,成都師范學院物理與電子技術系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物理教學和物理教育。
張容(1965-),男,四川西充人,成都師范學院物理與電子技術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物理教學和物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