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紅梅
(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四川遂寧 629000)
陶行知“精神糧庫”建設思想芻議
田紅梅
(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四川遂寧 629000)
提起“糧庫”,人們自然想到儲存糧食的地方。陶行知認為:圖書館是師生的“精神糧庫”,圖書館建設是學校建設發展的重要內容。學校要根據規模和工作需要,確定圖書館規模,廣開書源,尤其是要購置有價值的“好書”。在建立必要的規章制度基礎上,圖書館對于讀者要進行“授之以漁”的指導。
陶行知;圖書館;精神糧庫
提起“糧庫”,人們自然想到儲存糧食的地方。其實,陶行知創立育才那時,是吃糧籌款,籌款吃糧,幾無余糧存儲可言。陶行知為此傷透了腦筋,1929年7月育才開辦時米價是每斗2元多,到1941年6月即漲到每斗80元,6月底則已漲到每斗110元,超出學校開辦時的50倍,陶行知自稱是和米賽跑的體育家。“校長的精力大部分消耗在全校米糧問題的解決上,對于真正的教育問題反而難以顧到”,他不禁發出遺憾的感嘆;然而他卻要下大功夫建設學校精神“糧庫”——圖書館,他高瞻遠矚;“我們有兩個肚,需要兩種食糧,兩個廚房,兩個大司務。自從米價漲上天,精神食糧偏枯,大家好像變成一個大肚小頭的動物,其實精神肚子吃不飽,飯桶肚子又何嘗吃得飽?”為實現育才辦學宗旨,消除這種偏枯病態,陶行知措施果斷:“我們下定決心規定‘點心’費或文化點心費,不得小于米價二十分之一,免得頭腦長得太小,太不像話。”圖書經費與生活經費同步,保證了圖書館的擴充,他甚至斷然行事。看到第十四版的珍本《大英百科全書》,生怕別人購走,他急用剛籌來的買米之款先墊購,然后再去籌募米款,這部書在當時全國學校中也是少有的,而育才有了,這不能不歸功于陶行知的辦學膽略。
1.1 圖書館是師生的“精神糧庫”
“小孩有精神食糧才能長進”陶行知又稱圖書為“點心”,“點腦”,主要是指它能有助于學生思想覺悟的提高,能鍛煉和培養青少年學生的認識能力和辨別能力,而圖書館即為他們創造并提供了一個開拓思想、提高覺悟、煥發精神的好環境,“看些書,把頭腦弄得清楚一點,好把世界的事看個明白”。1941年,正當抗日戰爭處于最艱苦的困難時期,由于國統區環境的影響,有些青年心感煩悶,陶行知敏銳地察覺到這種消極現象的危害,會使“青年身體更衰弱,學問更膚淺,精神更消極萎靡,甚至于墮落頹廢”,于是在國民參政會二屆二次會議上提案,要求制定措施改變這種消極狀況,措施之一便是“看書”,準許青年閱覽各種圖書雜志報紙。“學校亦應廣為搜集,以豐富青年之精神食糧”,如此青年“對于國事、世事有思想貫通之可能”,思想振奮便有信仰,有信仰方生力量。陶行知的提案顯然是針對國民黨政權壓制進步文化,禁止進步文化的傳播而發,主張青年多看看進步的書刊報紙。陶行知深知學校圖書館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讓青年學生能從這里獲得清醒的頭腦和明亮的眼睛。這對把學校圖書館看成是看書清閑、獵奇、無關大局的地方,把圖書館工作僅僅看成是搞借還書、編書號等事務性管理工作的人,恐怕是個很好的教育。
陶行知認為,學校圖書館可以創造學習的氣候,這種氣候是由師生追求真理的熱枕與其所需之一定文化養料的配合所構成。建設圖書館(還有科學館、藝術館),“對于文化養料搜集得愈豐富,配合得愈適宜,則其有助于學問之長進亦愈大。”尤其于教師,圖書館的館藏和規模,往往能決定他的去留,“教師也要有精神食糧才能留得住”。育才有很多幼年研究生,更有眾多的編輯教材讀物的專門人員,他們均需眾多的基本參考書,“郫能取得豐富之精神作料,而烹飪出更豐富之文化食糧,以貢獻于兒童大眾”。圖書館的充實“保證幼年研究生之專題報告及兒童民眾讀物可以源源而出”。對今日之學校言,鼓勵學生創造性的學習,要求教師開展科研活動,圖書館建設不是極其重要的嗎?
