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林
(同煤集團機電裝備公司中央機廠,山西 大同 037001)
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做好工會工作的思考
張玉林
(同煤集團機電裝備公司中央機廠,山西 大同 037001)
工會作為黨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其工作本身就是黨的群眾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廣大工會干部更應該成為自覺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模范,努力把工會建設成為職工群眾擁戴、信任、支持,充滿溫暖和溫馨的“職工之家”。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企業發展;工會工作
當前,全黨正在深入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這對于保持黨的優良作風,進一步密切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更好地凝聚全國人民的力量,推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如何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做好工會工作,進一步凝心聚力,推動企業轉型跨越發展,是擺在我們工會工作者面前的一個新課題。
提高工會工作者的自身素質,不斷增強工會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是做好工會工作的迫切需要。
(一)提高員工隊伍的整體素質。工會要組織和教育廣大員工適應企業轉型跨越發展的要求,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發揮主人翁作用,加強對員工的教育培訓,有針對性地培訓專業技能,樹立競爭意識,增強緊迫感和危機感,以適應企業發展的需要。要搭建員工成長平臺,鼓勵員工自學成才。通過導師帶徒、首席工人技師以及開展各種競賽和推進“創建學習型班組、爭做知識型員工”等活動,進一步提升員工在企業發展中的生存能力和實際工作能力,打造一支高素質的、適應企業跨越發展的復合型員工隊伍。
(二)提高工會干部的自身素質。廣大工會工作者要按照“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帶頭靜心學習,虛心查擺,熱心互助,誠心整改。一方面要與時俱進,更新觀念,開拓創新,強化學習,把培訓與自學、學習與借鑒緊密地結合起來,不斷提升從事工會工作應具備的素質,強化工作效果,跟上時代及企業轉型跨越發展的步伐;另一方面要刻苦鉆研業務,認真學習工會理論知識,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夯實政治素質和思想理論功底。同時要熟悉和運用法律法規,依法維護員工合法權益。
創新是對工會干部做好工會工作的必然要求。工會工作要實現創新,就必須力求沖破固有的思維定勢,實行換位思考,辯證思維,努力實現三個創新。
(一)在觀念上創新。要牢固樹立“三種意識”,即牢固樹立維權意識,把表達和維護廣大員工群眾的合法利益作為工會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牢固樹立創新意識,把員工群眾的滿意度作為衡量工會工作的根本標準;牢固樹立責任意識,把增強工會工作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作為保持工會活力的基礎工程,使工會工作更好地為企業發展服務。
(二)在方法上創新。要實現“三個轉變”,即在思想觀念上由被動服務型向主動服務型轉變,由靠經驗做工會工作轉變為靠把握工作規律來做工會工作,增強工會工作的主動性;在工作方式上,用先進的理論指導、創新工會工作,增強工會工作的科學性;在工作內容上,由普遍型向重點型轉變,圍繞工會工作的主要職能開展工作,不斷增強工會工作的實效性。
(三)在載體上創新。要以黨的十八大精神和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從大局著眼,從實處著手,善于在繁雜的工作中找共性,在共性中找個性;要善于圍繞企業的中心工作,不斷探索工會工作新途徑,切實把握重點,貼近群眾,把群眾最關注的焦點、熱點、難點作為工會工作的創新重點。要圍繞企業的中心工作,動員廣大員工群眾,立足崗位,創先爭優,在轉型跨越發展中出謀劃策、再立新功。
工作作風是人們在工作或勞動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行為特點,它是貫穿于工作或勞動全過程中的一貫的風格。工會作為黨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要求工會干部必須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
