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慶偉
(重慶郵電大學,重慶 400065)
科學發展背景下高校工會工作改革創新的思考
鄧慶偉
(重慶郵電大學,重慶 400065)
高校工會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歷史進程中,對支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維護職工權益、縮小貧富差距,促進社會公正、社會和諧以及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等方面,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新世紀新階段,高校工會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著眼于從轉變思想觀念,樹立主動為教職工服務的意識;依法維護教職工合法權益,最大限度為教職工排憂解難;不斷提高教職工隊伍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培養和造就高素質勞動者,把服務教職工、維護教職工合法權益同組織、教育引導教職工緊密結合起來,不斷提高為教職工群眾服務的能力和水平。
科學發展;高校工會;教職工合法權益;改革創新
工會是黨領導的工人階級群眾組織,是黨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國家政權的重要社會支柱,是職工合法權益的代表者和維護者,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重要社會力量。十六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共中央提出了科學發展觀這一重大戰略思想,是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高校工會工作應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圍繞學校教學、科研、管理這個中心和促進學校改革發展穩定這一根本前提,牢牢抓住以教職工為本、依靠廣大教職工辦學這一工作主題,著眼于突出依法維護教職工合法權益,調動好、保護好、發揮好教職工的積極性、創造性這一工作重點,緊緊把握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與時俱進、開拓創新這一工作目標去完善自己、發展自己、開拓自己,不斷開創工會工作新局面。
高校工會工作的對象是高校教職工,應該站在教職工的立場,及時反映與切實代表教職工的利益,要做教職工的貼心人。在改革發展的新形勢下,高校工會要改變教職工心中存在的“黨政領導的附屬品”、“文體娛樂,走訪看望,搞點福利”的形象,積極主動地面向學校的改革與發展、教學與科研工作,使工會工作始終貫穿于高校的教學、科研的全過程,為廣大教職工能全身心投入到教學、科研工作中做好服務保障,真正實現工會工作與學校整體工作的有機結合。工會要深入教職工、心系教職工,密切關注教職工在學校建設、改革與發展過程中的思想動態,把教職工帶有普遍性的意見和合理要求及時報告給學校黨委和學校行政領導或有關主管職能部門,并提出解決問題的具體思路和措施,真正把教職工的合法權益維護在源頭上,落實在改革方案和具體政策中。工會必須圍繞教職工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來開展工作,把維護教職工合法權益貫穿到各個方面、各個領域,貫穿到推動改革、促進發展、積極參與、大力幫扶的全過程,為學校黨政領導分憂,為職工群眾解難,使他們切實感受到學校的關懷與溫暖,不斷增強工會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工會要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能力、創新服務機制、拓寬服務領域,不斷加大為教職工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的工作力度,使工會真正成為教職工信賴的“職工之家”,成為推動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共建共享和諧校園的重要力量。只有這樣,高校工會才能更好地發揮學校黨委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更好地發揮國家政權的社會支柱作用,更好地發揮教職工合法權益的代表者和維護者作用,最大限度地把教職工團結和凝聚起來。
依法維護教職工合法權益,最大限度為教職工排憂解難是高校工會的基本職責。高校的改革和發展與廣大教職工的努力和奮斗緊密相關,必須貫徹黨的依靠工人階級方針。工會是教職工群眾自己的組織,教職工就是工會的力量源泉,密切聯系教職工是工會的最大優勢,脫離教職工則是工會的最大危險。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高校工會依法維權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廣大教職員工的根本權益。首先,積極參與學校中長期發展戰略和重大事項的研究和決策,特別是要參與人事制度改革方案以及關系到教職工整體利益、長遠利益和根本利益等改革方案的決策與制定,從源頭上加大維權的力度,并把工作的重心放在源頭參與上。同時,密切關注改革特別是分配制度改革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準確把握改革的力度和教職工的承受能力,充分反映廣大教職工群眾的意見和合理要求。要充分發揮自身組織優勢,定期召開聯系會議,及時上情下達、下情上傳,以便更好地貫徹政策、解決矛盾、形成共識、推進工作。要形成健全的工作網絡和有效機制,推動其向經常化、制度化的方向深入發展。其次,學校在改革和發展過程中涉及到教職工權益和勞動關系的調整,在做重大決定和決策時,有時會影響和觸及到一部分教職工的權益,難免引起對學校改革政策出臺的不理解和不滿意的情況,這需要建立和健全以黨政工主要負責人組成的維權機制,及時有效地通過工會組織與教職工加強交流和溝通,消除分歧,妥善化解矛盾,并把教職工的積極性引導到支持學校改革,促進學校事業健康發展上來。再次,工會要依法維護教職工和每個會員的合法權益,必須對以權謀私、貪污腐敗和侵犯群眾利益的事作堅決的斗爭。工會要促進學校校務公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校務公開要有章可循,增強校務公開的透明度,保證公開的真實性、及時性、實效性,保證廣大教職工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等,這是辦學決策科學化和民主化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高校辦學經費也在大量增加,基本建設規模也在不斷擴大,加強校務公開、把學校的管理工作和領導干部的廉政勤政置于廣大教職工的民主監督之下,形成自上而下和由下而上相結合的監督機制,這是從根本上遏制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的重要途徑。總之,工會可以通過發揮維權職能來有效促進學校樹立良好的正氣,形成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增強教職工的凝聚力,有利于構建和諧校園。