1.2 圖書館對于讀者具有“授之以漁”的指導責任
陶行知將圖書館事業之進步劃分為藏書期、看書期、用書期三時期,認為用書期為圖書館之新紀元。它表明了陶行知“書是一種工具,只可看,只可用。‘看也是為著用,為著解決問題,斷不可呆讀”的讀書觀。早在曉莊,陶行知就實施自己的主張,將學校圖書館命為“書呆子莫來館”,意謂此館“為用書而設,非為書呆子而設”,做什么事,用什么書,反對為讀書而讀書。他認為,“書里有真知識和偽知識,讀他一輩子,不能辨別他的真偽;可是用他一下,書的本來面目便顯了出來”,“用書”包括了正確的讀書目的和方法,圖書館應負有一部分指導的責任。教會學生用好書,對搞學校圖書館工作的人來說,恐怕是一個較為艱巨需要開動腦筋方能做好的工作,正因為它比較艱巨,所以他們才大有用武之地。當然這首先是工作人員本身需要從新學習,如果自己不會“漁”如何教人“漁”呢?
2.1 圖書館的規模和書源
陶行知辦育才圖書館,首先根據學校規模和工作需要,確定初建規模,“圖書館至少容2萬書冊”,目標為3萬冊。圖書館由中文書庫、西文書庫、兒童書庫、閱覽室、借書室組成,館中設備因陋就簡,原有的書架、桌凳、藤椅一概利用起來,添設新的設備,也是合乎校情,力求實用并和應變之需,如書架則設計為長方書箱形,可分置案頭,合則成架,運走時又分而為箱;書架高度和深度,均以最高之書和最寬之書為準,長度為2尺5寸左右,陶行知稱之為“游擊式的圖書館用的書架”。隨著學校建設規模逐步擴大,圖書館建設也需逐步擴充。育才學校普修課先由小學辦到初中,后又進一步要辦到高中,特修課已建設自然、社會、文學、音樂、繪畫、戲劇六組,后又進一步籌辦工藝、農藝組。陶行知富有遠見的說:“我們要準備充分精神食糧,配合著小孩們的進度,逐漸將學校一級一級的辦上去,一組一組的充實起來。我們必須預先擴充圖書儀器設備,才能免去臨時供不應求之恐慌。”從某種意義上講,圖書館的發展要走在學校發展的前面,稍有些提前量才好。
其次,他花大力氣開辟書源。由于經費拮據,便轉向社會各界請予支持。陶行知向社會團體及賢達名流、海外華僑發起募捐運動,捐書或捐款,并懇請捐者輾轉勸捐。陶行知與吳樹琴女士結婚,朋友送禮金,他也作為圖書館捐款轉學校。凡捐者,無論多寡,陶行知均親筆寫致謝信附收據,信中言辭懇切感人,如在給菲律賓納卯中華學校小朋友的致謝信中寫道:“您們大家如此為蔽校小朋友努力,令人欽佩之至!我們一定本著大家愛護我們的熱枕,把這錢用在充實小朋友的精神食糧上,好為抗戰建國服務,以不辜負諸位小朋友的盛意。”由于經費畢竟有限,所以在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建設過程中,圖書館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辦學者及館務工作者的主觀努力。
2.2 圖書購置的基本原則