(一)強化求真務實的作風。工會作為黨聯系員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其工作本身就是黨的群眾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應該成為自覺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模范。因此,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廣大工會干部要牢牢把握作風建設這個主要任務,對準焦距、找準穴位、抓住要害,集中解決“四風”問題。要自覺地把竭誠為員工群眾服務作為全部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切實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贏得群眾信任。
(二)強化密切聯系群眾的作風。廣大工會干部要沉下身子,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查實情、聽實話、辦實事。開展調查研究,把群眾當主人、當親人,傾聽群眾的呼聲,反映群眾的意愿,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做好困難群眾的生產生活工作,真正成為員工群眾的貼心人,更好地滿足員工群眾的新期待新要求。
(三)強化群眾利益至上的作風。要把教育實踐活動的成效體現到推動改善民生和解決員工群眾切身利益問題上來,讓各項工作實實在在取得進展。工會是職工之家,只有維護好、實現好職工群眾的合法權益,才能真正成為受職工群眾擁護、替職工群眾說話辦事的貼心組織,進而讓員工群眾真切感受到工會是自己的娘家人。要在員工群眾利益與企業整體利益不發生利害沖突的前提下,努力維護員工群眾的合法權益,進而在團結帶領廣大員工群眾,為實現企業的戰略愿景發揮工會應有的作用。
能否做好服務員工群眾工作和服務企業生產建設工作,是衡量一名工會干部能力的標準。因此,我們要眼睛向內,沉下身子,扎實做好黨政所需、群眾所盼、工會所能的工作。
(一)提升服務員工群眾的能力。一是要多做少說,切實做到心里裝著群眾,凡事想著群眾,幫助職工解決具體問題和實際困難,贏得職工群眾的信任、理解和支持。二是要查實情、聽實話、辦實事,真心傾聽群眾的呼聲,反映群眾的意愿,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做好困難群眾的生產生活工作。要切實把群眾當主人、當親人,面對面地聽,心貼心地幫,實打實地辦,真正成為職工群眾的貼心人。
(二)提升服務企業發展的能力。要立足企業的生產發展實際,以生產勞動競賽和技術比武為抓手,進一步調動廣大員工群眾的生產積極性。要科學運用績效和激勵理論,使之成為推動“大練兵、大比武、大發展”的強勁動力。要通過安全生產、勞動競賽和技術比武激發廣大員工群眾的學習熱情,提高員工群眾的技術水平和業務能力,切實保障安全生產。要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切實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氛圍,為職工的成長、成才提供平臺。要把技術比武成績與獎勵、待遇掛鉤考核,進一步挖掘安全生產、技術比武和勞動競賽的活力源泉,努力形成一個上下聯動、競爭有序、干有平臺、賽有人才的良性循環機制,為企業的轉型跨越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不斷增強工會組織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向心力,切實把廣大員工群眾團結在工會組織周圍,凝心聚力,共謀發展,是每一個工會干部的職責。
(一)加強“六好職工之家”建設。在教育實踐活動中,廣大工會干部要堅持以組織建設好、員工素質好、隊伍作用好、幫扶效果好、文化活動好和群眾評價好的“六好職工之家”建設為標準,大力推進標準化工會建設。努力為員工群眾辦好事、辦實事、解難事,讓員工群眾切身感受到家的溫暖,愿意靠近工會組織,主動支持工會工作;要突出工會組織的群眾性,既要以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吸引廣大員工群眾的參與,又要注重工作的層次性,以普及促提高,以提高帶普及,漸次推進;要充分發揮基層工會、群眾性協會和工會積極分子的作用,把最廣大的員工群眾凝聚在工會組織周圍,推進工會工作;要從轉變作風著手,嚴格工會干部聯系點制度,重心下移,深入車間,調查研究,努力把工會建設成為員工群眾擁戴、信任、支持,充滿溫暖和溫馨的“職工之家”。
(二)加強學習型工會建設。要從學習著手,通過創建廠、車間兩級“職工書屋”,大力開展學習型工會建設,嚴格落實各項學習制度,努力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要強化員工群眾學習活動的組織,以學習促提高,有效增強工會干部服務發展、服務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進一步推進“創建學習型組織,爭當知識型員工”活動,切實弘揚尊師重學以及學知識、提技能的主旋律,在企業轉型跨越發展中,再展新作為,再譜新篇章。
(責任編輯:王友才)
D412.6
A
1008—6153(2013)06—0029—02
2013-09-09
張玉林(1971-),男,山西大同人,大學學歷,大同煤礦集團機電裝備公司中央機廠汽車隊工會主席、政工師。