高校工會要積極發揮“兩會”(教代會和職代會)的作用,充分讓教職工參與學校事務管理工作。學校召開的“兩會”是教職工行使民主權利、參與學校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皟蓵蹦苄麄鲗W校的辦學思路,貫徹改革措施,凝聚教職工人心,激發教職工斗志,齊心協力辦好學校各項事業,推動學校事業健康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必須堅持和完善以教師為主體的“兩會”制度,將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大事項提交“兩會”審議和決策,通過會議決議的形式解決學校改革、建設和發展過程中的重大問題;通過“兩會”提案征集工作委員會廣泛征集提案,暢通教職工參與學校事務管理的民主渠道,提高學校的民主政治建設水平,充分調動廣大教職工關心和參加學校事務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集中全體教職工的聰明才智,為學校的改革、建設和發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還要全面落實“兩會”的職權,特別是要加強“兩會”閉會期間的日常工作的檢查力度,監督“兩會”決議和提案的落實情況,使民主監督工作持久化。
時常關注教職工的工資、福利水平和為教職工排憂解難是高校工會維護教職工權益的重要途徑。改革開放以來,高校教職工的收入水平有了很大增長,但是,近年來由于物價不斷上漲,特別是房價的暴漲,教育費用的增加,糧食、蔬菜和肉類價格的大幅上升,大大超過了教職工收入的增長,已嚴重影響到了高校教職工特別是青年教職工的日常生活。這必然會影響教職工教學和科研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工會應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教職工的心聲和呼聲,為教職工排憂解難應該成為工會的日常性工作。高校工會應實行“六必訪”(婚、育、傷、病、災、亡)制度,開展送溫暖活動。教職工是腦力勞動者,承擔著教書育人、學科建設、科學研究、科技產業發展、高層次人才培養、學術交流和服務于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建設等繁重的任務,所從事的勞動具有勞動主體的高智能性、勞動手段更新的迅速性、勞動成效的滯后性、勞動的群體性等特點,這就決定了高校教職工職業的艱巨性、復雜性、創造性、競爭性和開放性的行業性質。高校工會要根據高校的特點,深入細致地關心教職工,切實解決教職工住房難、子女入托難、入學難等問題,關心教職工的身心健康,真正實現“教職工有困難找工會”。
不斷提高教職工隊伍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培養和造就高素質勞動者,是高校工會的一項長期戰略任務。教師隊伍是關系到高校改革與發展的關鍵力量。擁有一支政治業務素質良好、結構合理、相對穩定的師資隊伍是學校生命的源泉和實力的基礎。1931年,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先生曾經說過:大學,非大樓之謂,而是大師之謂。因此教師是大學的靈魂,建立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敬業奉獻的教師隊伍是高校事業發展的迫切需要。把工會建設成為培養高素質教職工隊伍的“大學?!保歉咝9枰缲撈鸬臍v史責任和使命。
第一,要把師德教育作為教師隊伍建設的首要任務。教師的勞動是塑造人格的勞動,教師的思想道德行為及對待事物的態度,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學生。可見,高尚的師德是一種重要的教育資源,工會要經常性地對廣大教師開展講師德、正師風、樹師表、鑄師魂的教育活動。
第二,采取多種形式和措施提升教職工的業務技能和本領。技能本領是教職工的工作所依、生活所系和發展所求。高校工會要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進一步激發教職工教書育人的勞動熱情,為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建功立業。要組織教職工廣泛開展群眾性技能比賽和業務交流活動,通過教學科研成果交流、崗位練兵、教師回報社會、科技服務下鄉等活動,為教師轉變教育觀念、增強創新能力、加強合作與交流創建多種平臺;組織教學基本功競賽、各項業務性技能比賽、征文比賽、演講比賽等系列活動,積極構筑教職工施展智慧與才華的平臺,調動廣大教職工的參與積極性和競爭意識,激發教職工愛崗敬業的精神,充分展現教職工的良好精神面貌;適應新科技革命對教職工文化技術素質的新要求,創新教職工技能培訓的方式、載體和手段,提升培訓質量和水平,著力培養造就新型的創新性的高素質教職工隊伍。
第三,要以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為載體,利用各種球類、棋牌類、書畫、攝影等群眾性的文體活動,豐富教職工的文化生活,陶冶他們的情操,通過多種有益、有效的活動凝聚廣大教職工,提高教職工生活質量,促進教職工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此外,要對教職工進行心理培訓,緩解教師的工作、生活壓力,疏導心理矛盾;開辦健康講座,因地制宜地開展各種體育健身活動,幫助教職工提高身體素質。
總之,在改革發展的新時期,高校工會要貫徹以人為本的思想理念,樹立主動為廣大教職工群眾服務的思想意識,想教職工之所想,急教職工之所急,幫教職工之所需,最大限度地滿足教職工群眾的物質和精神追求,尊重教職工的創造性勞動,承認教職工在學校的主人翁地位和貢獻,全方位地調動廣大教職工的積極因素,團結教育廣大職工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而奮斗。要把教職工群眾關心的難點、熱點作為工會工作的重點,密切聯系教職工,充分發揚民主,堅持依靠教職工辦工會,努力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和機關化、行政化傾向。同時,維權工作也必須貫徹統籌兼顧的根本要求,引導教職工正確處理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系、多數人和少數人的關系,以及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國家利益的關系。只有這樣,高校工會服務科學發展、服務教職工群眾的能力才會不斷得到提升,充分體現黨和政府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
[1]李德齊.中國工會發展道路的歷史回顧與總結[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10,(2).
[2]王德廣,郭穗.新時期高校工會維權現狀與維權策略研究[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8,(1).
[3]王彩虹.高校工會在聯系和服務群眾工作中的優勢和作用[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5).
(責任編輯:王友才)
D412.6
A
1008—6153(2013)06—0004—03
2013-09-15
鄧慶偉(1970-),男,重慶人,碩士,重慶郵電大學思政部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