圖書館藏書大量是需要購置的。陶行知購書的總原則是購好書“好書買重復了也可以”。這自然不是見書就買,而是有所選擇,收集好書則不怕費時費力。他審核送來的購書目錄,經他同意,方可購買;他還專門托人留意搜集,如囑原曉莊學生后在重慶《教與學》雜志社任編輯的白動生(啟祥):“時遇有好書,尚希隨時收集寄來為盼。”又托曉光在成都為學校搜集有價值的圖書,包括國內外名著、研究報告、重要史料等,并告知“跑舊書鋪及舊書攤是件要事”,要在價錢的“出入”上研究點門道出來,以便用較少的錢買到較好的書;陶行知本人就經常去舊書鋪淘書的,他僅花了50元便購到了一本《支那疆域沿革圖》解決了許多史地的問題,僅花了60元便購得參加倫敦藝術展博會之中國作品4冊書(時值1000多元,而且還買不到),當他發現堂堂育才圖書館連蕭伯納的名著《堪底達》都沒有,便自覺“害羞”。于是他乘空到舊書鋪去收覓,終于在書店買到了,當他發現那本書時,從他“有一本書直對著我發出光輝”的直覺,可見其欣喜之情如何了。他早就想買《王國維全集》,始終未遇上,便再三囑曉光一定“想法買得”。書籍中之珍品,他是絕不放過的。學校圖書館應該藏好書,有價值的書,那種不分優劣好次,只要你出版我便買的做法,既浪費了有限的圖書購置費,又未能受到應有的教育效益。在購置圖書這個基本建設方面,陶行知的指導思想和具體做法,我們是可以借鑒的。
2.3 圖書館的規章制度
1944年,陶行知制定了《育才學校之禮節與公約》,其中有“圖書史地館”的公約:“(1)肅靜;(2)整潔;(3)閱書報及摘錄筆記自修以外不做別事;(4)參考書報,閱后還原;(5)遇校賓到時,應起立;(6)閱覽公眾書報,不折角、不畫線、不加批、不唾粘,依照規定手續借還;(7)退出時,必將坐凳整理還原,放置桌下;(8)不得損壞、丟失書報”。這些閱覽公德,集中為維護嚴肅安靜的學習環境和愛護公共財物這兩條。于今仍為重要,特別是最后一條。書刊折角畫線為常事,更甚者為“割愛”,將自己喜歡或需要又不肯下抄錄功夫的篇章偷偷地“割”下來,“開天窗”,還有充當孔乙己的,當然這是少數,然而不可不防,陶行知在街上發現有育才的書出賣,便規定有些珍貴書籍“只在館中閱讀,不可借出”,謹防圖書丟失。
陶行知于1934年在上海辦兒童工學團的時候,也曾辦過蕭場兒童流通圖書館,為了充分發揮小先生的作用,弘揚“即知即傳”的普及教育精神,他別出心裁地制定獎讀制度:“凡借書最多,同時又能盡量教人者,本館得酌贈文具和鉛筆、拍紙薄等作為獎勵。”這卻能給今人以大啟發,圖書館的工作日程上是否可以排上“讀好書競賽”、“書評會”、“與作者座談會”等等內容呢?積極參加者及優勝者給以獎勵。我們希望學校圖書館讀者盈門,而不是冷清得門可羅雀。
圖書館建設,是一門大學問,是辦學者所要致力之處;圖書館也應是廣闊的天地,在那里時可以有大作為的,當今教育改革逐步深化,學生的知識面隨著步入第二課堂和選修課的出現也需逐漸擴大充實,圖書館的重要作用會日益顯現出來。一切又遠見的從事教育工作的領導都應緊緊抓住它、認真籌劃它、全力扶持它、精心運作它。
[1]陶行知紀念館.陶行知全集[M].杭州: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
[2]王運紅.論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及啟示[J].新課程研究,2008,(7)
責任編輯:鄧榮華
G40-092.6
A
1672-2094(2013)05-0063-03
2013-08-06
田紅梅(1972-),女,四川安居人,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館員。研究方向:高校圖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